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球场

贾海月

<h3>  阔别三年,重返球场。 三年前,为了避免可能的运动伤病,我主动转型,离开了曾经拼搏十年的羽毛球竞技场,来到健身房跟着教练上中规中矩的私教课。作为一个天生的羽毛球爱好者,那些年,我几乎打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所有球馆,在那里挥洒汗水、释放激情、宣泄压力、收获快乐。 健身房的锻练虽然更为科学、更为精细,但缺少羽毛球运动所能够带来的快乐,缺乏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缺乏和球友精妙配合带来的愉悦,健身就像工作一样严谨。 </h3><h3><br></h3> <h3>  在离开球场的这三年间,父母的健康状况相继恶化,儿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工作因岗位调整压力倍增,种种变化让自己心力交瘁、应接不暇。特别是今年6月份母亲去世后,我的睡眠质量大幅下降,总是在半夜醒来,久久不能入睡。白天有些精力不济。近期几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和同事见到我,都说我憔悴了。 憔悴、低迷、亚健康,这些词汇以前和我是多么遥远,我一直是精力充沛、状态绝佳、正能量满满的阳光青年。平时习惯了开足马力、全速前进地工作,热爱那种充满价值感和意义感的生活,可不知为什么竟沦落到如此田地? </h3><h3><br></h3> <h3>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充满悲情的人物叫西西弗斯,一直在拼命的推巨石上山。我觉得我是在同时推动两个巨石上山,一个是工作,一个是家庭。一个都不能忽视,不敢有一丝懈怠,否则,那个巨石就会向我碾压过来。在职场,我要驱动业务不断向前,在家庭,我要推动生活不断向前。我成天在为团队、为家庭在努力,而失去了自己,丢掉了本我,没有了快乐,这种充斥着责任和压力的生活让人心累。 我多么渴望回到过去的岁月,那时,母亲尚且健在,父母都很健康,儿子一直很听话,工作虽有一定压力,但自己完全可以轻松应对。那时我背着球包,走进球场的感觉是多么愉快!而今,这一切,岂可得乎? </h3><h3><br></h3> <h3>  上个星期的一天,晚上做梦自己又回到球场,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球,梦醒时分,还要面对琐碎的生活,还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工作。清晨不到六点就起来给孩子做饭,七点前送孩子上学。在车上打开手机听一曲齐秦的《北方的狼》,这是一支伴我成长的歌,有好多年没听了。忽然有一种深深的共鸣,就像那苍狼渴望回到昔日的草原一样,我也渴望回到那片曾给我带来无尽快乐的土地,不能就这样被工作驯化,被生活俗化,要活出我自己。驱车到黄河边,在观景道路上疾驰,把蓝牙音箱开到最大,我任由泪水恣意的流…… 陆游在《桃源忆故人》中写到:“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到了晚年的大词人,是多么渴望上苍还给他年轻时的我。其实,不论是身处人生盛年还是残年,我们都多么渴望找回那种处于巅峰状态的自己,全情投入、身心合一,享受这场比赛,享受激情创造带来的快乐。在球场宣泄压力、释放激情,对冲风险;在职场,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另一竞技场。人要在职场、球场间自由切换、良性互动中平衡生活。 我不仅属于团队、属于家庭,同时也属于球场,属于这一片旷野。 我要听从内心的声音,重返球场,重新激活自己,激活自己的野性生命力,去聆听羽毛球和球拍甜区撞击的声音,去感受那种战斗至死、拼到力竭的竞技体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