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南渡江铁桥》</h3><div> 南渡江铁桥,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南渡江上,由日本政府于1940年批准建造,原称“昌宣桥”,当地人也称“鬼子铁桥”。</div><div> 南渡江铁桥是南渡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海南的第一座大桥,而且还是当时广东省内最长的钢架桥,铁桥全长506.4米,因桥身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东段的钢结构和西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部分。</div><div> 1939年日军侵古海南时,南渡江上还没有桥架,从海口琼山往定安、文昌、琼海须经渡口用船渡过江。潭口是日军东进的必经之地,1939年2月10日,我抗日游击队在潭口渡口阻击日军,打响了我党领导的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此后,我抗日军民多次在渡口一带设伏袭击,日本侵略军伤亡惨重,军需物品大受损失。为了打通交通运输线,更快地深入海南岛腹地,加快对海南全岛的控制和资源掠夺,1940年3月,日本政府批准由日本海军特务部、经济局土木科和日本清水组土木工程公司共同规划设计南渡江铁桥,1942年3月南渡江铁桥建成通车。日军为了防止游击队抵近破坏大桥,经常向桥下过往的船开枪射击,伤亡无数,使铁桥成为横断南渡江上的一道人间“鬼门关”,1944年底,盟军计划炸毁铁桥,破坏日军的运输线,美军B29轰炸机曾3次轰炸大桥,但未成功。</div><div> 1945年10月,日本战败投降后,铁桥由国民党军队接管,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铁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维护工作由交通部门负责。1984年铁桥停止使用,2000年10月因特大台风洪灾袭击,铁桥中西段桥墩斜,桥面坍塌。</div><div> 南渡江铁桥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掠夺海南岛的罪恶铁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捍卫民族团结的历史实物见证,它教育与启迪后人“勿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谏言,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南漩江铁桥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