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母亲的平凡人生

知音

<h3>母亲于2017年农历2月12日因突来的肺癌与世长辞,享年63岁。</h3><h3> ――――记母亲的平凡人生</h3> <h3>  1954年农历2月15日我的母亲名陈安琼,出生于平寨乡的米村民委小平坝村小组的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只养育母亲一女儿(有一个弟在幼儿时夭折了,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是同父异母,另一个姐姐和哥哥是同母异父)。母亲没有外嫁,把父亲招纳在家共同赡养母亲的父母(也就是我的陈氏爷爷奶奶),在那个年代的母亲由于家庭的原因,只读三年书的母亲就退学在家务农了。在她芳龄24岁时与父亲结婚,因父亲在外教书,一星期只回家一天,她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1978年母亲刚怀着我五个月时,奶奶因病而离世,从此我的母亲在悲伤中家里家外的操持着这个家。之后,1979年在国家的政策下,农村土地从此告别抢工分吃饭的日子,分包分产到户了,于是母亲从此便一直经营着微薄的几亩土地。在1981年时生下我的妹妹,从此,我们兄妹俩在母亲纯朴的教育下成长。可是,在1986年我刚满八岁,妹妹满五周岁时,不幸又降临在这个还算幸福的家庭,我的爷爷又撒手人壞,与亲人永远告别。在我的印象里,爷爷的离世母亲极度的悲伤,整天以泪洗面。母亲是个内心脆弱的人,内心难以控制泪水的流出。好在有隔壁邻居及一些亲戚的劝解和对她的慰籍,母亲慢慢的才从悲伤中走出来。</h3> <h3>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她总关心别人,帮助邻里做事,这也就是农村人的礼尚往来吧!她总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等自己有事时别人才会来帮忙。由于父亲在外教书,为了父亲的教育事业,母亲从不叫父亲做山上的活,一个人挑这个家的里里外外。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兄妹俩要好好读书,在外面不要与人打架、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要尊敬长辈。父亲兄弟有哥五个,他是大哥,母亲做为长嫂,处理妯娌关系和睦相处。农村人那时没有贪图富贵,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可在1992年的时候,父亲在布凹小学教书时突然生病,母亲为了照顾他放弃老家及土地带着我和妹妹搬到父亲所在的学校生活。后因父亲养病办理病休在家,于1994年又搬回小平坝老家。从此,母亲照顾着生病的父亲及那几亩贫瘠的土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h3> <h3>  父亲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身体也慢慢得到了好转。到2004年由于政府部门开建丘广公路,老家房子被公路占用,父母拿到一点补赏费到丘北县城买房居住。也就在这年我也完婚,父母的心愿也了结了。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农活,农村人刚来城里生活不适应,她就背着背篮到城边附近的山上拾干柴背回来烧火做饭,要么就去帮人家摘辣椒把、摘三七根,从而获得一点点微薄的回报。母亲有两个很好的特长,针线活和刺绣做得很好,为此,人们都夸赞她心灵手巧。这些年来,母亲帮助我兄妹俩把孩子照顾长大。母亲身体一直都很好,从没进过医院检查,可就是这么个硬朗的身体,病魔偏偏找上她。自2016年的腊月廿二感冒咳嗽到去世,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带着母亲从丘北县中医院转开远五九医院,再转昆明昆华医院医治确诊。可一生勤劳,辛苦的母亲,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还没让儿女们尽尽孝道,终因肺癌晚期带着她的牵挂、不舍离开了这个美好的社会、离开了她这个儿孙满堂的亲人,离开了在她的帮助下刚刚建盖好的这个房子,还没好好享受这切!</h3><h3> 母亲啊!收起您的牵挂、放下您的不舍!您的孙男孙女都已慢慢成长!父亲的身体已好转健康了!愿在天堂的您无病痛折磨!安息吧!</h3> <h3>  以上就是我的母亲平凡而艰辛的一生,母亲善良、纯朴、节俭,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是她善良和简单纯朴的语言,刚正&nbsp;的为人为后辈树立了良好形象和榜样。</h3><h3><br></h3><h3><br></h3> <h3>勤劳节俭是母亲的品质</h3><h3>善良纯朴是母亲的做人原则</h3><h3>乐于助人是母亲的处世之道</h3> <h3>  </h3> <h3>  &nbsp;以上这三张图就是母亲亲手刺绣的背心成品,要缝上背领和背手才是一床完整的小背。</h3><h3>这个是父亲画好给母亲刺绣的样版图案,这样母亲闲时没事就拿着这个一针一线地开始刺绣。</h3> <h3>  这个是小背的背领,母亲用那些五颜六色的碎布叠成一个个小小的尖角形拼成的,然后像上面的第五图那样缝制在小背的正上方。</h3> <h3> 这个是小背背手,母亲用穿不成的旧衣服裱成的布壳,然后剪下所需要的长度,再用蓝色的布包裹后用缝纫机打好,再在上面缝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再将它缝制在小背正上方背领两边的下面。</h3> <h3>  上面的小背心,就是母亲用这些不同颜色的线一针一线的刺绣上去的,用不同颜色的线刺绣成美丽的图案。</h3> <h3>这个鞋底是母亲用旧衣服裱的布壳,剪成鞋底样式后再用布层层包裹好,再用白布包裹外表,最后用麻线(农村人叫底线)密密麻麻的缝制而成。农村人叫拿鞋底,这个底还叫千层底,冬天穿着很暖和。这就是母亲拿的千层底,我们小时候就穿母亲用这样的鞋底做成的布底鞋去上学。</h3> <h3>这个就是上面鞋底用的麻线,以前农村到处可见,现在很少见了,因时代的进步也没人栽种了。是栽在山上自家的地里,土质肥的地方长得粗壮、个高,叫麻。所以,这个线就是用麻皮灰水煮以后再抽丝做成的。</h3> <h3>下面这两双鞋是装老鞋,就是老人归逝时给逝者穿的鞋。一双男鞋,一双女鞋,是母亲在世时就做好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