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涟漪

李静梅

<h3>对于贾樟柯的电影,熟悉的人会觉得意犹未尽,不懂的人的感受则是备受煎熬。而我无疑是属于前者,从21号《江湖儿女》首映已经2天了,我还是一直沉浸在剧情里,不能自拔。</h3> <h3>我应该算是贾樟柯的铁粉,从《站台》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他的作品,《世界》《三峡好人》《山河故人》都曾深深吸引我。</h3> <h3>不过,他的电影的确小众。记得应该是06年,得知他拍了《世界》,便兴奋地从电脑上下载,无奈那个时候网速很慢,下载网站的种子又少,磕磕绊绊大概看了有四五个小时才勉强看完,一开始还极力邀请我那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一起观看,理由是这个电影说我们太原话,结果电影缓慢的镜头和单调的画面让他很快失去了观看的耐心,我却为片中的许多细节打动,第二天上班后一直找机会跟同事述说我的感想。</h3> <h3>大多数的电影都是在展示离奇的故事和人物,观众也是为了猎奇和消遣;而我更愿意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或者是接近的人或事,求得相近的频率得到共振。看,这张图片中灰暗淡薄的旧楼房,未及平整的土路和没有水流的小桥就是从大同取景的,我想我在三十年前的某一天一定在这风沙遮日的地方等过许久才来一趟的公共汽车,虽然现在已经遥远的有些模糊了。</h3> <h3>这是《三峡好人》中千里寻夫的沈红的造型,也是《江湖儿女》中巧巧出狱后到三峡寻找未婚夫的样子,普通如你我的装扮,远眺的目光中有寂寞和坚定。</h3> <h3>一如贾科长的镜头,始终关注着他曾经熟悉的生活,关注着社会巨大变革当中底层人物的迷茫和坚持,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喜悦和尊重。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和他们来自同一种贫穷,我和他们投入的是同一种不公,我们有相同的来路,我相信我了解他们的心魔,那一刹那他们慌不择路,那一刹那他们忧愁上身”。我想我有过慌不择路,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恐慌和无力。</h3> <h3>他的镜头是冷静而沉默的,他塑造的人物也往往是沉默而坚毅的,他把深情和赞许都放到了影片的女主人上。片中巧巧为了江湖老大的未婚夫而遭受五年牢狱,孤身一人到奉节寻夫,先是不慎被偷身无分文也没有了身份证,无处栖身,接着更大的灾难是男友的默然背叛,她依然沉静,并没有大哭大闹,甚至没有向前男友求助,只是默默地躲开了男友伸过来的犹豫的手,艰难地保护着自己最后的自尊和自重。</h3> <h3>巧巧接着象沉默的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开始危机四伏的自我救赎。先是机智地摆脱了摩托哥的纠缠,轻松地赢得了一顿大餐,偶遇小偷夺回了自己的身份证,勇敢设局巧妙骗取了钱财,好让自己继续下一段的路程。当再次遇到冷漠和背弃时,巧巧已经可以主动离开了,坚定地走进了黑暗和陌生。所以许多影评都在说片名应该改为《巧巧成长记》。</h3> <h3>结尾当然是男人负心女人情长这一古今中外恒古不变的永恒结局,不过男主的最后一句不太自然的太原话“走咧!”,算是给自己挽回了一点儿最后的颜面。</h3> <h3>《江湖儿女》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还是输给了日本的《小偷家族》,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后者的受众更广,后者也反应了更加宏大的社会问题。不过这并不妨碍《江湖儿女》依然是一部用心之作,也得到了极高的赞许。</h3> <h3>贾科长用《江湖儿女》巧妙地串起了他以前的作品,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和致敬,应该是极有用意的。毕竟当年那个整日在街头厮混的毛头小子,那个在自习室里寂寞书写的失意文青,那个小心翼翼惴惴不安的草班导演,这些日子都离去多年,这多年的积累也将耗时殆尽。所以这部他的票房之最也就少了早期作品的原生态,至少我没有记忆深刻的台词和布景,这可是以前牢牢吸引我的地方。</h3> <h3>人总是要变的,你不能指望贾科长总是停留在尹瑞娟的日子里,日前他已高调宣布2019年《在清朝》开机,这也是他的商业片的开始,可能那时他的票房将不再尴尬。不过,不管怎么变,过去的痕迹一定不可能完全隐去,一如我们每个人的现在和过去一样。</h3> <h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那么,谁又能搅起你的一汪池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