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和黄苇鹣

1427481624

<h3>作者:世博园的玫瑰</h3> <h3>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font color="#39b54a">头顶</font>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br></h3> <h3>  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翠鸟还有很多别称: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蓝翡翠、秦椒嘴 、钓鱼郎、拍鱼郎。<br></h3> <h3>  翠鸟是一种羽毛美丽的观赏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羽毛掉落了也不会退色。所以翠鸟的羽毛可以用作工艺装饰品,非常漂亮。中国从明、清时代起,宫廷中就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画屏的配色,皇后带的凤冠上也用翠鸟的羽毛做衬底,这些可以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定陵、长陵等宫殿内的摆设中看到。<br></h3> <h3>  翠鸟的分布区域:广布世界各地。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为留鸟。以昆虫为主食。水栖的一类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泽、溪边生活觅食,食物以鱼虾昆虫为主。常常静栖于水中蓬叶上,水边岩石上的树技上。眼睛死盯着水面,一旦发现有食物,则以闪电式的速度直飞捕捉,而后再回到栖息地等待,有时像火箭一样在水面飞行,十分好看。<br></h3> <h3>  黄苇鳽(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是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别称黄斑苇鳽、小黄鹭、黄秧鸡、黄尾鹣。<br></h3> <h3>  黄苇鳽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 <br></h3> <h3>  黄苇鳽在中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曾经是相当常见的夏候鸟。20世纪80年代初在不同大小的苇塘中几乎郁能遇到相当数量的黄苇鳽,但几十年来(1980-2010年)种群数量已有明显减少。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nbsp;<br></h3> <h3>  整理照片时,不时地回忆起拍摄现场的精彩画面。我们早早到达了拍摄点,架好了机器,等待着。突然,我的眼前闪现出了黄尾鹣的身影,它悄无声息地的飞落在了眼前的一块黑色的石头上,炯炯有神的眼睛迅速的在搜索着它的周围,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黄尾鹣突然抻长了它那特有的长长的脖子瞅着它眼前的水面,哇,它迅猛的扑下身去,又迅速的把自己的嘴从水中抽回来,哇,黄尾鹣的嘴里多了一条鱼,是一条小青鱼,鲜活的鱼儿在黄尾鹣的嘴里不停地挣扎着,黄尾鹣不停地变换着嘴的姿态,任凭小鱼儿无论怎样挣扎,怎样地想从黄尾鹣的嘴里溜走,可就是没有办法,看到小青鱼的眼睛直翻白眼,看到黄尾鹣的眼神里充满了收获后的得意,我,以及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快速的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眼睛却不敢离开黄尾鹣智擒小青鱼画面情景那个精彩瞬间的现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