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印象之(二)湮没在丛林中的文明一巴戎寺

李期华

<h3> 清晨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唤醒,起床沿着宾馆花园漫步,天气放晴,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椰子树的香味,特别清新。天气好,心情愉悦。美好一天开始了。</h3> <h3>  餐厅陆陆续续有人来吃早餐,品种虽不丰富,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h3> <h3>  来一份可口的早餐</h3> <h3>  今天游览吴哥古迹。吴哥是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11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吴哥王朝于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于茫茫丛林中,直到400多年后的1860年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欧洲和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重现光辉。去吴哥城,先得在市区售票处买门票,还要拍照。</h3> <h3>  门票37美金,印有你的照片,24小时内可以在吴哥城任何一个景点通行。</h3> <h3>  吴哥城呈正方形,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城墙高8米,整个城有5道城门,除了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处各开有城门外,在东门的北面还开了一座胜利之门。<br></h3> <h3>  城门都是塔形结构,每个塔身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以慈悲的眼神检阅进入城内的每一个人。<br></h3> <h3> 城墙外就是护城河,城门外架有一座桥,连接城里城外,两边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br></h3> <h3>  相貌平和,头顶发束整齐的是神灵,相貌凶恶,头顶发束分岔的是恶魔,双方进行激烈的角力,这来源于印度教神话传说。<br></h3> <h3>  从暹粒市区到吴哥城大约半个小时车程,进入丛林,看到这块石碑就到吴哥王城了。这块石碑是吴哥王城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纪念碑。</h3> <h3>  进入吴哥王城,我们首先去游览巴戎寺 。因为巴戎寺是吴哥王城600多处遗迹中唯一的一所大乘佛教的寺庙。 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有大大小小的49座宝塔构成一座大宝塔,中间最大的一座高约40多米,这49座佛塔顶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微微上翘的嘴角有几分宽容,又似乎有几分嘲讽,就是这个神秘的面容,让世人感到敬畏又赞叹。这就是名闻遐迩的“高棉的微笑”。</h3> <h3>  我们从不大的塔门进入巴戎寺。千年前阇耶跋摩一世建立了吴哥王朝,阇耶跋摩七世之前的国王都是信奉印度教。阇耶跋摩七世由于自身的经历、同时受到妻子的影响后来改信了大乘佛教。印度教的教义主旨:相信这个世界是永远在变动的;大乘佛教则认为:当你皈依了一个真理时会有一个涅盘的世界出现,你可以帮助很多人脱离苦海,超度来生。</h3><h3> </h3> <h3>进入寺门,看到主道中间供奉着一座佛像。<br></h3> <h3> 巴戎寺原名“耶输特拉芝里”,是“耶输跋摩山”的意思,象征高棉人想象中宇宙的中心——须弥山。巴戎寺位于吴哥城的中心,距离各个城门的距离都是1.5公里,是升天的阶梯。<br></h3> <h3>  巴戎寺是阇耶跋摩七世晚年为自己建造的陵寝寺院。他是吴哥王朝最有作为的君王, 在位期间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 </h3> <h3>  巴戎寺集中体现了高棉宗教建筑的严谨与复杂,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宗教象征,比如最中心高处的宝塔象征着天人合一,众多佛塔的层次感象征着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br></h3> <h3>  巴戎寺所反映的宗教内容则从印度教崇奉的湿婆、毗湿奴诸神变化为大乘佛教崇奉的观世音菩萨。巴戎寺正是标志及记录着两种宗教信仰融合与交替的过程标志性建筑。<br></h3> <h3>  巴戎寺建在三层基台上:底层基台尺寸为140MX160M(南北×东西),二层基台尺寸为72MX80M(南北×东西),三层基台为十字形平面,中心为圆形平面的雕刻塔。各层基台的周围有围廊,基台中部和围廊上共有塔49座,形成林立的塔群。<br></h3> <h3>  庙宇的建筑结构非常复杂,经过多次重修改建。整个建筑是由两座造型不同的寺庙叠建在一起。穿行其中,如游弋在外星人的迷宫阵里。<br></h3> <h3> 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佛像,这些四面佛像分别代表着:<br></h3> <h3>慈<br></h3> <h3>悲<br></h3> <h3>喜<br></h3> <h3>舍<br></h3> <h3>一张叠一张的笑脸在寺庙上空参差错落。穿行在佛塔间,无论身处任何角落都会发现有微笑的眼神注视着你。让你感受到一种祟敬与神秘,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宁静安祥。<br></h3> <h3>佛像眼睑下垂,眼睛微闭,稍翘的厚唇,微垂的眼睑,扁平的鼻子,宽坦得前额和长长的耳朵,安详中带着几分神秘,悲喜不形于色。 <br></h3> <h3> 你若长时间观看,微闭的眼睛会感觉微微睁开。再凝神细看,有些佛陀的眉宇间,仿佛还有丝淡淡的忧伤。<br></h3> <h3>  关于四面佛微笑的原型:官方的说法: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的面容雕刻而来的。而七世的登基过程一波三折,称王时已年届六十。据说他本身并不太乐意当国君,加之前半生一直在纷争与厮杀中度过,故而大乘佛教成为他的信仰归宿。吴哥王朝在七世期间已发展到巅峰状态,微笑的佛像,某种程度上像是力量缓和化的象征,当然,也是宗教层面上更超脱的领悟。 日本学者提出疑问:巴戎寺的数十个佛像在神态、容貌上存在不同,必不能只按照七世一人的面相。可能的情况是,以当时柬埔寨高棉民族男性和女性的典型面容为蓝本,分别雕刻出具不同象征含义的佛像,但无论是哪一种,想传达的都是很典型的佛教情绪,普渡众生,慈悲为怀。<br></h3> <h3>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男女伫立路旁</h3> <h3>吸引了众多游客并与之合影。合影是要付小费的。</h3> <h3>巴戎寺的另一个看点是三层台基上都有连接相通的回廊。</h3> <h3>有的回廊上方原本有木屋顶,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石柱。<br></h3> <h3>塔内的回廊还比较完整</h3> <h3>门楼上方及两侧雕刻着精美的图案</h3> <h3>阳光从天窗斜射进来,光怪陆离,给人以一种神秘的色彩</h3> <h3>站在最高层门廊往外看,会看到远处不一样的景色</h3> <h3>行走其间,仿佛进入时空隧道</h3> <h3>幸好出口坐着看书的洋妞把我们带回现实世界。</h3> <h3>  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墙壁上仍保存着精美的浮雕。浮雕记叙了古代战争、寻常百姓生活百态、洞里萨湖风光等,那一幅幅浮雕向参观者人诉说着一个个故事……</h3> <h3> 这些浮雕有的只是一个人物,或一件物品,有的则是一个故事。从一层的东门开始,逆时针参观,可以看到占婆出征、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等故事,这些雕刻是非常珍贵史迹资料。<br></h3> <h3>舞姿妙曼的阿卜莎萝仙女栩栩如生</h3> <h3>  走出巴戎寺,心中无限感慨:一千多年前,柬埔寨就创立了辉煌的吴哥文明,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后人无法传承,一千年后这个民族又会怎样?让时间来证明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