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陬市饺儿

芦讯

<h3></h3><h3></h3><h3>  陬zōu,字义:山脚、聚居。陬市饺儿,是馄饨在湖南省桃源县陬市古镇的俗称。因与沅江流域、长江流域的贵州、四川、湖北、江浙等地的馄饨相比,其状更精小、其材更上乘、其质更娇嫩、其感更软和、其味更鲜美,故而被陬市人称之为饺儿,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陬市饺儿作为陬市 古镇知名风味小吃,已经流传了五百年。它与古镇一起诞生、一道成长,共同经历了五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江河经济发展、江河文明进步的产物。培育陬市饺儿的陬市古镇座落在沅江边,二千多里沅江流经湖南省桃源县陬市古镇,形成约20里的大河湾,名曰陬市湾,又称高湾。武陵山脉的尾闾河洑山在湾里江边趴卧、亲水相依。相传,陬市湾是古时候沅江汇入八百里洞庭湖的入口。这里江面宽阔且水深,是少有的内河天然良港。由于水路和陆路交通发达,陬市湾形成陬市港、陬市港催生陬市古镇。从明朝嘉靖年间陬市成为集市算起,已有五百年历史,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古镇陬市一直都是湘西北的“小特区”,历朝历代历任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陬市的木材交易市场和物流产业。可以说,古镇市场源于明清、兴于民国、盛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一邑巨镇”,美称“小南京”。那时,从沅江上游贵州、湘西顺流漂运下来的木材、竹子,在陬市湾里集中、交易、编排,经洞庭湖入长江,销售到长江流域各大、中城市;那时,陬市湾里竹木成片,木排和船队有序穿梭,扎排的号子声、拉纤的号子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景象;那时,古镇街区小桥流水,门店千户,商贾游客成群结队,各种生意红红火火,尤以旅社、商店、餐馆、茶社、戏院、小吃夜宵等生意更为兴盛。陬市饺儿正是在古镇因水而兴的历程中受到沅江、长江流域食客的青睐和追捧。想当年,来到陬市古镇的“排古佬”、“船古佬”、经济人、旅行者:来时,必慕名到古镇饺儿摊上吃几碗饺儿解馋;走时,必买几包陬市桂花糖带回家乡。 陬市饺儿之所以能够成为知名风味小吃并流传至今,是因为它采用独特的手工工艺秘制而成。馄饨虽然是源于中国北方的传统小吃,但却在中国南方发扬光大。广东人称它为云吞、湖北叫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叫抄手、湖南陬市则叫饺儿。陬市饺儿经过五百年的演变、发展,巳经形成独特的手工工艺,这种手工工艺主要由饺儿皮制作、饺儿馅制作、饺儿汤制作等三个秘方构成。秘方只有“饺儿世家”才有,各家的秘方各有特色,但都传儿不传女,更不轻易外传。虽然秘方各有千秋,但共有以下二个特点: 一是陬市饺儿选材上乘。做饺儿皮的面粉一定要选用筋度较高的优质面粉;做饺儿馅的猪肉一定要当天早杀的本地土猪肉。正宗陬市饺儿用猪的里脊肉做馅,次之用猪前夹肉;做饺儿汤的猪骨头一定要用新鲜的带适量素肉的猪胴子骨;食油要用本地新鲜茶油;做“辣椒面”的辣椒一定要用本地香辣椒;各种调料一定是本地植物调料。总之,所有食材以优质新鲜、土生土长、生态环保为原则。 二是陬市饺儿制作讲究。六大传统手工工艺决定了饺儿上佳特色风味。 1、擀饺儿皮。根据自家秘方和好面、醒好面、揉好面、擀好面。据说,要制成薄而透明、煮而不破、食而软和的陬市饺儿皮,要加少许淀粉、少许食盐、适量土鸡蛋清。 2、剁饺儿馅。将新鲜素猪肉和少量肥猪肉按自家秘方中的比例搭配好,放在厚厚的香木枮板上,用快刀剁成肉糜,然后按自家秘方加入植物调料拌匀即成。 3、手包饺儿。包饺儿一般是女人的事,心灵手巧的女人一手拿着特制的小楠竹片,一手拿着一叠饺儿皮,面对一盘饺儿馅,按照“一刮二抹三卷四压”四个步骤将饺儿包好。一刮:用竹片刮适量饺儿馅;二抹:用竹片将饺儿馅从后向前均匀抹在饺儿皮上;三卷:用竹片粘着抹了馅的饺儿皮,从前向后内卷至适度;四压:拿饺儿皮的拇指和小指配合,顺势将卷好的饺儿压住、粘连,竹片抽出,饺儿包好。看女人包饺儿是一种艺术享受,两只手象耍杂技一样,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包好的饺儿形状象上海的小白兔奶糖,但个头要小些,饺儿有好看的褶皱,能隐隐看到饺儿皮内的肉馅,秀色可餐。 4、熬饺儿汤。将新鲜的带适量素肉的猪胴子骨放入大汤锅中,加足古井水,用小火熬煮3至5小时,加入按自家秘方配制的植物调料即成。陬市饺儿汤是半透明的清汤,不油腻、无腥味、飘肉香,营养丰富。 5、速煮饺儿。用特制圆桶饺儿锅将水煮沸,丢入适量饺儿,盖锅盖,几分钟后饺儿浮上即熟,用竹丝瓢或钢丝瓢将饺儿迅速舀出入碗。 6、调制碗底。在煮饺儿时快速将饺儿碗底调好。陬市古镇的饺儿碗很有特色,据说古时侯为了显示陬市饺儿的独特和正宗,店家在定制饺儿碗的时候,特意要求烧碗匠制成碗口有几个特异细缺的碗,细缺圆滑不伤嘴,也不影响美观,只作标记,戏称“陬市缺”。调制饺儿碗底,就是在有“陬市缺”的饺儿碗里放点熟茶油、放点食盐,然后舀一瓢热气腾腾的饺儿汤、汤至碗的三分之二,再舀入熟饺儿,加入本地香葱末、胡椒粉和秘制植物调料,即可食用。喜欢吃辣的食客,自己加入二匙店家特制的“油泼辣椒面”,更是焦香四溢,味道倍棒。 按照以上六步骤,一碗正宗陬市饺儿便精制而成。这碗饺儿:真材实料、皮薄馅鲜、汤清味美、清纯焦香、落口消溶。食用时,如果配上几小碟当地卤菜、酱菜、坛子菜,喝上几口当地纯米酒,着实妙不可言。 更精妙的是:陬市饺儿经历五百年的演变、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月光下、路灯里、老街边、饺儿摊,不管夏日炎炎、不管地冻天寒,三、五个人一方,七、八个人一桌,呼呼啦啦干它二、三碗。此时,饺儿肉香从鼻子沁入心肺,美味从舌尖散满一嘴。吃在嘴里那个软和,咽进喉里那个爽快,一口饺儿汤下肚直喊舒服!舒服!工人舒服了,第二天努力生产;农民舒服了,第二天努力种田;游子舒服了,晚上哭湿床上枕头...... 记住陬市饺儿、记住顽强传承陬市饺儿传统手艺的张胖子、黎二哥、记住正在为陬市饺儿“申遗”的有识之士、记住陬市湾里扎排的号子、记住节日巡游的陬市亭子、记住陬市古镇的麻石街和清清小河、记住抗击日寇英勇牺牲在陬市的许国璋将军、记住为民族解放献身的许多陬市儿女......只有记住、只有牢牢记住这些关于古镇的文化和历史,才能记住古镇陬市,才能记住浓浓的乡愁......<br></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