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的西湖——古稀杭州寻觅之一

快乐人生曲雯

<h3>  熬过了夏暑,迎来了爽秋。9月8号,我们俩老背包客乘高铁,来到人间天堂杭州,开始了新的寻觅。第二天一早,直奔西湖。</h3> <h3> 杭州的公交站牌有趣,上面的屏慕显示了车行驶的位置。我们等车心里有数了,真爽!<br></h3> <h3> 乘7路汽车我们到了杭州市少年宫,开始了北山街寻觅。</h3> <h3>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傍贝北里湖,北靠宝石山),文物古迹荟萃,中西文化融通,人称为“没有围墙的近现代博物馆”。</h3> <h3>望江楼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于北宋乾德二年所建,原在昭庆寺前,1985年依清代旧式在此重建。<br><br></h3> <h3>孙花翁墓,逝者名惟信,花翁为自号。南宋诗人,工长短句,在浙江带著名。光宗时弃官隐居西湖,葬于水仙庙前。清光绪甲午,国学大师俞樾(曲园)作墓记,丁丙刻于墓前,并立"宋诗人孙花翁"碑。1964年碑毁,2007年重立。</h3> <h3>坚匏别墅为清末明初巨富刘锦藻所建,因其号坚匏庵得名。该墅20世纪30年代曾是浙江省教育厅长陈布雷的官邸。</h3> <h3>如庐最早的主人是上海增裕原料号经理林九如,故取主人名字中的字命名如庐,当时门牌号码为葛岭山麓3号。如庐占地面积1.6亩,1941年,主人在原先三间破屋的基础上,改建成三开间进深三间的中式平房别墅,静卧山林,别具韵味。石库门楣上镌刻"如庐"两字,字体清秀,为潘康所题。如庐的建筑设计师为顾孟良,依山取势,巧为布置,匠心独具,将其建成独树一帜山地别墅。</h3> <h3>白堤远景。</h3><h3>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因储水而修,位于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br></h3> <h3>乘27路汽车,去拜谒岳王庙。岳飞在此遇难,豪气壮山河,杭州人世世代代崇敬他,守候他。</h3> <h3>香火传万代, 鲜花敬英雄。</h3> <h3>对联体现了杭州人继英雄之志,建功立业慰前杰的情怀。</h3> <h3>岳飞父子墓。这张照片是在祭拜英雄间隙时抢拍的,岳飞父子在百姓心中。</h3> <h3>苏堤。</h3>杭州西湖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 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br> <h3>孤山公园。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0公顷,山高38米,是文物胜迹荟萃之地。主要景点有:放鹤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玛瑙坡、一眼泉水、文澜阁、中山公园、清行宫、敬一书院、秋瑾墓、六一泉、苏曼殊墓园、半壁亭等。<br></h3> <h3>江南名伎苏小小</h3> <h3>俞楼,清末著学者俞樾(字曲园,1821-1907)的住宅,现为纪念馆。此楼为弟子与友人集资兴建于1887年,1998年重建。</h3><h3>俞樾为红学家俞平伯曾祖,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罢官后潜心治学,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俞樾平生勤奋治学,著作极丰,有五百卷学术巨著《春在堂全书》。</h3> <h3>俞樾像</h3> <h3>武松墓</h3> <h3>西泠印社</h3> <h3>西泠印社图及简介</h3> <h3>西泠印社记及名录</h3> <h3>汉三老石室建于1922年,内藏“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三国魏至明清各代碑刻、画像石。“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刻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浙江现存最古考的汉文石质碑刻。“三老”是汉代官职。碑文记录了一位“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和祖、父辈的忌日,书体介于篆隶之间。该石室整体外形仿吴越国时期宝印箧经塔,重檐顶部又是一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造型结构独特,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h3><h3>左侧丁敬像。丁敬(1695—1765)清代书画家、篆刻家。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嗜好金石文字,工诗善画,尤精篆刻,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h3> <h3>观乐楼建于1920年,吴昌硕先生寓居此楼,1957年辟为纪念室。</h3> <h3>小龙泓洞,人工开凿于1922年7月,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的号命之。洞上有摩崖刻石大小不一的四字隶书“小龙泓洞”和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题记。西壁上有阴刻王一亭画、吴昌硕题的“送子观音像”。洞南为“缶亭”石龛,乃1921年日本友人朝仓文夫为吴昌硕塑造铜像,印社同人根据吴昌硕的意愿筑龛藏象之处。因吴昌硕号“缶庐”,故称此为“缶亭”。两侧刻王一亭所题楹联“金仙阅世,石室遁形”高度赞誉了吴昌硕甘于清贫、不贪图功名利禄、退隐潜修金石书画的精神。<br><br></h3> <h3>右侧邮筒为仿大清邮政邮筒,制于2008年9月。中国印文化邮局是首家印文化邮局。</h3> <h3>题襟馆建于民国初年,属中式花园别墅,位于西泠印社的最高处,面积约70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子依山取势,坐北朝南,古朴典雅,为吴昌硕在杭州的"创作别墅"。题襟馆原是由吴昌硕领衔的沪上书画组织题襟馆书屋的名称。1913年西泠印社于孤山成立后,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在印社筑屋,将此雅号移称屋名,1914年馆舍落成,又称隐闲楼,取苏东坡诗意。吴昌硕每次来西湖,必扶级孤山,攀石题襟馆,称"每居此,则湖山之胜,必当奔集于腕下,骈罗于胸中"。</h3><h3>古树为麻栎树。<br></h3> <h3>楼外楼</h3> <h3>西湖博物馆</h3> <h3>从孤山公园码头乘游船到湖中島游览。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柳堤与曲桥构成田字,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四季景色变化,犹如海上仙境,誉为“小赢洲”。</h3><h3>主要景点"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h3> <h3>开网亭两面临水,一面网开,智慧之亭。</h3> <h3>曲桥</h3> <h3>九狮石</h3> <h3>小瀛洲</h3> <h3>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h3><h3></h3><h3>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h3><h3></h3><h3>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得名。</h3><h3></h3><h3>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我国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三潭印月的名气大增。</h3><h3></h3><h3><br></h3> <h3>苏轼疏浚西湖后,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湖泥再度淤积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烛光从石塔的五个圆洞透出,远观如月亮,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h3><h3>上世纪70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之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h3><h3></h3><h3><br></h3> <h3>花港观鱼景区</h3> <h3>御碑</h3> <h3>鱼池古迹</h3> <h3>远观国宾馆,近览花仙子。</h3> <h3>蒋庄位于西湖西南端花港观鱼公园内,成为“园中之园”。它在花港观鱼公园的东南端,东依苏堤的“映波”与“锁澜”二桥之间,南接南湖,面邻西山,北枕西里湖。 </h3><h3> 蒋庄,原名“小万柳堂”,系无锡廉惠卿所建,与其妻吴芝瑛偕隐的住处。后转让于蒋国榜。蒋国榜是1949年前南京桐油业富商,用重金购得小万柳堂后改建,以供其母养用,更名为“兰陔别墅”,俗称“蒋庄”。 </h3><h3>蒋庄按照“郊园贵野趣,宅园贵清新”的美学原则,先在东南角水际安亭,以长桥与苏堤相接。而在长桥与北面粉墙之间,留一部分湖面与苏堤接壤,在湖畔广植垂柳,不加修葺,每当春花秋月之际呈闲适。南面则直接湖水,只设石栏,视域极其开阔。西边以楼代墙,既挡烈日西晒,又给人一种“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意境。北面则堆土成坡,栽以修葺,筑以粉垣,以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趣。</h3><h3> 综观蒋庄,把园中景物和园外大千世界融为一体,“借得山水秀,添来气象新”,从而得到了“两面长堤三面柳,一园山色一园湖”的极佳艺术的效果。</h3><h3></h3><h3><br></h3> <h3>马一浮(1883~1967),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戏老人等。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h3> <h3>马一浮书房</h3> <h3>藏山阁</h3> <h3>一路步行去雷锋塔。</h3> <h3>雷峰塔。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在汉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其子祭塔,雷峰塔倒塌,终遇救。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现已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担纲铜总工艺师,使这座塔成为了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新塔建于倒塌的废墟之上,并支撑保护原跡作为一层供人观看。新塔的二、三、四层环壁有精美木雕,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传承中华美德。</h3> <h3>塔内由中国美术学院制作传统历史故事雕刻。</h3> <h3>塔中修建电梯,队成长龙。但步行阶梯宽舒,索兴攀爬到顶。登高远眺,西湖美景尽收眼底。</h3> <h3>傍晚到吴山广场一代观老城街景,并品西湖醋鱼等佳肴。</h3><h3>南宋御街小景。</h3> <h3>鼓楼</h3> <h3>文化活动中心</h3> <h3>清仿街<br></h3> <h3>中山路与清泰路口有宋代名人苑,门前宋代名人雕塑。</h3> <h3>夜幕降临,西湖掠影,脚步匆匆一日,美景故事入心。西湖之美千人千面,我心中的西湖如仙女清丽而典雅,如水墨清淡素静,载千年之墨客,彰英魂之豪气。山水一色之浩远,白墙黑瓦之鲜亮,莲花璧湖之清廉,名士学者之归地。苏东坡建堤之伟业,钱王祠世袭之英才,令人迷恋,令人心醉,伴我走进梦幻。</h3> <h3>制片人 曲雯</h3><h3>摄影 曲雯 许宏志</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9.<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