2018中秋节的情思

老古董

<h3> 中秋节的情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看到中秋节的月饼,我就想起我的祖母来了。 中秋节,九州万国兴吃月饼。当下月饼种类五花八门,各厂家,各技师,使出浑身解数,把月饼制作得琳琅满目。然而,我看现在的孩子,面对诸多的月饼,更是挑剔不已。   我想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光景来了。   那时候,我们家很穷,偏僻的山村,一生不上街的人 一生都不会知道月饼为何物。但节还是要过的。过中秋节,我的们山村里就是做糯米粑粑吃。所以,中秋节的前几天,我的祖母就开始张罗忙碌起来了。   首先就是要准备糯米。那时候,没有打米机,靠一种叫“leizi”的器具剥离谷壳,我只能写成“车子”了。车子重,祖母搬不起,得请叔叔搬开,把里面原先存留的粘米扫净,然后我的祖母就凭她那瘦弱的身躯,去推着那沉重的车子,把谷壳剥去。然后就由我伯父用碓臼把糯米杵去一层皮,叫“熟米”。这就够她忙一天的。   第二天就是把糯米磨成粉。磨粉的工具是石磨,也很沉,也是祖母亲力亲为,有时看到她满脸是汗,甚至拍腿捶腰,说是一身痛。这,又是一天的工夫。   最后就是过节这一天做糯米粑粑了。首先,我祖母把炒熟的花生米用一种叫做“擂砵”的器具擂成粉,拌上糖,就是馅料。   做糯米粑粑的过程,和做包子差不多,不同的是,那些圆圆扁扁的粑粑要包起来。   包粑粑的叶子,最好是新鲜的玉米苞叶,其次,芭蕉叶也是好材料。祖母做好的糯米粑粑,用一个大锅蒸。蒸好了,一揭开锅盖,那糯米的香混和着包叶片的香味一齐喷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足以使人垂涎。   这就是旧时我们山里人过中秋。在现代的人看来,那是寒酸而又寒酸的了。然而,那时的我 ,这是中秋节的美味。所以, 当今天看到那些精心制作的月饼,连我这个苦出身的人也觉得味道索然时,我还是想起旧时的糯米粑粑,或者叫做“中秋粑粑”,想起我那瘦弱的已经逝去了四十七年的老祖母,四十七年,“望中犹记”啊,心里泛起来淡淡的怅惘。   世间食物的味道是千差万别的,人的味蕾对食物的感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就像《芋老人传》中说的那样,“时位移人”。锦衣玉食的达官贵人,永远也体味不到灾区饥民吃粗粮的香甜。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18中秋节15:05</span></h3> <h3>本次鱼戏荷花图片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