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潼关行

闲庭信步

<h3>  秋高气爽的九月,有缘和紫阳及潼关的同行们结伴为友,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教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参观了两所学校:四知学校和城关一中,重点是参与观课和议课,研讨如何打磨优化课堂教学。 16日下午,怀着期待的心情,坐上了去潼关的大巴。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陕西、山西、河南三个省的要塞。怀古诗“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不禁在耳边回响起来!<br></h3> <h3>  东汉时期陕西华阴县的杨震在荆州当刺史,因为博览明经,为官清廉而深得百姓信赖和爱护。著名典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思想文化,不知滋养了多少为政之士,一直传承光耀着我们的脊梁!</h3><h3> 这里我知道了“四宝”之类的风土人情,这里我感受到热情和务实,这里我体会到教学严谨和认真。这块风水宝地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配备齐全的现代化教育功能设施,吸引着全县最优质的生源。</h3><h3><br></h3> <h3> 第二天早上,我们驱车走进潼关最好的一所九年制学校--------四知学校。虽说是在郊区,可四周是绿树成荫,耳边是泉水叮咚,眼前是三层多幢廊坊式楼房,门口的魔方石呈现出不同字体的“诚”很是意味深长,教学楼和教室全部以“知”命名内涵丰富,向下看偌大的标准化塑胶操场更是让人神往啊!</h3> <h3> 教室美化有特色,学生面貌有精神,听课老师忒仔细,授课老师很用心,评课坦诚有底气。</h3><h3><br></h3> <h3> 后来的三天交流活动都在一中校园,有精品课的展示,有常态课的观摩。在交流碰撞中,在各抒己见里,又有新的共识,那就是在寻找理想的教育,在追求教育的理想。</h3> <h3>  发现教育的需求,改善教育的行为,分享教育的探索,这条教研教改之路别样幸福!</h3> <h3>  相遇的陌生与好奇,在全程参与中彼此亲近和适应,空杯心态让我们带着收获再次启程。<br></h3> <h3>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识之士心系天下,教育兴邦、国富民强,从事一线基础教育教学的老师们任重而道远。</h3><h3> 昨天是历史,明天是未来,而今天就是无怨无悔的奉献。 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我们努力的模样。他们都能让我们把繁琐的日子过成精致的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