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题 记</h3><h3>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每个人都行进在途中。生命中每个时刻都是一道风景,经历了,那就是生活。</h3><h3> 我选择了各个年代的部份旧照,稍作说明,制作一本像册,算是对逝去岁月的纪念吧!</h3> <h3> 这是我高中就读的母校。</h3><h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算是一个幸运者,赶上了最后一届高考,并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按现在的标准,那是“一本”重点高校。从1966年开始,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高考被中断了十年。这十年的时间,使多少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破灭!不少有志青年的命运从此被改写。城乡很多知识青年走上了“下乡、回乡”的艰辛知青之路。特别对出生农村的青年来说,失去了能改变他们自身命运的唯一的机会!</h3><h3> 我既为自己的幸运庆幸,也为跟我同时代的不幸者表示惋惜和遗憾!</h3><h3> </h3><h3><br></h3> <h3> 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简称物探。这些老照片都是当年在北京的照像馆,花一角五分钱买一米或二米多长、电影制片厂不用的边角余料黑白胶片拍摄的,对于我们这些穷学生,没有钱去买正规的胶卷,能在休息时间这样玩玩摄影己是很开心了。</h3><h3> 我们班一共有25名学生,其中包含两名女同学。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四个人一个宿舍,上下铺,室内有一张可供学习的长书桌,冬天有暖气。每层宿舍有卫生间、洗簌间。学校有澡堂。</h3><h3> 这几张照片是我们班的同学在物探系主楼前的留影。看到这些照片又让我回忆起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h3><h3> </h3> <h3> 班上部份同学与物理教研室的孙老师(女、中间一位)游览八达岭长城的留影。</h3><h3> 由于文革的原因,让我们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内心留下了难以言说的遗憾与伤痛!</h3> <h3> 1967年清明节前夕,北京还处于寒冷的季节,和班上几位同学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h3> <h3> 闲暇时也会与好友去颐和园游览散心。</h3> <h3> 1967年秋去哈尔滨市外调时在松花江畔留影。</h3><h3> 那时的心情是忧郁的……所有高校都还在进行文化大革命,不知何时开始上课学习!大好青春年华在茫然中流逝!</h3> <h3> 1967年冬,去杭州出差时,在杭州西湖边留影。冬的严寒让西湖一派凋零与萧瑟!那个年代,人们的心里也该是凄冷和悲伤的!在大学,很多学子也是一片茫然。</h3> <h3> 江西702物探队与工人师付合影。</h3><h3> 1969年在江西宜春702物探队劳动锻炼、“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那时把“知识分子”叫做“臭老九”,我们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从“天之骄子”一下又跌落到“臭老九”的伤痛,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艰辛!</h3><h3> </h3> <h3> 这是1971年参加百里荒煤田会战时,在远安钻井工地旁留影。</h3><h3> 1970年7月,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在江西宜春702物探队一一对口劳动的地方分配)。分到湖北省地质局第十地质队。当了一年多炊事员。学会了做馒头、煮饭,60多人吃饭,早餐已可独立完成。1971年又调到钻机当钻工,艰苦的劳动生活,更坚强了人的意志。1972年底至1973年初,当时在宜昌地区的三个地质队(地质七队、地质九队、地质十队)合并成为第七地质大队,并组建了物探分队,我才于1972年底从钻机调往该分队从事专业工作。</h3><h3> </h3> <h3> 197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院)物探系返校进修学习,与班上同学合影。</h3> <h3> 一九八二年,调鄂西地质大队子弟学校任教,二月至七月到湖北大学化学系短期进修,与班上部份同学留影。</h3> <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已十年,在武汉地院学习时与队上好友小寥游东湖时,自拍的特技照。</h3> <h3> 1982年游武汉归园寺,自拍的特技。</h3> <h3> 鄂西地质大队总工办人员合影(1990年) </h3><h3> 1985年底,从物探分队调鄂西地质大队总工办,先在综合研究组,后担任总工办物探生产管理工作。(后因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减少,又调大队经济办公室从事计划、统计工作。)</h3><h3> </h3> <h3> 在总工办工作时,与部份地质人员在远安“小汉口”,进行某铜矿点踏勘时留影。</h3> <h3> 上世纪九十年代与鄂西地质大队金总(北京地院校友)在队部楼前合影</h3> <h3> 1990年左右鄂西地质大队机关工作人员合影。</h3> <h3> 1991年,参加省地矿局物化探情报网学术交流会议。</h3> <h3> 总工办任物探管理期间,我队引进“地电化学”探矿新方法的实验研究,这是去沈阳某研究所购买“地电化学仪”时,途经北京时的留影。</h3> <h3> 参加“地电化学”经验交流会的合影</h3><h3> 1991年秋,在江苏镇江召开了全国“地电化学”探矿技术经验交流会,来自相关科研院所及各省地质局地勘单位的代表约四十余人参加。</h3> <h3> 1994年已从总工办调“经济办”担任计划与统计工作。这是在武汉参加省地矿局年度统计工作会议时的合影。</h3><h3> 下图是参加省地矿局年度计划工作会议时的合影。</h3> <h3> 1994~1998年期间,先后在鄂东、宜昌、巴东、巫溪等地参加省地矿局年度统计工作会议时,与参会代表们在当地景区游览。</h3><h3> 这是在宜昌三游洞景区。</h3> <h3> 三游洞“张飞擂鼓台”。</h3> <h3> 去巫溪县参加湖北省物化探情报交流会时,在三峡客轮甲板上。</h3> <h3> 巫溪县城。</h3> <h3> 巴东神农溪漂流。</h3> <h3> 游览白帝城。</h3> <h3> 我2002年元月1日正式退休(55岁)。退休后在照顾小外孙王婧涵,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时光。</h3><h3> 2005年9月,受省物探队付总的邀请,前往新疆新源县的几个铁、铜矿点作“变频激电”勘查,约一个多月。到了新疆以后才真正体会到“地广人稀”的含义,有时开车走大半天,看不到一户人家,到处都是绿色的草原和高山草场。</h3><h3> 这是在去某矿点的途中,天色已晚,选择了一处有溪水的小树林中安营扎寨,支起了自备的野营帐篷,今晚就在这里宿菅了。</h3> <h3> 野外勘查工作结束后,付总组织我们前往“那拉提度假旅游区”游览。</h3> <h3> 与付总夫妇在新疆“那拉堤度假旅游区”游览后合影。</h3> <h3>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经金总引荐到“神农磷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工,主要作项目技术管理。这是在办公室拍摄的一张留影。</h3> <h3> 香港“维多利亚港”</h3><h3> 2011.7月,随女儿、外孙去香港旅游。香港由英国租占了百年,1997年终于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始。</h3><h3> 香港从1842-1997年间,曾沦为英国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主权,实行“一国两制”。</h3><h3>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和海域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人口约741万。</h3><h3> 香港与纽约、伦敦被称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h3><h3> </h3> <h3> 站在太平山上,可以俯瞰香港。</h3> <h3> 1970年从北京地院毕业,至2015年已整整分别45年,可心中那份同窗情怀始终深藏心底,2015.9月,终于在热心同学的组织下第一次重逢在武汉!虽已两鬓染霜,但真挚纯真的同学情谊依然如故。</h3> <h3> 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相聚在这里,抚今追昔,感慨万千!</h3> <h3> 2016年4月21日至5月3日共13天,完成了一次欧州七国之旅,游览了意大利(首都罗马、著名的比萨斜塔、热那亚以及著名的威尼斯水城)、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州总部)、法国(巴黎市区的塞纳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海牙国际法庭等)、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法兰克福市)、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小城)及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是世界最小的主权国家)。</h3> <h3>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它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是伟大诗人“但丁”的故乡。长诗《神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h3> <h3> 热那亚位于意大利北部,是意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业中心。是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故乡。</h3> <h3>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闻名的水乡,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城内古迹众多,各式教堂、钟楼、男女修道院和宫殿百余座。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包括118个岛屿和一个半鸟。船是市内唯一交通工具。</h3><h3>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东面的圣马可教堂建筑雄伟、富丽堂皇。</h3> <h3>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雕像前。</h3> <h3> 乘坐“贡多拉”小船,品味威尼斯水城风情。</h3> <h3> 古罗马斗兽场遗迹。</h3> <h3> 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h3> <h3> 宜昌籍旅游团全体人员合影。</h3> <h3> 站在瑞士“因特拉肯”小镇绿色草坪上,眺望素有“欧洲脊梁”之称的“阿尔卑斯山少女峰”。</h3><h3><br></h3> <h3>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位于首都巴黎塞纳河畔,历经八百多年,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艺术珍品,法国大革命后改为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h3><h3> 卢浮宫藏品达40万件。不仅展品丰富、珍贵,其本身也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数百个宽敞大厅,富丽堂皇,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和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入口,也是卢浮宫的一大标志。</h3> <h3> 在卢浮宫内维纳斯雕像前。</h3> <h3> 在卢浮宫内参观。<br></h3> <h3> 坐船游览巴黎市区的塞纳河。</h3> <h3> 巴黎城市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夜景。</h3><h3> 铁塔建造之初,是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及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铁塔以设计师,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铁塔总高324米。</h3> <h3> 巴黎凯旋门是巴黎市的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是香榭丽舍大街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1806年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获胜而建。(在戴高乐广场中心,还有一座凯旋门)。</h3> <h3> 法国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h3> <h3>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h3><h3> 凡尔赛皇宫前广场。<br></h3> <h3> 小镇“地龙”,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故乡。他的名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h3> <h3>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街景。</h3> <h3> 荷兰海牙:“国际法庭”办公地。</h3> <h3> 德国科隆,是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名城和重工业城市。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竣工,跨越600多年。</h3> <h3> 在科隆大教堂内参观。</h3> <h3> 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232千米。</h3><h3> </h3> <h3> 法兰克福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故乡。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等。</h3><h3> 法兰克福有著名的圣保罗教堂和罗马广场。</h3> <h3> 奥地利,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邻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邻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邻德国和捷克,国土面积83855km2。首都维也纳。</h3><h3>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首府,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意为“因河”上的桥。</h3><h3> 这是因斯布鲁克街景一角。</h3> <h3>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为572人。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h3><h3> 每天来此排队等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h3><h3></h3> <h3> 5月2日,历经12天,终于即将结束这一趟“欧洲之旅”的行程。今晚住在罗马城的“博络尼亚酒店”。明天就将从罗马乘机回国。</h3><h3> 这是在酒店大厅一角。</h3> <h3> 2016.5.3日结束欧洲之行,下旬又前往福州参加了大学同学组织的聚会和旅游。</h3><h3> 这是在福州西湖集体合影。</h3> <h3> 去福州时途经南昌,实现了多年想一登“腾王阁”的愿望。</h3><h3>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赣江边。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h3><h3> <br></h3> <h3> 游福州市著名的“三坊七巷”景点。</h3><h3> 三坊七巷自从晋、唐代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于晚清民国走向辉煌,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林旭、林纾、沈葆桢等几十位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因历史上多种文化之交融而形成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h3><h3> </h3> <h3> 游览夏门鼓浪屿岛。</h3> <h3> 金门岛上设立的“蒋经国纪念馆”</h3> <h3> 金门岛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乘船约半个多小时。在两岸关系紧张时,金门曾成为台湾的前沿军事基地。挖掘了坚固的坑道,有直对厦门的各种口径大炮。现在都成了供游客参观的遗迹了。</h3> <h3> 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喇叭。这是福建大磴岛上曾经用来对大、小金门(台湾管瞎)进行政治宣传广播用的喇叭。现在时过境迁,这里成了人们游览的景点和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h3> <h3> 台湾在金门岛上的驻军,就是用这些大炮对准大陆,随时都在作“反攻大陆”的美梦。现在这些武器都成了游客们参观的景点和拍照的“道具”。</h3> <h3> 游览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为中国第4、世界第23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h3><h3> </h3> <h3> 武夷山九曲溪漂流。</h3> <h3> 2017年10月,与几位退休的老同事游览兴山新县城、王昭君故里,并前往兴山县水月寺镇,重访在这里曾经生活工作多年的故地。别有一番感慨!</h3> <h3> 在小溪塔森林公园拍摄的。</h3> <h3> 几位退休的同事游宜昌运河公园。</h3> <h3> 2018年5月,应山西籍同学的邀请,今年的同学聚会及旅游在山西举行。游览了黄河壶口、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悬空寺、大同云冈石窟、万年冰洞、绵山、五台山、雁门关等众多景区。</h3><h3> 黄河壶口瀑布聚会同学及家属合影。</h3> <h3> 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h3> <h3> 参观《王家大院》。这是在大院高大的围墙上,可以俯瞰大院全景。</h3><h3>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h3> <h3>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前827年至前782年),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的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h3><h3> </h3> <h3> 游览绵山景区。</h3><h3> 绵山风景区,因自然景观奇险秀和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晋国公重耳放火烧山焚于此而闻名,寒食节也源于此。距介休市20公里,最高海拔2566米,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道观,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h3> <h3> 万年冰洞在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村境内,海拔2300米。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h3><h3> 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h3> <h3> “万年冰洞”内的奇妙景观。</h3> <h3> 汾河流径太原市区,两岸风光迤逦,高楼林立,河水清澈宁静、河面波光粼粼。沿岸绿树成荫,让人流连忘返!</h3> <h3> 山西著名的《悬空寺》。</h3><h3> 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峭壁间。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是山西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h3> <h3>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台山县,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h3> <h3> 山西五台山“寿石”前,但愿佛祖说话算数,能让前来朝圣之人健康、在有限的红尘之年多些快乐!</h3> <h3>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古代这里曾是烽烟常起、战马嘶鸣,为兵家必争之地。王昭君和亲就是从这里出关的。</h3> <h3>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h3> <h3> 2017年9月,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宜昌隆重举办。有幸参加这次盛会的活动。</h3><h3> 这是部份著名诗人与西陵区尔雅诗社成员进行诗歌朗诵、交流之后合影。</h3> <h3> 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黄金辉先生,来宜作《诗意的构想》讲座后与尔雅诗社成员合影。</h3> <h3> 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始于初中的语文老师。毕业时,他赠送给全班同学一首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的一首诗:</h3><h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h3><h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h3>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且极富哲理的名诗。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不断达到新的境界。</h3><h3> 从此便对古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因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只能从借阅的书中抄录诗词作品欣赏。工作后才如愿购买了唐诗宋词等相关书籍学习阅读。偶尔也试笔创作,直到退休后,参加了宜昌市尔雅诗社较系统的培训学习,才真正步入古典诗词的殿堂,并开始了诗词的创作。现已成为宜昌尔雅诗社、中原诗词研究会、浔阳江诗社及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h3><h3> 近几年创作的诗词作品已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诗词》、《中国当代诗人诗选》、《中原杯全国诗词创作大奖赛作品集》(一、二集)出版。</h3><h3> </h3> <h3>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诗人诗选》,本书收录了本人的诗词作品。</h3> <h3> 这是中国书画协会副会长王荣先生书赠的条幅。内容为我写的一首《五律·望家台》。</h3> <h3> 出版的这些书籍中收录有我创作的诗词作品。</h3> <p class="ql-block"> 我想用我填的一首词和写的一首诗,作为这个集子的结尾吧。</p><p class="ql-block"> 《一剪梅》</p><p class="ql-block"> 秋雨潇潇滴到明。竹影摇风,把盏三更。临轩听雨叹伶仃。丝发如霜,纡郁难呈。</p><p class="ql-block"> 丘壑层峦千里行。身亦飘零,心亦飘零。浮生往事似烟云。贵又何荣,名又何争。</p><p class="ql-block"> 《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 岁月空负了无痕,春去秋来任萍踪。</p><p class="ql-block"> 荣华富贵皆泥土,云卷云舒度凡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岁月无情。回望过往,烟云无踪,只能从这些尚存的旧照中,去品味逝去的时光和那些艰辛与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于宜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