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域之行》一、二集在行程途中的间息匆匆忙忙赶写出来,又匆匆忙忙在朋友圈晒出,想不到获得了不少朋友的点赞和鼓励。关于西域之行的前一阶段路程,在制作美篇时,浪惬静舟只是沿途所见所闻流水帐式的简单记录,远远没有将西域的怆茫与壮美写出来,特别是第二集制作时,我感到有些词穷,可能学疏认知浅,文笔功底欠缺,一时难以写出尚佳的文章。在我的潜意识里,尽管脚站立于这片土地上,身处于高原的天地之间,走过了倒淌河清澈的河流,走过了海拔4800的橡皮山垭口、走过了祁连大草原、见到了碧水无垠的青海湖、走过了梦境般的天空之镜茶卡,觐见了喀宗喀巴塔尔寺的宏伟壮观……但是,西域的美,我深感无以言说,难以文字描述,这片疆土很博大很悲怆!</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行程:自驾走河西走廊,从甘肃茅茨岘→张掖→酒泉→嘉峪关→瓜洲→敦煌→莫高窟→自驾结束→敦煌坐上绿皮火车→返程兰州→浙江衢州。</p> <p class="ql-block"> 西域之名绵延长久,影响深远。西域之称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流行,《汉书.西域传》、《后汉书》、《北历》都习用为常。历史上的西域在地理范围上是经常变化的。它是历代王朝对玉门关以西大片地方的正式称谓,从狭义上讲包括天山南北,从广义上讲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明朝末年的“西域”比今天的疆域大50多万平方公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以清朝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来解释“西域”一词的。《西域图志》对当时西域的地理范围作了说明:“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蒙古),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轮广二万余里”,即指今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 讲到西域,不得不提丝绸之路,关于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陆路运输最多的是中国古代的丝绸,开启了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丝绸之路在经过河西走廊之后,分为两条线路:一条是出阳光(今甘肃敦煌西南),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蕲(今埃及亚力山大),中途可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今印度)。另一条是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直至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必经之路,是丝路西去的咽喉。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阳关,沿途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瓜洲、敦煌、阳关等,此区域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其南为海拨4000一5000米的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盒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宽度300公里,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团结峰海拨6305米,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数山峰的高度,祁连山北侧和南侧分别以大起大落的高山陡降至平原,北坡与河西走廊的相对高度在2000米以上,这条走廊的地貌相对西藏地区而言,这里含盖了西藏所有的风貌特质,有雪山、草原、高原湖泊、戈壁滩、苍茫大漠,宗教寺庙,同时河西走廊更是一条黄金通道,这里经济文化的繁荣程度仅次于长安,大量的丝绸、药材、皮革、香料、珠宝、宝石等都要经过河西走廊转卖兑换,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选择自驾河西走廊前行敦煌莫高窟,本就是一场冒险,一路人迹罕至,土地贫瘠,广袤无垠,让我们看到了高原原始的风貌,这世上值得我们不畏艰辛和磨砺去面对的路真心不多,走上前往西域塞外的路,体验到“身体吃尽苦头,灵魂一直在飞"的感受,这是朝觐般的远行,西域特有的地貌风情,无时无刻冲击着视觉。</p> <p class="ql-block"> 由徨中再往西走,就是河西地带,或则也可说是中国的走廊,因为在这一段的地带中,南边是祁连山,北面是龙首山。途中,有一段路是沿黄河走的,从前我们理想中的黄河是以为很阔很深的,但是在这一段,并不阔,不过水很急湍。出徨中十五公里路,可以说是水果区,那里有很多梅树桃树。离开水果区,就是祁连山了,远望祁连山,山顶上是一片白雪,兰州是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原了,白天虽然很热,但是祁连山雪线上,雪是不会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8天(2018年9月19日,天气小雨),茅茨岘向西行程280公里,中午12:20到达张掖(旧时称甘州)境内,大家在路边小店吃上正宗牛肉拉面,随后进入七彩丹霞地貌景区。过了武威,就是张掖,西北有一句俗话说:金张掖银武威,表示张掖是很富的,但是,在今天的张掖,已够不上拿金字来形容了,所以有人叫现在的张掖为土张掖。</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张掖丹霞一一上帝的调色盘。张掖七彩丹霞是丝绸之路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是中国西部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驾车穿过一个个丘陵,色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不一样,移动中,丹霞地貌在阳光直射下和山丘遮掩的阴影下,呈现出变幻的色彩。</p> <h3> 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底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己。<br></h3> <h3> 国家地理杂志把张掖七彩丹霞选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知名演员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在此地作为外景拍摄场地,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将此地定为主拍摄场地,张掖七彩丹霞更为扬名天下。<br></h3> <h3> 七彩丹霞地界有4个观景台,1号观景台是最大的一个,有7一8个不同的平台构成,如果你需要走到每一个平台拍上一张照片,全程至少半小时,1号观景区比较适合用广角的镜头,如果可以的话用接片也是不错的方式。2号观景台是最高的观景台,可以看到景区全貌,但需要爬666节台阶,大约四十分钟才能到达观景台最高处,众多游客喜欢在2号观景。3号观景台可以看到著名的七彩扇,这里的台阶都做成了三种颜色交替的彩色,跟类似颜色的山摆放一起相得益彰。3号和4号观景台中间会路过《三枪拍案惊奇》的拍摄场地麻子面馆。4号是主观景台,设在一道东西向的山梁上,由大道爬上山梁,向南面眺望,东侧的七彩山岭呈现斑驳陆离的景象,也就是著名的刀山火海景点,在这里是观看日出或日落的最好地点。<br></h3> <p class="ql-block"> 在西域的每一天,我把拍摄的照片发给朋友圈的朋友们共享,许多人点赞这片疆域的大美,不少朋友说:此生也想走一趟,不负此景不负卿!看到这些回复,认同感由然而生,原来也有不少和我一样的知己们。在西域途中,除了高山、戈壁滩、草原、湖泊,更多的地方者到的是漫漫黄沙,一望无垠的枯黄土地,疆土从车窗外移动而过,偶尔也会看到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这些偶尔出现的生灵,为这荒凉寂寞平添了生机。青藏高原的神奇,一旦走过了,它便永驻心里,至少我个人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比这里更壮丽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途经寺庙,再一次看到了磕长头的藏民,看到他们不辞千辛万苦也要磕长头前行的艰辛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无言的敬畏!这种信仰力量让我折服,他们用步履和身体丈量着这片区域疆土的周长,用虔诚捍卫着信仰的神圣。自进入西域地区以来,更多的是看到了这里的人们艰辛与劳作,也看到了他们的纯朴与善良,这块原始土地养育了人类最初的本性,他们别无所求,却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感恩之心,他们依靠信仰,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驱车继续向西行驶,下午4:00在酒泉服务区休息片刻。酒泉因拥有中国航天城而著名,酒泉是我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场场,也是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卫星发射中心。其实,酒泉在古时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即为河西地区四郡之一。此次行程我们没有参观航天城,酒泉休息片刻,继续西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域,一个带有精神象征的词,包含了已知之地与未到之境, 即使站在西域这片疆域上,你的精神仿佛仍然被更远的“西”吸引着,被无限和苍茫吸引着,仍有一种精神上不可到达的感觉这就是至高无上的创世者在暗中打开了我们的视线,被精神的远方吸引着。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有着非凡贡献的古老商路。“丝绸之路”一词源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一书中,将以长安为起点,穿越西域,横跨亚欧 非的那条古代陆路通道称之为“Silk Road”。丝绸之路立即得到学 术界的认同,这个带有神秘性与绚丽色彩的经典名称便让无数文化苦侣为之倾倒,丝绸之路已超出了“路”的地理范畴,成为研究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地理、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国际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这里,首先有一点要加以说明的,过去,我们只知道戈壁就是沙漠,在地理学上也是一样的,但是,在酒泉那边当地人的俗称, 却有分别:戈壁滩就是石子堆成的很坚硬的地面,有许多地方,上面可以通汽车,而沙漠却才完全是很松软的细沙积成的。由酒泉到敦煌,以前是没有汽车路的,沿路却都是戈壁滩,现在国家西部建设的发展,建成了国道线,全程柏油路,我们去的时候,一直按导航方向和路径,或沿途设立的指路牌,即便这样,我们还是走错了一个岔路口,走错了一段路,遇到一群骆驼队,我们就问他们去敦煌的路径,想不到导航在这个辽阔旷远之地,也有误导的时候,纠正了路向,我们再向前行。</p> <p class="ql-block"> 过了酒泉,就是胭脂山,蒙古人有一句俗话:“守找祁是,更我畜牧不繁殖,夺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确,胭脂山的土色非常的红,真像胭脂。祁连山的白雪,胭脂山的红土,在塞上是相映成趣的。在胭脂山的附近,有一个叫黄羊山,在那里附近有很多的黄羊,时常下山来喝水吃草。过路的旅客,常常用枪来打他们,我们汽车 经过黄羊山脚下时,确见几百只黄羊正在那边跳跃,真是一幅美丽 的图画,同时那里还有一种草,好像刺一样的,本地人叫他为骆驼草,因为只有骆驼才吃那种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最著名的是风。人们说:“一年一阵风”,我们以为一年只有一阵风是很好的,但是这一阵风是从年初一早了刮到年三十晚上的。那里的风,还分头号风、二号风、三号风三等 我们行驶的时候,沿路遇上了大风,被风刮得满天都是灰土,差不多看不到前面,同时风的抵抗力很大,汽车不容易前进,我以为这风已经很大了,但是,这还是三号风呢。假使头号风来的时候,差不多房屋、大树、人、畜一起都被卷到天空中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8:50到达嘉峪关市,当晚在嘉峪关市住宿并晚餐,明早出发,前往城外6公里处的嘉峪关关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9天(2018年9月20日,天气晴),经过一夜休整,一大早起床、洗漱、早餐,大家按仍不止兴奋,收拾装备及行囊,驱车前往慕名己久的嘉峪关。</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嘉峪关一一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道关口,嘉峪关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河西走廊咽喉的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万里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168年的时间,是万里长城沿线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璧垒森严,与万里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平方米,内城、外城、瓮城组成,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等。</h3> <h3> 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工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官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监事官大喜,这块砖就一直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上。</h3> <h3> 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克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嘉峪关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历史上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克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h3> <h3> 放眼远眺,嘉峪关关外就是人迹罕至的塞外了,古人西出塞外,有一段让人销魂的伤感,在中国众多古诗里写有每每与离别难以消化的愁忧,诗人王维《使至塞上》有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出关后一望无垠的浩瀚沙漠、黄沙莽莽的景象,西出关外但见天尽头么有一缕孤烟升腾。王维另一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里,不仅仅依依惜别送别友人的浓浓情谊,更多的是一种悲怆,从此就是天涯独行客了。</h3> <p class="ql-block"> 很想留住时光的脚步,可是岁月总是无情中流逝着,待我们垂垂老矣,回望我们行走的是那么用心,此刻我正在远行的脚步仍向远方,而,疆域的尽头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虎门销烟名将林则徐被朝庭“抗英”之罪谪贬西域,他路经嘉峪关时,作了一首胸襟豪壮的诗:“危严百尺升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坦斜压陇云低,天山峻峭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谁道般谷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关于嘉峪关的诗很多,有一首“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视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好像出了嘉峪关就是生离与死别,由关上向外一望是一片无限辽阔的平原,那里才是真正西北的胸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驱车出关到达瓜洲境内,路边停留驻足,饥渴难耐大伙尝一尝最甜的瓜。瓜州所以能够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因为那里树木多,结果,水也多了,气候也特别的温和舒畅,同时出产的水果也特别鲜美著名。</p> <p class="ql-block"> 肉从蓉、锁阳、黑枸杞西域地区特产的“三宝”。</p> <p class="ql-block"> 晚上7:00到达瓜洲城。青海朋友@雪缘 在天一庄宴请来自浙江衢州的远行客,品尝西北烤全羊,同饮青稞酒,畅喝“黄河"啤酒。</p> <p class="ql-block"> 烤全羊特有的西域膳食,自河套人以来即有“柳全羊示地做炉烤,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箅盛羊,上用柳子盖履上封,以熟为度”。烤全羊价格不菲,每只2200元,据了解烤全羊制作过程复杂讲究,且用专门烤炉,烤熟的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口味特佳,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10天(2018年9月21日,天气晴),一大早洗漱并早餐后,驱车10公里到达鸣沙山、月牙泉。<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鸣沙山一一神奇瑰丽的沙漠。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东枕敦煌莫高窟,西至党河口,处于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沙漠沙山的最高峰1715米,整个鸣沙山沙漠苑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 在沙漠骑骆驼,是一种新的体验,一个驼队五、六人,沿着沙丘慢行,在沙漠需要穿上防沙靴,当骑上高大的骆驼的那一刻,高高站立在沙丘之上,仿佛一瞬间自己长高了,视野顿时大开,坐在骆驼背上有一种摇曳不定的感觉,骆驼很温顺,一颠一颠慢悠悠地走在漫山遍野的黄沙中。</h3> <h3><br></h3><h3>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敦煌鸣沙山与宁夏的沙坡头、内蒙古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四大鸣沙。《沙洲图经》中说:“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痕迹全无。很多人从鸣沙山上由上往下滑时会产生轰隆轰隆的声音,有一种传说,汉代时汉军和匈奴交战,大风突起,漫天黄沙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如今的响声就是两军的喊杀声和战马的嘶鸣声。鸣沙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沙石相互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h3> <h3> 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h3> <p class="ql-block"> 在沙漠里骑马一点没有阻碍,可以随便跑来跑去,同时骑的马又非常好,所以感到很快乐,在这时候,一个人会感到生活的真正自由,在沙漠上起了大风,大家骑在马上,后面的人看不见前面,只好听着声音,大家一起跑,否则容易迷路。</p> <p class="ql-block"> 灰褐的沙漠在这里从眼下绵延到天际,高大的沙山遮挡了人们仰望苍穹的视线,让人错误地觉得这里己经是焦渴的陆地深处,连任何雨水滋润不到的地方。然后,在沙山深处却有一泓难得的清水。在沙漠的背景下,显得那样让人激动万分,这就是鸣沙山一一月牙泉,一处人间大漠真实的蜃景。</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月牙泉一一塞外风光一绝。 位于鸣沙山沙漠中,月牙泉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自西汉起即为“西域八景之一”,月牙泉是沙漠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誉为“塞外风光一绝”。</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h3> 延绵不断的沙山成就了它的博大深邃,月牙泉置身于大漠深处千年而不被黄沙填埋,这就是奇观,它是天的镜子沙漠之眼,碗如大漠中一幅画,又是一首诗,它是敦煌的窗口,也是西域的窗口,更是中国疆土的名片,驰名天下,令人神往。</h3> <h3> 大漠里有一客栈名日“龙门客栈”,漫漫黄沙中,各路人物往来不绝,身怀绝技的侠士,风情万种的老板娘和深不见底的江湖……如此神秘的“客栈”就在敦煌戈壁大漠中。</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莫高窟一一世界的佛教艺术圣地。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形成巨大规模,有千佛洞之称。</span></h1><p><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南鹿,经过历代发展现有洞窟735个,带彩洞窟492个,共计壁画45000平方,彩塑2400余身,是中国的文化宝库、艺术画廊,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1900年藏经洞的发现更是令其蜚声海内外,并形成世界上唯一敦煌学。</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游人如织,我们排队一个小时进入景区参观,景区讲解员给每人发放一只耳机,便于听讲解,每10人一组参观八个窟龛。眼前的这座就是莫高窟最高的层楼,悬于崖壁上,高四十五米,内有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在莫高窟735个洞窟内禁止摄影拍照。我们这一组参观的是142、145、18、21、167、78、45和I7窟,其中17窟是最为驰名的藏经洞。莫高窟内的泥塑造像惟妙惟肖,十分逼真,由于时间的久远,彩塑己有褪色,窟内壁画展现了古时的盛景,许多壁画的背后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佛教故事,而且这些壁画风格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古往今来,无数远道而来的观光者在壁画前流年忘返。关于莫高窟名字的由来,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沙漠的高处"就是“漠高窟",后来因为漠与莫同音,所以叫莫高窟了;二是因为佛教有言,修建佛窟功德无量,莫者,不可无,德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p> <p class="ql-block"> 荒漠干旱而贫瘠,莫高窟的宕泉河已干涸,裸露的河床没有水,只是剩下的时间和风在沙床上流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7:00我们来到敦煌夜市,这里素有“昼夜敦煌,夜作天堂”之称,在敦煌夜市我和朋友们一起坐在夜市名优小吃广场做了一回吃货,喝一杯香醇的奶茶,享受各式敦煌美味,口腹和精神都得到了满足。</p> <p class="ql-block"> 第11天(2018年9月22日,天气晴) 上午与青海朋友@雪缘依依惜别,从茅茨岘到敦煌行程1200公里,完成穿越河西走廊,顺利到达此次目的地敦煌,感谢雪缘朋友风雨同舟,供车供给,予以一路支持!</p><p class="ql-block"> 上午10:00我们坐上敦煌一兰州的火车返程。</p> <p class="ql-block"> 第12天(2018年9月23日,天气晴),昨天一晚在绿皮火车的卧铺美美睡上一觉,火车经12个小时的行驶,于今日上午9:00抵达兰州,而后乘兰州中川机场3U8170次航班返程。</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每次远行总有不一样的收获,西域地区是祖国960万版图上一块神奇广袤的土地,在我的眼里曾是那么的陌生与遥远,直到踏上了这片疆土,并亲身穿越这片土地,才知道,西部地理风貌的辽阔旷野,西部民情风俗和浓厚深情,西部文化底蕴的博大深邃,西部自然风景的旖旎绚丽,此次出行西域地区,去程返程累计行程一万余公里,我们用独特的快乐方式体验大自然的生活,注释了人生的意义。很多人说,远行是件苦事,一路艰辛,一路风尘,可是如果不出去走走,只会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如果没有出发,就不会发现人生其实还有各种美景,每天我们忙忙碌碌地工作和生活,回头发现自己不能沉浸在这个“现状”里太久,应该去远行,这个世界,生命原本就是一趟漂泊的旅程,无论旅途如何?归宿如何?它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End一一</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部分照片为作者本人拍摄,并感谢同行的队友们拍摄提供精美的照片。感谢大家的支持,喜欢就打赏一个吧。)</p>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西域之行.第三集》美篇制作 所有权归创作者@浪惬静舟所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