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砂热水桥的变迁

翔凤

<h3><font color="#010101">安砂热水桥的变迁,有五个历程:1、热水“树枝桥”;2、热水“河桥”;3、热水木桥;4、热水大桥;5、热水新大桥。</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热水“树枝桥”。远古的热水河边,有一棵神奇的参天大树。像把巨伞荫盖着大半个河面,大树枝粗叶茂,有一根粗壮的树枝从此岸伸搭到彼岸,它成了东西两岸通行的“桥”,村民们在这天然的独枝桥上,来来往往,安然自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古老的树王,枯死倾倒,枝折桥断,树技桥,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热水“河桥”。即有河没桥,飞鸟能过,人插翅难飞,靠“人力摆渡”。九龙江的热水河段,这段大河将东面热水与西面江坊相邻的五个村庄,无情地隔成两岸。天堑沟壑,滔滔大河,给两岸人民造成通行、运输困难。人行通往,货物运输,全靠渡船和竹排。划排过河者,浸湿了物品,湿透了鞋裤,若遇洪水,逢刮风,随时会导致排翻人亡。江坊的郑娘划排过河,排覆丧身;急水行排的茶子林陈翁,因狂风浪涌,在河上遇难。两岸人民货物运输,村民通行要靠渡船,特别是夏季征送几万斤公余粮,更是困难。老少上下船,牵抱又搀扶,货物上下船,需上搬下卸,历尽艰辛,折酸腰背。若逢急事需过河,只能隔江望灯火,呼地不灵,叫天不应。隔乡河呀!您养育了两岸儿女,你也祸害了两岸人民,有功也有过,可歌又可泣。热水自古以来,有河无桥。大家巴望,有朝一日逢盛世,建起桥梁奔小康。</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热水木桥”。1977年由安砂公社农田基建队承建,热水江坊木桥。它位于热水上渡口,由松木筐垒石墩架9个。高9米,宽2.4米,长216米,全木结构,有边拦杆,可通手扶拖拉机,运输出行皆方便。1984年6月1日毁于洪水。好景不常在,群众又回到了渡船过河的原始情景</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热水大桥”。通过几代镇村领导干部的努力,各单位和群众踊跃出财出物,由安砂镇政府主办而建,1989年动工,大桥,位于热水水尾,该桥座落于乡道热青线上,钢混砼双曲拱桥,双跨跨距135米,宽9米,高25米,全长166.77米,负荷10吨,总投资231万元。大桥像彩虹般飞架江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后,方便了6个革命老区村,3000多群众的出行方便,运输便捷,大桥成了两岸人民的连心桥、成了人民的致富桥、成了人民的幸福桥。是安砂镇为子孙造福,是安砂从古至今不能实现而今就,创举性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工程,也是,“功臣”。因车辆载矿山石灰石、运水泥熟料超负荷,造成大桥塌陷,该桥第三跨跨中,靠上游侧钢架拱片上的混凝土填平层及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塌陷,形成长1米宽0.6米的坑洞,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及桥梁自身的安全。&nbsp;2011年7月永安市交通局组织施工队伍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工程于11月26日完工,大桥于12月5日恢复正常通车。目前,该工程已被列为市级水毁重点项目。 今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禁止5吨以上车辆通行,防超限车辆行过。她虽然带病退居二线,但她默默无闻,为我们奉献了20来年,她劳苦功高,我们恩情不忘,深切怀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热水新大桥”。 离旧热水大桥200米处,建造全幅式水泥混凝新热水大桥。由福建环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大桥于2013年8月5日开工。全幅式水泥混凝土桥面,桥跨较大,水流急深,桩基水下40米,且为斜弯坡桥,施工尤难。桥高约28米,宽10米,长190.96米,河心3个双柱桥墩,2015年1月18曰竣工。该桥是永安至清流公路,是八纵九横,省级干线网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我省东西部的重要通道。加强山海联运,完善省级干线路网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安砂人民新架起了幸福桥,开创了奔小康的致富路。</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 热水,自古有河无桥。随着祖国改革开放,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现在热水有了旧桥又有了新桥。双桥平行飞架于热水的水尾河面上。"桥上千车过,桥下一江流"。今日两岸人民交通方便,利国利民。热水桥是安砂的典型桥,它的变迁,反映出祖国强盛,人民富裕。我们沿着这康庄大道,穿过这“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热水大桥,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