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又想冲出来。”这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小说《围城》对一群都市人婚姻生活的入木三分的刻画。虽然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但我以为对于婚姻的真谛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美满的婚姻总是绝大多数,如果你用心去经营,美好的婚姻就会像一座花城,四季飘香、芬芳沁心、景色醉人。</h3><h3><br></h3><h3> 好的婚姻靠什么维系?现实生活中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美满的婚姻总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婚姻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好的婚姻是靠夫妻双方用心经营的,她既不是婚前的花前月下,也不是婚礼上的海盟山誓,而是婚后共同生活中的“互相适应”,也就是一个从“合适”到“适合”的漫长过程。
好友的儿子结婚近十年,给众亲和邻里的感觉一直和睦相处、恩爱如初,最近却忽然闹起了离婚。好友焦虑,旁人费解。好友找我说儿子一直以来最敬重我,听得进我的话,让我劝说劝说。我不好意思推却,又深感为难。我曾经担任过十多年部队的政工领导做过许多部属的思想工作,也经常帮一些同事、朋友化解思想疑惑,唯有夫妻感情上的事让我觉得最难说清楚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鞋子合适不合适脚最明白",这一句非常有生活哲理的俗语或许是专门用来形容夫妻感情关系的。意思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事人双方能感同身受,其他的人都只是旁观者,看到的都是表象。或许这里面还有另一层意思,夫妻关系是最容易伪装的,"旁观者清"在这里往往是不准确的,看似很恩爱的一对,其实内心深处暗流涌动,而经常吵吵闹闹的却不一定是怨侣,甚至可能还是让人羡慕的"欢喜冤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罕见,而是随处可见。
我进一步想说的是"合适"的问题。
其实夫妻关系中完全"合适"很多时候是不存在的。因为"合适"也是相对的。时光在流逝,环境在改变,个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主观意识、客观要求也会不断改变,对夫妻关系的感受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合适"也需要有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适应夫妻双方"不合适"的那一部分,不仅是她(他)的很多已知和未知的性格,也包括已知和未知的缺点。就像穿一双新鞋子,很多时候刚开始时也不是十分合适的,比如卡脚挤趾是常见的事,往往需穿上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合脚",这就是新鞋往往是不完全"合适"的道理。
其次,"合适"和"适合"是有区别的。
虽然从词义上解释二者是一样的,但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合适"主要是指初时的感觉,"适合"更多的是过程的感受。譬如穿鞋,刚穿上时的感觉是"合适",穿上一段时间后的感觉才能算是"适合",后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还很长,伴随着夫妻关系的始终,是磨合也罢,适应也行。总之是要有一个逐渐认识、不断"适应"的过程。何况刚穿上就"合适"的鞋子,穿了一段时间后又感觉不"合适"了的事情也是经常有的,譬如感觉鞋子变大了、变宽了,不怎么舒服了。这时候你要么丢弃不穿,要么再穿上一双厚点的袜子,增加一双厚一点的鞋垫,让脚和鞋子重新变得"适合"。诚如夫妻生活中不断地经营和磨合的过程。
再说,"合适"其实也仅仅只是一种自我感受。
生活中夫妻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一样,任何一种关系都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不是有一则很流行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人需要有更高目标,有上进心的角度说,不断追求"更好"是对的,但对于爱情我却以为更需要的是"忠诚"和"专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地把爱情经营得"最好",而不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欲望无限地想着虚无缥缈的"更好"。尽管对婚姻生活中的“忠诚和专一”不同时代和不同的人之间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它是美满婚姻中的基石也是不容置疑的。
总之,夫妻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需要夫妻双方去不断适应不断经营,"合适"是暂时的感觉,"适合"才是长久的幸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