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五班在迎接9.17的日子里》李彩华

晓富

<h1>   召开“沈阳十九中老三届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大会”的工作布署以来,我们在学校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下,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成立了班级筹备小组,由九人组成,并进行了具体分工。从宣传报道动员,安全责任划分,文艺节目落实,财务明确专人,影像摄像连接等项工作,分层开展工作。为了及时落实学校的布署,班筹备小组共召开两次会议,微信沟通八次。基本做到:大事开会布署,小事不断碰头,急事微信,慢事上群,使九.一七工作逐渐宣传到位,同学皆知,为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h1> <h1>  工作布署初期,学校动员全体同学写文章忆往事,把乡土情、师生情、同学情贯穿始终。我班同学积极行动纷纷拿起笔,忆往昔蹉跎岁月,看今朝夕阳无限,美篇、诗歌、散文、相册纷纷上座。崔颖同学第一个拿出了作品,诗歌《知青生涯》,随后黄振华同学的散文美篇《大盘岭下那条河》和大家见面。紧接着同学们的美篇不断:王志先5篇,崔颖4篇,魏立文2篇,张明源4篇,李彩华2篇,金立8篇,贺百芝1篇,黄人玫2篇。叙事整理方面,二年二班李阮鹏同学做了大量工作,主动帮写,添加美篇内容,先后为余先苏、宗学敏、王秀英、朱长杰、仇琦等同学改写文章,将口述变成文字,增加了大盘岭同学的写作热情,在此向李阮鹏同学表示感谢。在大家的努力下,我班的美篇作品达到了四十篇,在校群中大显身手,赞声不断。</h1> <h1>  学校布署9.17要开联欢会,每班限制出一个节目,这个任务理所当然落在了文委崔颖同学的身上。为了动员大家参与其中,确定我班节目为歌伴舞《往日时光》,余秀林同学演唱,由九名同学伴舞。他(她)们是:朱长杰、张明源、段立锦、刘小薇、刘一田、李岚、黄人玫、郭萍、崔颖。余秀林同学安排节目组同学们到《辽宁省文化艺术学校》去学舞,孙连才同学开车带大家前往。李校长非常热情,安排专业人员指导,还让同学们吃到了工作晚餐,真是非常感谢。排练中由于难度较大,参考郭萍妹妹郭颖老师的范本和我们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了编排。崔颖带领大家酷暑不停,暴雨不停,好天连续,阴天照样。郭萍同学大哥去世都没赶往送葬。为缓解排练的压力,崔颖同学组织文艺组全体去东戴河,边旅游边排练,大家愉快开心,排练的劲头更足了。自五月份以来,坚持排练四个月,反复练舞达350多遍,汗没少流,劲没少出,换来了好的结果,学校彩排、正式演出,掌声一片,喝彩连篇。在林场诗歌连唱中我班余秀林、黄人玫、佟纥、李艳萍四名同学也表现不凡,积极为班争光。</h1> <h1>  在迎接九.一七的日子里,我们还组织同学看望患病的同学,给他们带去同学们的慰问,关心他们的身体,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八月前后我们看望家访了时抗美同学;到省肿瘤医院看望了住院的郑学文同学;王丽君同学患病,宗学敏同学也多次电话联系安慰病情;姜庆安同学患病期间,石玉龙同学主动上门看望,多次给他理发剪头,充分体现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同学之间大家庭的温暖。</h1> <h1>  按照学校的布署,八月份要收缴参会餐费,我班通过接龙报名参加人员达34人,实际交费31人。紧张的几天把黄人玫同学累够呛,她一直在上班工作,还要参与班级的节目排练,家里患病的妹妹离不开她的照应。同学们的红包转款,微信转款,现金交付纷纷转向她一个账户。好在黄人玫同学财务管理老练,稳妥的把八方来款整理的井井有条,稳当、完整无误的转向学校财务组。</h1> <h1>  节目调演后,学校设立展示墙一事提到议事日程。由于我们没有同学提供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只能将同学的聚会照片亮亮相。经班筹备小组选定16张照片陈列展示版上,参与学校展示墙。我们将大盘岭地标照(魏立文提供)、大盘岭村委会照(郭萍提供)、大盘岭稻田照(崔颖提供)、还有从九0年开始第一次同学聚会到历次聚会的照片(多数由金立提供),我们自己设计展板标头,分装板上。在这里你又看到了老师的面容;看到了同学的微笑;看到了从年轻到老年的成长;看到了师生同学间的情意。这展示版布展期间,张明源、魏立文同学出了很大力气,将我班1米X1.5米展板挑选较好位置,抢先上墙,使我们班的氛围融合在学校红绸笔墨中。</h1> <h1>  大会临近了,报名参会的外地同学就要来了,我们要尽地主之谊,欢迎他们的到来。康凯同学从美国赶来,黄振华从阜新赶来,尚建敏从河北赶来,何健从鲅鱼圈赶来。为了安顿他们的住行,刘一田、魏立文同学多方联系旅店饭店尽量稳妥方便。宗学敏、魏颖、刘一田同学主动承担接站任务,魏颖同学直接让尚建敏同学住到她家,大家并张罗设宴为他们接风,举杯问盏,共祝健康,让远道来的同学倍感同学们的热情,觉得不枉此行。</h1> <h1>  九.一七大会终于来了,这是十九中欢聚一堂的大会,是千载难逢的相聚,全校六百余名师生,有我班30个身影。大家从四面八方聚来,场面隆重,人心沸腾,你握我抱,相拥相泣。每个同学重新戴上校徽,感慨万千!多年的老师,多年的同学,多年的发小,多年的战友见面了,唠不完的磕,诉不完的旧,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半世结缘,人生珍贵。</h1> <h1>  我班仇琦同学是学校筹委会宣传组组长,担当的责任最重。一年三班孙素萍同学评价他“操心到无能为力,贡献到感动自己”。他还自费为全校师生定制了校徽。</h1> <h1>  我班班主任李占吉老师由于年龄大,不能参加纪念大会,九月十八日10:30我们组织15名同学去老师家看望他。带上我们的鲜花,带上我们的礼品,登门拜访。门开了,九十岁高龄的老师出现在大家面前,无比慈祥,无比爽朗一一握手,互问理长。尚建敏同学给老师献花,仇琦同学给老师戴上了校徽。我们和老师叙旧畅谈,老师不但为我们准备了点心,饮品,高兴之时还唱了一首歌,同学们激动的随声同唱。我们和老师一一合影。魏颖同学主动拿起条帚把厅地清扫干净,把水杯冲刷干净,整洁了房间,体现了一名曾经军人的作风。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和老师分手告别。</h1><h3></h3> <h1> 因为很多原因,几位同学没能参加这次大会,非常遗憾。老同学们 : 我们想你们了。</h1> <h1>  九.一七圆满收官,一年五班收获颇丰,是全班同学通心合力的结果,谢谢大家!谢谢筹备小组同学!谢谢节目组同学!谢谢外地归来参会的同学!谢谢未能归来但时刻挂念班况的同学!有你们的努力、关心,相信我们这个团体一定会岁岁年年人不老,健康开心过百年。奔七的同学们努力吧,曲终人不散,同学情,一世情,友谊长存。</h1><h3><br></h3><h3> 李彩华 敬上</h3><h3><br></h3><h3> 2018年9月23日</h3><h1> </h1><h1>篇幅有限,照片拼图,理解为盼。</h1> <h1>  在回柴河沟活动中,班筹备小组的成员基本到位,但是还缺宗学敏同学。(宗同学因病不能前往,非常遗憾)。</h1><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