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条静静的桃源溪流淌了千年,咸村,因一条溪流而有了灵性。她位于鹫峰山支脉之下因山瀑溪流冲积而成的一块小平原。千百年来,当地人年复一年垦种着这片土地,过着安宁祥和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走出了许多文人贤士,他们以各种方式反哺着养育他成长的桑梓,这里也留下了他们光宗耀祖的古厝宗祠,老村、老树、老屋、老瓦、断垣残壁,承载的都是尘封的历史记忆。</h3> <h3>一轮中秋月,牵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也唤起每个人心中淡淡的乡愁。乡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依归。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br></h3> <h3>一把尘封巳久的锁,扣紧了久未开启的心扉。暖暖的午后,一扇扇门户正诉说着古老的故事。</h3> <h3>秋风晕染千叶红,碧云晴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留情,更在斜阳外。.</h3> <h3>古风与现代风完成了无缝的璧合</h3> <h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升起红灯笼,照亮全家福,红烛摇出好光景,好客的咸村人甜醉了一顾三回头不舍的身影。</h3> <h3>每扇窗棂写着主人曾经经营的努力,镌刻着匠工们执着的认真。晚清时,画工用矿物颜料以玻璃为纸描绘出生活的场景与气息。</h3> <h3>五福(蝠)呈祥,三羊开泰,喜上眉(梅)梢,事事(柿柿)如意,马上封侯(猴)等等,都成了古代工匠创作的素材,也蕴含着主人对未来对后人的憧憬与期盼。</h3> <h3>窗雕在中华文化传统建筑中是必不可少组成部分。一扇窗雕犹如一首绕梁不绝且具灵性的古乐,也是一首古韵犹存的诗。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表现刀法上匠心独运,浅刻深镌,浮嵌透雕,几何图案迴绕盘缠,隽永而悠长,生动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各个侧面和生活中生动的画面。透过一扇扇窗雕可以窥探到一方水土的风情民俗,品味蕴淀千年的厚重文化与传统。</h3> <h3>开门迎客,如见大宾,礼仪待客,高朋入堂。诗书之乡诠释了传统文化待人接物的礼尚。</h3> <h3>细微之处都勾勒出主人的用心设计。</h3> <h3>推敲,先敲后推。</h3> <h3>沐浴春风,门迎五福,古老而精美的照壁(影墙)以及左右边的透雕,历经百年风雨不改,在现时当下唤醒许多人回归梦。</h3> <h3>紫气东来,爽气西山。</h3> <h3>云门,彩云之门。这个畲乡古寨多以雷氏后人居住,至今仍保留浓厚原生态畲族文化风情。岁时节令这里都有盘诗对歌、迎神祭祖、祈雨抗灾,祈求着对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3> <h3>回宁德,卸下车马劳顿,但脑海还沉醉在云门日暮里。车轮滚滚,许多古民居仍依然矗立在心头。脚步匆匆,只能管中窥豹,咸村已呈现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新貌,但也急切呼吁着对传统文化村落保护的迫切。中华文化是乡愁的“根”。“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习总书记如是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