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ff8a00"><b>【村情简介 】本村系原合浦县公馆公社六湖垌,建水库后迁出客家移民传统生态文明村,是西场镇老温村委下属一个自然村庄。位于老温村西北面、北与裴屋村委接壤,距西场镇政府12公里。全村已发展有43户,206人。现有耕地面积367亩,水田35亩。几年来在政府的“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推动下,在县移民局的大力扶持下,经村民不懈努力。整村硬化道路已全覆盖,乡村科技书屋的开放,文化广场的打造,文化走廊、感恩亭、追远亭的建造,太阳能路灯安装,体育、健身设施的完善。是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村庄。2014年被评为北海市“文明村庄”,2015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绿化村屯”荣誉称号。 为发扬和继承客家传统生态文化,计划几年内,恢复、创建特色品牌客家纯天然美食品制作工艺:糯米粽、糯米氹、葵香饼、大笼氹、糯米海鲜饭芯氹、糯米沙羔……。地方远近闻名杨梅生态产品制作加工,土特产桂园肉的深加工,传统生态甘蔗土榨板糖。 本村有农耕生活体验,有杨梅生态育苗观光大棚,有土榨糖工艺体验,有休闲文化娱乐享受,是人梦寐以求、旅游观光的首选地方。</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追源篇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姓氏祖宗,我们陈姓起源颍川,胡公满为陈氏开宗始祖。 我们是义门陈氏后裔,陈胡公序下七十四代孙旺公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在江西建立了“江卅义门”,有3700多人同灶而吃不分家,百犬同槽的典范,有天下陈姓出江卅之说。 我们始祖(胡公序下九十一代)念邦公于大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携妻带子女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来苏里卅试街瓦子巷迁广东省廉州府合浦县兴中里六湖垌九塘下村开基创业。之后我九世祖泽熙公,字世雍,号中兴(胡公序下100代)全家从一大清雍正五年丁末岁二月从早禾埇迁居豪沃村居住。公元十九世纪初豪沃村有陈铭炎、陈均苑等62位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革命红色村庄。 我们现在村中的人是十世祖相宁公的后裔子孙,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无私奉献出美丽富饶山川和肥沃的土地兴修合浦水库。迁移合浦县公馆公社香草江大队暂佳,1959年春迁移合浦县闸口公社高豪大队居住,因耕地少,1970春再次迁入本村。迁来时只有54人。土地荒瘠,生活艰难,经父辈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现在这里已变成一个花果飘香土地肥沃,环境优雅的幸福乡村。全村已发展有43户,206人。 </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末来发展 】根据国家“振兴乡村”部署,现将我村发展成为一个传统生态品牌产品传承、旅游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的文明村庄。特作如下规划: 一:客家生态文明古村庄。 将迁来时建造的土坯木瓦屋24间,打造8套民宿住宿,利用村东南面积约3到4亩修建一个客家生态手工传统美食品制作坊、传统土榨板糖工艺制作坊。 二:村面前约100亩旱地入股与公司合作,建造一个饮茶、钓鱼娱乐休闲场及一个游泳娱乐休闲场,打造连片花观赏,营造旅游观光景点。 三:村南边约200亩坡地入股公司合作,建成十个杨梅、桑椹、大青枣、沃柑…等生态果园,吸引游客入园采摘。 四:天桥周围闲置、残林。建造一个百亩杨梅及优良水果果苗培育基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五:天桥旱田约40亩,建造蔬菜大棚。 六:相婶面前旱田,建造生态养殖基地。 七:感恩亭公路北边修建停车场。 八:球场南边建一幢购物商场。</b></font></h1> <h3>村产业规划</h3> <h3>文化长廊</h3> <h3>村文化亭</h3> <h3>村文化活动中心大楼</h3> <h3>村宣传板报</h3> <h3>宣传板报</h3> <h3>宣传板报</h3> <h3>宣传板报</h3> <h3>乒乓球球台</h3> <h3>村健身中心</h3> <h3>篮球场</h3> <h3>村中小道</h3> <h3>农家小院</h3> <h3>古式客家民居</h3> <h3>古式客家民居</h3> <h3>客家村民</h3> <h3>客家民居</h3> <h3>炊烟袅袅</h3> <h3>客家民居</h3> <h3>客家民居</h3> <h3>客家居民</h3> <h3>客家居民</h3> <h3>客家风柜</h3> <h3>古老石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