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没有文肓老太太,哪来的文豪李、杜、白?
世人皆知,上下五千年诗词的巅峰朝代当属唐宋。其中出过一位让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诗人便是李白。
我们都听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说的是李白小时侯读经书、史记乏味深奥,逃学出来东游西逛,看见一位老婆婆在拿一个大铁棒磨,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在干啥?老婆婆说磨针,李白惊讶道:“那么粗的铁棒何年何月才能磨成”?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是个悟性很强的孩子,当下想到读书也如此,只要有恒心,坚持多学多读便能读懂,回去以后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千古奇才。
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等等脍至人口的诗篇留传至今,我们都该谢谢这个文盲老太太。<br></h3> <h3> 这第二个文盲老太太就是白居易的邻居。白居易的诗向来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从小就能背诵,但是能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古之中却没有几人,大道至简,越简单反而写起来越有难度。相传白居易只要写了诗,必先读给邻居老太太,老太太如果听不懂,他再去修改,反复几次,听懂方肯罢休。
白居易的诗通俗流畅,流传甚广,连歌妓们都以能传唱白居易的诗而身价大涨。传说丽春院的妓女选花魁,吵了半天,结果一个妓女道:“我为什么不能当选?我会弹唱《琵琶行》”。对手一片寂静,结果,她就成了妓院的头牌。
白居易的粉丝遍天下,下至街卒葛青,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图文并茂。上至日本第52代嵯峨天皇,一日不读白诗,寝食难安。
白居易由此火了一千年之久,老妪能解,功不可没。<br></h3> <h3> 还有一个文盲老太太,那就是石壕吏里的老太太。安史之乱时,杜甫夜宿在这老太太家中,亲眼目睹了石壕小吏在老太太家中捉人,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这一幕。
《石壕吏》
暮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己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犹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从此刻起,杜甫开始关心劳苦大众,关心世间悲苦,这一转身,才登上了唐诗的巅峰。
悲天悯人的情怀,才是文学最高的境界和追求。杜甫与石壕吏老太太的相逢,从此定格在这一瞬间,永远被后人铭记。<br></h3> <h3> 本人,中年妇女,黄脸婆一枚。平生恨就别人生了一张锥子脸还比我有钱,更恨的是别人笑我半文盲,没有文化。曾经脑子被门夹过以后,好祟拜西门大官人,这厮生的风流,死的快活。虽然文化不高,却和诗仙李太白好有一拼。诗仙好酒,淹死河中。西门好色,生,生在自己喜欢的生活中,死,死在自己最热爱的岗位,床上。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过文盲老太太以后,我心中方一片雀跃,万分喜欢。没文化,不可怕,有恒心,爱学习,有担当,这三个老太太才是M该膜拜的偶像。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人生不同,各自精彩。没有文盲老太太,哪来的文豪李、杜、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