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

pzw

<h1><b>2017.09.03公司火灾事故及后记</b></h1><div><br></div><h5><font color="#167efb"> (本文描述的主要是当晚事故中的个人经历。文字无法完全描述当时的情形,真实情况绝不可能如文字般从容)</font></h5><div><br></div><h3> 2017年9月3日,星期天,20点59分,在家里接到十二车间主任陈邦伟电话:“庞总,出大事了!第六车间起火,火势很大!”</h3><div><br></div><h3>来不及多想,换上衣服迅速驱车赶往工厂。21点09分,抵达事故现场。</h3><div><br></div><h3>眼前情形让人倒抽一口凉气:已成燎原之势的大火照得周围一片通红透亮!从第6车间西边的物流通道看过去,车间北边地面上三、四处物料间隔数米在燃烧,高十几米的尾气吸收塔在燃烧,第六车间内部从一楼到三楼多处起火。</h3><h3><br></h3><h3>在第五、第六车间的西侧停着几辆消防车,现场的消防队员不明车间内部情况,尚未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周围有一门可自动调整的水炮与几支水枪,由于布置位置离起火中心过远,水枪射程无法到达有效部位,而较有威力的水炮,此时又出现间隙性断水。面对此情此景,心中简直抓狂!</h3><h3><br></h3><h3>得尽快向消防部门的人员介绍清楚车间内部物料情况,“没有化学爆炸物,没有遇水燃烧物料,可燃物为乙醇、甲醇,用水可有效扑救,请前移水炮让水柱到达有效部位!”现场一名消防员说:“你看这火势,已经是无救了的啊!”但还是及时将水炮作了调整,水柱越过障碍物覆盖到着火区域。</h3><div><br></div><h3>这第六车间,当初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建成,几乎用尽了公司当时的所有财力。此时面对如此熊熊大火,心中直如割肉一般。</h3><div><br></div><h3>起火的第六车间北面是第五车间。这时,看到两车间相连的尾气管已起火并正从第六车间向第五车间蔓延。要确保第五车间安全!马上组织公司的突击队员在第五车间南面大门处布置两支水枪,凌宗伟等人迅速完成布置,水枪开始向着火处覆盖。</h3><div><br></div><h3>从五车间南门退出来想察看一下其他位置的火势(记得奔跑中遇到蒋慧纲塞给我一顶安全帽)。车间的西南面:此处已经有一辆消防车,三楼存放活性炭的位置正在猛烈燃烧。这里附近没有重要建筑物,由他去;再进五车间看一下凌宗伟他们的二支水枪的分布与水力情况;顺时针转到东南角察看这边火势情况。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三弟一直跟在我后面跑,他不是公司的人,不了解情况,怕他出事,但怎么赶也赶不走。</h3><div><br></div><h3>转到东南面第六车间与第十一车间的交界处,看到第六车间靠东南部位的火势很大。此时,附近的一辆配有高摇臂的消防车正向车间扫射喷水,但因角度太小,不能有效的将水送到关键位置。边上庞兴国正指挥公司突击队员接起三、四支水枪给消防车补水。在向现场消防队的指挥员介绍了车间物料情况后,要求消防车调整角度,但消防指挥官似有顾虑。</h3><div><br></div><h3>此时,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得做点行动!我迅速从第六车间的东南角越过警戒线沿第六车间的南面道路向西跑了过去!吓得县委熊宏伟副书记在后面大叫:“老庞回来!回来!”我弟弟也跟在我后面跑过去,我们沿这条道路一直跑到车间的西南角物流通道上。在穿过这条道路时,我观察了一下车间内的情况!车间的一楼最东面位置的几只溶剂储罐正在着火,二楼东南角的储罐、三楼东南角一台设备正在着火,但合成车间东面与洁净厂区分隔的防火墙,牢牢地阻挡住大火向洁净区蔓延!这一刹那,似乎感觉到防火墙有了灵性,正在向我请求增援。</h3><div><br></div><h3>绕过物流通道,回到之前的5、6车间中间位置,要求消防队员将水炮前移10米,让水龙穿过车间大门和窗户,喷射到一楼最东面的储罐上,压制火势。这门水炮,由于可遥控操作,上下左右位置可调,当晚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后来当我再一次回到这个区域时,在上级消防部门领导的指挥下,这门水炮已移到第六车间的北面门口直接向内喷射水龙了)。</h3><h3><br></h3><h3>当晚如此这般奔跑着进进出出,记不清有多少回,事后小我12岁的三弟说,他当时已快双腿抽筋了,感谢长期体育运动给予我的良好体魄。</h3><div><br></div><h3>当我从第六车间的西南侧逆着向东再次穿过南面这条道路时,已看到这条道路上有两支水枪以直角正面在向二、三楼喷水了,而车间外面的回收塔和膜过滤设施火势已灭。(这里要郑重感谢年轻的县委副书记熊宏伟,是他在我越过警戒线跑过六车间南道路后,根据当时形势作出正确判断,让消防车前移到正面位置,指挥消防队伍采取了更高效的灭火措施。)</h3><div><br></div><h3>23点30分,火势基本得到控制。0时,车间内部仅剩零星余火。</h3><h3><br></h3><h3>火灾中有一名员工不幸罹难。</h3><div><br></div><h3>事后有朋友说,你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事实上,施救如此熊熊大火,却是平生首次,惊心动魄,刻骨铭心!</h3><h3><br></h3><h3>感谢各级领导,感谢消防战士!致敬当晚火灾现场的公司各位真勇士、真汉子! </h3> <h3> 事故是化学人生的一部分。 <br></h3><h3>大火烧不灭同和精神。 <br></h3><h3>同和人将以加倍的努力,迅速建造一座规模更大、技术更高、设施更先进的车间。 </h3><h3><br></h3><h3> 2017.09.08</h3> <h1><b> 后记</b></h1><h3><br></h3><h3>十起事故九起因为违章。本次事故发生前,多起违章使各种风险汇集在一起,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公司连续十二年没有发生一般级别以上的安全事故也让管理层产生了麻痹心理。事后的“四不放过”工作是深刻和严厉的,CAPA工作深入到每个车间各条生产线各个环节。为了降低人为因素制造的安全风险,公司对各个车间进行停产改造,对设备、电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综合升级,历时三个月,用工近五千工时,直接投入近一千万元。</h3> <h1> 新设施建成</h1><h3><br></h3><h3>一年后,一条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产生线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员工及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建成。</h3> <h3>虽然其间付出巨大的努力与艰辛,但也十分享受一天天发生着的变化,那过程,就如同燕子筑巢,一点一滴,集腋成裘。</h3> <h3>事实上本次共有四个车间同时开始安装。</h3><h3>原料药生产线的建设,基本没有现成的成套设施,需要一台台设备吊装,一根根管路焊接。每天现场设备安装、打磨防腐、电器布置、设施保温,施工人员超过三百名,八个协作单位共同参与建设,时间横跨严寒到酷暑三个季节。</h3> <h3>每天下午5点钟到6点半的安装协调会。为了赶进度,主管们的脾气都够大,协调会常常伴随着激烈的争吵。</h3> <h3>最后的结果回报了过程的所有努力:以原来车间80%的用工人数,产能增加了一倍,人工费用下降了60%。另外二条新产品生产线也同期建成。整齐漂亮的新生产线,让所有建设的参与者心花怒放,让所有的付出都物有所值!</h3> <h3>经过九个月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在完成四个车间的安装和试生产后,成功的喜悦写满建设者们的脸上。</h3><h3><br></h3> <h3>些小吾曹小民企,每行一步皆艰辛,每取得一点微小的成功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与辛劳。也正因为这样,在一点点的进步面前,幸福与满足感都会成倍地放大。</h3><h3>感谢所有并肩作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卓越的同和员工!让我们一起相信,同和的明天会更好。</h3> <h3>2018年10月,同和占地366亩的二厂区开工建设。</h3> <h3> </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