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

淡然

<p class="ql-block">青山怀社区简介。</p><p class="ql-block">青山社区始建于1958年5月。行政名称为鞍钢大石桥镁矿青山怀车间。家属区当时有住户二百余户。人口850人。1975年地震后,小区进行了重新建设和布局。呈现了现在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998年6月镁矿破产解体后,家属区划归英落镇管辖,名称改为社区。现有住户563户。人口1777人。</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因社区楼房危险,破旧严重。经析木管委会及英落镇,镇政府和社区领导积极争取,将社区搬迁到海城市内。新城花园和湾景汇小区。</p> <p class="ql-block">《忆童年》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叫青山怀工人村。那里的山不大,却叫大青山,那里的河也不宽,却叫大桥河。我们美丽梦幻斑的童年是在这里渡过的。夏天推开教室的后窗, 能看到鸟儿飞,能听到蝈蝈叫,能闻到豆地里的花香。放学后我们这些小伙伴拉着手唱着歌去山里采野菜,割柴禾,逮鸟。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去保密场捉狐狸崽子,惹得大狐狸晚上到工人村折腾一宿,闹得鸡飞狗跳。气得大人直骂我们,怎么不让大狐狸把你们也叼走!冬天里的大青山到处银装素裹,我们这些小伙伴就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男生堆的雪人总是又憨又大,像个仗二和尚,女生堆的雪人总是又瘦又小,还用树棍做成两根辫子,一些讨厌的男生偷偷地在雪人身上写道这是某某和某某,气得女生撅着嘴跑向老师那里告状,批判会随后开始……我们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想听吗?</p><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空山新雨</p> <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冬季清晨,我们相对围炉向火。熊熊炭火跳动着通红火苗,脸儿愈来愈通红,彼此被牵引着,相互凝视,什么也没说,却永远烙印在我心中。转眼又到冬季,同学还记的吗?那绚丽,迷人的白雪復盖的大地,同聚在青山怀小学西侧一教室内,聆听老师讲诉着《卖碳翁》。三十六人的守候着火炉傍。思考着…………各自的梦想,哪时是风华少年。如今又是一个冬季。我们各有家庭,以是暮年苍桑…………也在思考着短短…短短的快乐人生;</p><p class="ql-block">作者五月清风</p> <h3>忆童年,岁月如烟</h3><h3>小学三年,邬卜学校车站下。复式班,讲完高班讲低班。放学后,河里摸鱼,冰上玩耍。吃的青菜窝窝头,白菜汤。三年后分校文革开始啦,红小兵,红卫兵,分析会,成分高,坏分子学堂站,批倒批臭不翻身;宣传队,忠字舞,文化学习全停课;学语录,老三篇。放学后,刨茬子,打毛柴,大青山里打游击,挖地道,搞备战,看场电影算幸运,灯光球场来叫好。</h3><h3>年龄大,南楼中学把学上,三三五五分班啦。二食堂中午饭,吃完午饭坐火车。晚饭后,好伙伴,大桥河畔谈理想。一铺炕,谈完东来再谈西,有时一扯天就明。</h3><h3>在校读书十一年,男女生不说话,一说话脸就红,男女情,朦朦胧胧说不清。一转眼过去小孩变老孩。你想我,我想你,想念都是童贞情。朦胧情,只能化作云烟情。步入花甲岁月程,有生年多相聚,叙友情,不忘当年同学情。不知说的好与坏,以后再续篇。</h3><h3>作者王殿喜</h3> <h3>生在他乡,长在美丽的小山村—工人村。那里有富绕的矿山,大片的田野,群山怀抱。我们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我们小学在这里毕业。回想起学童时代是多么美好,那时我们无忧无虑。每天早晨背着书包结伴去上学,教室里歌声,朗读声传遍校园。操场上体育课,广播体操健壮了我们身体。放学后男孩扇拍几,弹玻璃球。女孩跳皮筋扔口袋,欢乐与笑声伴随着我们成长。曾记得,每到放暑假我们三五个一起去十多里外盘岭捞花生,捞地瓜,采蘑菇。一路上翻山越岭看着蝴蝶飞,听着鸟儿叫,吸着大山里的新鲜空气,有说有笑一点也不觉得累。</h3><h3>秋天到了,我们经常上山割柴火,记得有王殿喜,苑利,王荗成我们几个小伴推着小木车,沿着山间的小路上山,当推着满满一车柴火往家走时,心里是多么高兴。。为了不让看山的看见有时天不亮就从家走,山上露水很大,我们衣服都湿透了。</h3><h3>几年过去了,随之而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校园里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从少先队变成了红小兵,红卫兵。大字报,小字报阶级斗争天天搞,上纲上线批判会,忠字舞学语录,挖地道搞备战,反帝反修做贡献。</h3><h3>从小学到中学,十年的学生时代结速了,为了响应号召,我们加入到上山下乡大军,成为了一名知青。</h3><h3>回想起青年点的艰苦生活,土坯房,黄土炕,红米饭,罗卜汤,修山挖河大会战l。知青的生活虽然艰苦,全体同学住在一个青年点,同吃一锅饭,同饮一井水,出工一起走,收工一起回,有困难相互帮助,如同兄弟姐妺,情深意长,每天都很快乐。</h3><h3></h3><h3>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步入了老年群体。回首往事思童年,盼望未来同学之间常相聚,畅谈友谊情似海!</h3><h3>作者</h3><h3>北风</h3> <h3>《童年的梦》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走过了六十,儿时的天真往事,挥之不去。童年的故乡,童年的伙伴,童年的歌谣,读书的母校,依稀出现在我的脑海,这就是我儿时的家园,青山怀工人村。它承载了我多少童年的梦想,童年的希望,梦境中大桥河清清的流水,永远是那么清澈,那么宽广。那座秀美神奇的大青山更是蕴藏了无尽的宝藏,这里丰富的菱镁矿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支援着祖国的钢铁事业发展。大青山里的野菜野果养育了我们这些青山儿女。夏天空气里到处弥漫着花的芬芳,野杜鹃、野玫瑰、野蔷薇花争奇斗艳,布谷鸟、黄鹂鸟、灰喜鹊在树上叫个不停……吸一口空气是那么清新,喝一口山泉水是那么甘甜,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家园青山脚下的工人村,我一生当中难以忘怀的地方。如今我搬进了城里,这里的楼再高,没有大青山那种妩媚,这里的马路再宽,没有去烧结那条羊肠小道的情怀,这里的广场再大,没有我们学校操场上歌声的嘹亮……我的童年你在哪里?我只有在梦中去寻找……<br></h3> <h3>《乡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随着家人来到了景色秀美的小山村-青山怀工人村,那年我五岁,新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小山村方圆不大,四周被大山环抱,周边有大片连着小片的田园。每到春天大地复苏,百鸟争鸣,鲜艳的小花🌸 争先怒放,满眼新绿。记得上学的第一天我背着妈妈为我做的花书包别提多高兴了。在这里我结识了我的同学也可以说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那时的我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每天都生活在快乐的海洋里。放学了我们一起玩游戏: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好多好多的游戏(现在的小孩虽然什么也不缺,可她们没我们那种快乐)[呲牙]。那时的生活都是绿色的,没有污染、没有农药,空气是新鲜的到处能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离山好远就能听到蝈蝈的叫声,在山上每走一步就有好多的蚂蚱跳起(现在这些可怜的小生物以经很少很少了而且听不到蝈蝈的叫声)。记得每到春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挖野菜、赛歌喉,也会采摘漂亮的野花。夏天雨水多了大桥下面的小河涨满了水,我们便来到河边洗衣服,捉小鱼🐠 每次都能捉到好多的小鱼。农民种了好多的高粱到处是高粱地,每当高粱成熟时我们会找到好多的乌米,从地里出来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黒黑的脏兮兮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到山里采蘑菇、摘酸枣。到了深秋满山的小草和树叶变红了,远处望去如同花🌸 的世界。冬天大雪过后银装束裹,到处白茫茫。我们一起去踏雪、打雪仗、滚雪球,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的童年我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度过的,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这里曾经有过我们的欢声和笑语,也有过我们的梦想。小山村也许在外人眼里并不美,可在我的心里它是最美的,铭刻下我深深的烙印。它是我永远的回忆,永远的乡恋。<br></h3><h3>作者</h3><h3>素涑</h3> <h3>闲暇之时,拿起刚笔,思绪万千,从何谈起,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矇矇昽昽,早已忘记。只记得开学就六年了,为了父母不再跑通勤,父亲绝然卖掉南楼仅有三间小房,带领全家搬进了青山怀工人村,我第二个的乡。在这里有了我不是小小却胜似小小长大的同学伙伴,在这里留下我难忘的朋友和同学情谊。曾几时我们一起欢歌跳舞。曾几时我们青山游玩,河里戏耍,这里留下我的笑语。这里留下我的歌声。啊!青山怀愿你的山依然美丽,大桥河愿你的水依然流淌,听吧青山在诉说工人村以往的美丽,看吧海城花园新居更加壮观艳丽真诚希望同学之情永远长青</h3><h3>作者</h3><h3>追梦成真</h3> <h3>        故乡情怀~~故乡之恋 走过春秋,走过冬夏 走过尘世繁华 思念故乡的花 己经生根发芽 大青山的风 吹乱我们的秀发 让谁为我们谱写这相思的童话 千年的等待 为你奔走天涯 相思的泪 润湿故乡的土地 润湿了青山脚下 回忆中,一排排红砖小房 地震后,成为楼阁空中 月光下,空望红楼 又为谁牵挂 轮回的岁月 童颜谁又把泪流下 轮回的岁月 欢歌笑语 也有满身伤疤 奈河桥上 看情水流下 流吧,流吧 流到故乡的相思树下 流到故乡的青山桥下 留下一个共同相思梦的童话        与17、5、6病榻上<br></h3><h3>作者</h3><h3>往事随风:坦荡人生</h3> <h3></h3><h3>《妈妈与滑石山》记得有一年夏天,放暑假的前一天,老师突然给全班开会,说是今年暑假我们只能休半个月,其余时间去山上采滑石,为学校搞创收,挣钱给各班添置些文体用品。那时候我们是矿办子弟学校,经费十分短缺。百十号学生的学校只有一个篮球,上体育课轮着用。上音乐课的风琴就更是老掉牙了,不是键子不响,就是踏板踩不下去,气得音乐老师直咧嘴。同学们一听说要去上山采滑石,和妈妈一起去滑石山,高兴得都手舞足蹈蹦了起来。第二天清早,我们这些同学排好队伍,打着红旗、唱着歌向滑石山出发了。走出工人村,越过小铁道,跨过邬家堡大铁桥我们就直奔老火药库那条羊肠小道了。这条小道又陡又窄,大人走都气喘吁吁,何况我们这些学生娃了。等我们到东采滑石山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八点多了,妈妈们早已干完一气活在那休息呢。这哪叫滑石山,简直就是火焰山。三伏盛夏这里最高温度接近四十度,四周没遮没挡。山是白的,天是白的,矿石是白的,滑石是白的,就连滑石坑里的水都是白的。太阳就像罩在头上的一个大火球,我们的母亲就是在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响应矿上号召,生产自救。她们当年不过三十左右岁,每天的工资是八毛钱,这在今天是微不足道的工资,可在当年用来贴补家里的生活也觉得宽裕不少。我们这些学生哪里会采滑石呀,脚底下到处是滑石粉,走路都一跐一滑的站不稳脚跟。妈妈们就手把手的教我们,怎么用镐、怎么用脚,抬的时候不要晃,要把住抬筐上的绳子顺势前行……一头午下来我们采的滑石不过一土篮子,再看妈妈们采的滑石,堆得山一样高。我们真有点泄气了,照这样下去我们一个假期采出来的滑石买不上一个篮球。中午吃饭了,妈妈把给我蒸的饭盒菜盒拿来了,我打开一看,我的饭盒里是大米饭,菜盒里是鲅鱼豆,妈妈的饭盒里是高粱米饭,菜盒里是咸菜豆,我当时虽不懂孝心,还是说了妈妈你胃口不好,你吃大米我吃高粱米,妈妈说你正长身体,吃好点个子长得高。哪知道我一盒大米饭下肚后还没够,妈妈又从食堂上山的卖饭车上给我买两块发糕。(真是吃货)吃完午饭休息了,矿上送汽水的大亚斯车开来了,在这种极度高温的作业环境里,汽水是按人按量供应的,妈妈们怕我们渴着,将她们分到的汽水用饭盒给我们端来,而她们只用饭盒盖喝上几小口。妈妈们怕我们这些学生挨晒,就用她们带来的雨布紧靠大亚斯车棚(这里是妈妈们唯一休息避雨避炮的地方),为我们搭出一块遮阴的地方,我们这些厌小子哪待得住,妈妈一眼没看到我们就跑到一个大水坑里洗澡去了,那是从矿层深处渗透出来的水,三伏天都冰凉刺骨。我们像鸭子似的跳进水里扎猛子打水仗……中午十二点的时候,采矿场要放炮的,警笛一响我们从水坑里爬出来就往妈妈的避炮棚里钻。轰隆隆一阵炮响过后我们又都跑出去捡炮线了,那炮药线比头发丝粗一点,有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五颜六色怪好看的。我们把捡来的炮线编成裤带,互相显摆。记得我和李杰、王茂成、母金荣还用捡来的炮线去海城南关有个老头家去换金鱼,那老头养鱼养鸟,用我们的炮线编鸟笼子。满院子大鱼缸,什么狮子头啊、凤眼、望天、大红袍啊,看得我们都馋傻了眼,这老头真抠门,我们背去一书包炮线才给我们每人三条小金鱼,气得我们要偷他的鱼,无奈院子里那条大狼狗伸着舌头老是盯着我们……暑假快结束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的滑石堆也越来越大了,堆得也像小山似的,(我怀疑是不是妈妈们把她们的滑石偷偷的给了我们一些)。快要开学那几天我们的滑石都卖出去了,学校用赚来的钱给文艺队买了杨琴、二胡、小号、小提琴。新学期我们每个班都分到一个新篮球,两个新排球。老师亲自签上名让我们每个同学轮流保管,上音乐课的风琴也换新的了,音乐老师的歌声是那么美妙悠扬,惹得从后山飞过的小鸟也时不时的落在教室的窗台上聆听我们的歌声……三十年多过后,我去海城后英镁矿办事,再次路过这里,我走下车向妈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鞠躬行礼,东采,滑石山,母亲们为祖国的矿山事业挥洒汗水贡献青春的地方,远远望去,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了,但妈妈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你看天空中的缕缕白云,不是妈妈的青丝变成的白发吗?</h3><h3>作者</h3><h3>空山新雨</h3> <h3></h3><h3>《特殊小分队》1970年的夏天我在青山怀矿办子弟学校念六年级。一天清早,红卫兵兵团司令罗坤拥突然把我们班的男生紧急集合起来,宣布成立两个小分队。我任第一分队长,带领十名红卫兵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任务保密,只有到山上保卫科才能知道。接到任务后我带领小分队的同学戴上红卫兵袖标,扛着红樱枪,急行军向山上出发。这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我们这些红卫兵个个精神抖擞,身披雨披,肩扛红樱枪真像是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小分队。到了矿上保卫科领导告诉我们,最近阶级斗争形势复杂,一些阶级敌人造谣惑众,说我们东采山下大石头缝里有冰,吃了能治百病,不少人信以为真,到那里取冰入药。这已影响到了抓革命促生产,干扰了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你们红卫兵小分队的任务是阻止那些群众采冰,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任务明确后我带领小分队加速前进。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指定地点,矿上保卫科的两位叔叔看我们红卫兵到了,简单交接后他们就撤岗了。这里有冰并不稀奇,我和小伙伴到这里采过火盆,欧梨。渴了也吃过冰。因为这是大青山的背面,阴山背后,终年积雪。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我看雨下得小了,同学们都说饿了。午饭只能就地解决。不一会大伙采满一书兜欧梨(一种类似小李子的山上野果)和火盆,(一种类似草莓的野果)大家渴了就用扎枪去扎冰,吃冰块,喝冰水,那是雪水蕴育出来的冰,无污染,喝在嘴里甜甜的,嗓子感觉特别舒服。下午接近三点钟,山下的苞米地突然晃动起来,有情况,马上集合!不一会顺着苞米地的小道走出几个人来。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戴草帽的男人,他说是庄河的,老婆有病没钱买药,听说这里的冰能治百病,想讨几块回去,说着就往前走。“站住!别动!”几个戴红袖标的红卫兵将扎枪横在他面前。后面一个中年妇女见状连忙跪在地上哭着说:他从几百里外的北镇过来,男人在外干活摔断了腿,到处治没治好,听说这里的冰灵验,想讨回几块试试,求红卫兵万万开恩,同学们告诉她,这里的冰并不能治病,这是阶级敌人造的谣。我正核计怎么能让这些人不听谣言不上当的时候,突然从人群的后面走出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看上去比我们也只大四五岁,穿一套绿军装背个黄书包,头顶上的两个小辫子已被雨水打湿了。她操着一口浓重的大连口音走到我面前说:小弟弟,我是大连十八中的,我父母听说你们这里的冰不但能治百病,吃了还能长生不老,赛似唐僧,我不信她们非逼我来,你们看这样好不好?我们每人取走两块冰,回去用实物召开路线分析会,用事实粉碎阶级敌人的谣言。我一听挺有道理啊!好吧,你们每个人只准带两块冰,回去一定要用实物揭穿阶级敌人的谣言!这些人像得到圣旨似的,一个个小心翼翼打开暖瓶,罐头瓶装好又用棉絮左一道右一道保温加固。生怕路上化了。那架式像去圣城麦加朝觐那么虔诚。这些人下山后,我看雨也住了,命令我们小分队撤!第二天有同学向兵团司令举报:说我阶级立场不坚定,被美女蛇🐍 迷惑,我不但被撤消了小分队队长职务,还要接受红卫兵批判!</h3><h3>作者</h3><h3>空山新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