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张掖古称“甘州”,酒泉古称“肃州”,所谓甘肃,就是因这两个地名的首字而得名。</h3><h3>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甘州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h3><h3>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西夏国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h3> <h3>西夏国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千年名刹;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睡佛寺”或“大佛寺”,现在又更名为“西夏国寺”。</h3> <h3><b>序篇、西夏国寺文化广场</b><br></h3><h3>佛教广场景观照壁石设立于广场入口处,采自祁连山腹地肃南县境内的祁连墨玉。</h3> <h3>背面石刻“佛”字。</h3> <h3>呈“回”字形的静心池。</h3><h3>佛教中有一首禅诗:身若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静心池就是让人放下心中一切执着,恢复清静纯净的自然本心,这样才能更深刻感受和体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谛。</h3> <h3>石牌坊设立于西夏国寺门前约20米处,是佛教中特有的装饰建筑,体现佛教尊严,烘托庄严气氛。</h3><h3></h3> <h3><b>正篇、西夏国寺(大佛寺)</b></h3><h3>这里真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寺,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有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还有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以及数以千计的历代精品文化。。。</h3> <h3><b>1、山门</b></h3><h3>西夏国寺(大佛寺)的山门有点像北京大学的西门。</h3> <h3><b>2、牌楼</b></h3> <h3><b>3、钟鼓楼</b></h3> <h3><b>4、大佛殿</b></h3><h3>大佛殿雄踞寺院中心突出位置,是卧佛的主殿;高33米,南北长52.5米,是一座极其雄伟的佛殿,三层重歇山顶,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据说是现存最完整、最大的西夏建筑之一。</h3> <h3>大佛殿主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体现了皇家九五之尊的思想;门板、屋梁都雕塑着龙、凤、虎、狮、象、鹤等飞禽走兽,有的还是佛经故事,栩栩如生,精美异常。</h3> <h3>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是国内最大的木胎泥塑卧佛。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h3> <h3>据说,这尊佛的头部曾塞满了经书,象征佛祖十分有智慧;心脏是一面铜镜,象征佛祖心明如镜;胃由一个铜壶填充而成,象征肚量大;成串的铜钱,代表肠子;在卧佛腹部还藏有许多宝物。</h3> <h3>大佛的眼睛似睁不睁,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出神入化地表现出了佛祖的“涅槃”境界。</h3> <h3>大佛胸前“卍”万字符号梵文意思“吉祥海云相”,两边是大梵天和帝释天,通高5.2米身体微微向前倾斜,表示对佛祖的尊敬。</h3> <h3>大佛佛坛东西两侧墙壁前的佛台上,立着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昏暗的光线里他们披着历史的尘埃,默默伫立,千百年来,他们就是以这种默默站立的姿势传扬着、记录着人类最伟大的智慧——佛法。</h3> <h3>大殿内的三尊菩萨是2002年请进的,他们是四大菩萨其中三位,分别是“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则供奉在肃南县的文殊寺。</h3> <h3>大殿四周墙壁上画有许多色彩艳丽的壁画,表现了佛、菩萨、天王、仙女、天神、西游取经等形象和故事。</h3> <h3>在地藏王菩萨后面有一副壁画年代已久、模糊不清,描绘的是《西游记》;这幅壁画比吴承恩笔下的要早300百年,这里的西游故事壁画为八戒翻了身,把八戒描绘成了一个勤劳、智慧、神通广大的护驾人物,壁画中洗衣、做饭、降妖除魔的是猪八戒而偷懒的恰恰是大师兄孙悟空。</h3> <h3><b>5、红血树</b></h3><h3>1935年西路红军在临泽县的倪家营大战三天三夜最后全军覆没,当年西北最有名的土匪马步芳就是在西夏国寺这颗大白杨树下杀害我们的西路军,这个大树常年累月一直留着血红色的汁液,而且它的树干被折后里面有线细的丝,所以,当地的人民为了纪念西路军称之为“红血树”、“红丝树”。</h3> <h3><b>6、佛教艺术陈列厅(甘州区博物馆)</b></h3> <h3>穿过大佛殿,迎面是佛教艺术陈列厅(甘州区博物馆),这里原来是西夏国寺万圣殿的旧址。</h3> <h3>陈列厅里的卧佛缩像。</h3> <h3><b>7、藏经殿</b></h3><h3>穿过佛教艺术陈列厅,迎面是藏经殿,这是一座飞檐翘角、歇山顶的佛殿。 </h3> <h3>这里珍藏着唐宋以来极其珍贵的各类经书6800余卷。</h3> <h3>其中著名的包括明代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手绘本,这套经卷由明朝掌管文房四宝的尚宝太监汇集当时的书画名士,用黄金、白银磨出的金粉、银粉绘画书写而成,永不褪色。</h3> <h3>这里还还原了当时绘制这套经书的场景,工艺繁杂,弥足珍贵。</h3> <h3>最为著名的是藏有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全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俗称为金经,赵朴初老先生看过后称其为国宝,这部手写经书是明英宗颁赐给张掖大佛寺的,代代相传不曾缺损遗失。</h3> <h3>藏经殿还展示有张掖市著名的马蹄寺等古佛教遗址的缩小版石窟。</h3> <h3><b>8、本觉尼姑雕像</b></h3> <h3>张掖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为姚氏本觉尼姑建树了一座汉白玉莲座雕像,褒奖其护经贡献。</h3> <h3>本觉尼姑从1952年起受恩师谛贤的指派进寺常驻藏经殿看管佛经,在几十年清灯古佛生涯中,始终对经卷的隐藏守口如瓶。</h3> <h3><b>9、“无上正觉”木匾</b></h3><h3>在西夏国寺,除了经书,还有很多国宝级的文物,比如乾隆御赐的“无上正觉”木匾(中华名匾之一)等。</h3> <h3><b>10、千佛殿、万佛塔(土塔)</b></h3><h3>著名的千佛殿坐落在西夏国寺中轴线末端,千佛殿上面的白塔就是万佛塔,是大佛寺标志性建筑,历来为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和十方信众祈福的圣地。</h3> <h3>全塔由塔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h3> <h3>万佛塔先后供奉佛像9900尊。</h3> <h3><b>11、山西会馆</b></h3> <h3>位于西夏国寺左路末端,是张掖市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清代古建筑群。</h3> <h3>山西会馆里面的关帝庙。</h3> <h3><b>12、金塔殿</b></h3><h3><br></h3> <h3>殿内陈列明正统六年所铸三世佛及新塑迦叶、阿南、文殊、普贤及大佛寺始创人嵬咩国师共五身像,绘有“释迦弘法”、“王贵集士造经”、“佛祖本身故事”、“菩萨救八难”等九通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壁画。</h3> <h3>汉唐以来,随着丝绸西去,佛法东来,张掖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商人云集之地,有多少大德高僧在西夏国寺诵经坐禅,已无从一一考证,但是它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亲眼目睹了整个张掖历史的沧桑演变。</h3><h3>西夏国寺从西夏王朝走来,从历史深处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走就是900多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只是弹指一挥间。</h3> 我这一生,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饮过很多酒,见过很多人___百一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xb5kf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百一味美篇 · 总目录(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