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磊教授的项目式学习《化学》有感 ————第二小组暑期读书心得

陈伟

<h3>  2018年暑假,我们小组拜读了北师大王磊教授主编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新型教材《化学》,每位老师都有很大收获。以下是几位老师带来的读书心得分享。</h3> <h3>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h3><h3> ——读《化学项目学习》实验教材有感</h3><h3> 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 刘瑞春</h3><h3> 今年暑假,我认真拜读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论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担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的胡久华、魏锐两位副教授担任副主编,包括高等师范院校的化学教育研究人员,北京和山西的优秀化学教研员,以及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化学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组成核心编写组编写的《化学项目学习》实验教材。</h3><h3> 该教材在编写上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其项目主题从学生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入手,重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发展化学核心认识,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增进科学态度和情感。教材的设计基于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化学科学,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解决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属于将课程、教学和学习方案相融合的项目式的教科书。</h3><h3> 本套教材共设计了8个主题学习项目,另外有“开启我的项目之旅”一个导引性项目和“梳理我的项目成果”复习总结性项目。对于其中的8个主题学习项目,我发现它具有如下特色:</h3><h3> 特色之一:每个项目设置了真实、有意义、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项目主题。例如,项目7的主题是土壤改良。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种花或者是植树时经常要接触的问题,也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土壤需改良吗?改良哪些方面?怎样知道土壤里缺什么营养元素?肥料洒入土壤里就可以了吗?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生活紧密关联,又有很强的驱动性。</h3><h3> 特色之二:使学生对日常的现象和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具体表现在:(1)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形成问题意识;(2)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权利交给学生;(3)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真心实意地解决真实的问题;(4)适时恰当地加入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例如,项目2“从自然界中的盐到餐桌上的盐”,看上去是个很生活化的话题,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自然界中的盐和餐桌上的盐在成分上有什么差别?自然界的盐是不纯净的吗?餐桌上的盐是单一的物质吗?学生在提出一系列问题后,非常愿意参与到项目学习中。学生亲自参与到从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而后深入体会分离盐和水的生产工艺。这些真正地让学生深入问题解决的真实过程是该教材的一大亮点。</h3><h3> 特色之三:聚焦核心知识,彰显知识功能,提升学科素养。例如,项目1通过对燃烧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调控,可以使燃烧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人们可以对其中的某一项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也可以同时对多项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同时教材还指出,从科学原理到实践应用是有一定距离的,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技术思想,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领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材注重体现知识的学科价值、应用价值及其学习价值,同时关注技术工程教育。</h3><h3> 特色之四:实现“知识、认知→意义、价值→行为、态度”相统一的化学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素养。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挥项目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中。例如,项目5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下面的成果交流:(1)汇报展示项目作品“金属制品合理使用的宣传手册”;(2)走进社区开展“金属制品的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3)谈谈通过本项目学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撰写自己的项目总结(包括主要的化学知识梳理、过程技能的发展,以及态度情感上的发展变化等)。</h3><h3> 特色之五:探索项目实施中的核心问题与对策,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中。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些核心问题,比如:(1)活动开放性大,课堂生成的问题难以预料和驾驭;(2)时间紧,任务的开展难以调控;(3)对学生如何提出针对性评价;(4)基础知识如何落实;(5)如何培训和指导过程方法、技能;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材中提供了各种对策。例如,时间可以课上、课下统筹安排,一些自主学习、调查分析利用课下时间开展,节省课内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关于过程方法和技能形成,教材里提供了“方法导引”等栏目指引学生,提供了“资料在线”,设置了“调查分析”“实验探究”等栏目,锻炼学生的资料查阅、数据处理、组内合作等能力。</h3><h3> 对比在我教学生涯中实践过的人教版化学教材和浙教版科学教材,我觉得这两套教材更注重的是以知识给作为编写的线索,而项目学习教材采用项目标题的双线共进方式。例如项目1用探索燃烧的奥秘、物质的变化两条线并进且相互融合的方式,项目3用构建微观模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两条线并进的方式,项目5用合理使用金属制品、金属的性质两条线并进的方式,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既有明确的项目任务,又有化学核心知识,将项目任务和化学核心知识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化学核心知识,形成化学核心认识,解决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h3><h3> 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同时进行与真实社会与世界链接的学习——这样的夙愿与思想,早在民国年间的陶行知先生即已启行。师承建构主义大师杜威先生的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办学理念。项目学习方式正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和。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质与要素,如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以挑战性的问题开启学习;注重学生作品、展示与及时评价;致力于提高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能力。</h3><h3> 综上所述,化学项目学习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面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教育创新的潮水涌动,永不停息的行动迭代与思考叠加的结果。这种创样报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更加有效地融通各种学习方式、引进更适宜的学习内容和资源,让孩子们在这个深度扩展的世界中,具备真实的、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能力。</h3> <h3>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读王磊教授的项目学习实验教材有感 莲花中学南校区 肖慧莘 暑假之际,杨老师组织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利用假期的时间充电学习,开拓视野。感谢杨老师贴心地送给工作室的小伙伴精神食粮——王磊教授的项目学习实验教材《化学》。 在此之前听说过“项目学习”,只知半解,理解为只要在教学中加入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或者是最后有一个可视化展示成果的环节就可以被称为是项目学习。“究竟什么才是项目学习?”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这本与众不同的化学教材,一口气读完,醍醐灌顶,获益良多。其实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这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更符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才能设计项目学习案例?”王磊教授这套书给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中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项目学习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每个项目都设置了真实、有意义、贴近生活的项目主题。例如,教材在一开始就以“开启我的项目之旅”为引导,主题是从自然界中的水到千家万户的水。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的物质,水的净化和使用人类社会重视的问题。自然界中的水含有什么?从自然界中的水到千家万户的水需要除去哪些物质?我们如何除去这些物质?我们净化后的水是纯水吗?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而且又有很强的驱动性。 项目学习实验教材《化学》不仅重视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主题,还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对日常的现象和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项目2“从自然界中的盐到餐桌上的盐”,看上去是个很生活化的话题,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自然界中的盐和餐桌上的盐在成分上有什么差别?自然界中的盐是不纯净的吗?餐桌上的盐是单一的物质吗?自然界中的盐怎么变成可食用的盐?含碘盐中的“碘”是如何加进去的?学生在提出一系列问题后,非常愿意参与项目学习中。学生亲自参与到从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而后深入问题解决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权利交给学生,并且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真心实意地解决真实的问题;同时,恰当地加入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项目学习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课堂之外,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和素质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学习借鉴王磊教授的项目学习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案例,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有效。不断尝试,尝试转变,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br></h3> <h3>读王磊教授的《化学项目学习实验教材》有感 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钟梦婷 2018年暑假,我有幸读了由王磊教授主编的化学项目学习实验教材。这本书一共设计了八个主题性学习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真实而有意义,贴近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主题、任务和活动,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同学们。教材聚焦核心概念,彰显知识功能价值,提升能力素养,实现“知、请、意、行”相统一的化学教育。 从内容上看,教材重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基于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化学科学,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解决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教材采用项目与科学知识两条线索并列共进相互融合的结构体系,将项目任务的问题解决同化学核心知识的学习应用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引导同学们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化学核心知识,发展化学核心认识,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增进科学态度和情感,形成核心素养。 从活动环节上看,教材设置了“实验探究”“交流研讨”“调查分析”“自主学习”等核心活动栏目,引导同学们进行项目学习。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项目,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教材中还设置了“知识支持”“方法导引”“拓展阅读”“身边的化学”等栏目,对核心活动栏目形成有益的补充。 教材还在项目进程中设置了“总结反思”版块,项目完成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成果交流”“项目整合”,帮助同学们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整合。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更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我想,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时,拿到这样的一本书,我一定是兴奋的,一定是迫不及待的,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找答案、寻方法。我想这样得到的知识,在理解上一定是更清晰的,在掌握上一定是更牢固的。在今年的教学中,我会寻找机会,准备把其中的一些项目活动投入到我的教学中。相信在这样一本教材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的化学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br></h3> <h3> 暑假读书心得<br></h3><h3> ——王磊教授的《项目学习》</h3><h3> 福田区上步中学 陈 伟</h3><h3>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致力于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日志,通过使用评价量规和检查清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与常规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做出决策,注重学生过程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该学习方式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少,但是王磊教授的这本书,可以说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项目式学习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具有 重要作用。项目式学习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深度参与到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的学习 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项 目 式 学 习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实践, 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 能,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学习方式和教学目标都 是与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的。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冲 击很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在常规课堂教 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 于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可行性,所需要的时间在可控 范围内,学生能够胜任,软硬件条件能够满足;通过对这本书的认真研读,我决定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策略;多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抓住核心要素和目标,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进步。<br></h3>

学习

项目

学生

教材

化学

知识

问题

核心

教学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