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歌德<br></h3><h3>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孔子</h3><h3> 我非知者,却喜乐山;仁者不全,却也喜乐水。工作闲暇,也是乐意穷游的。前几年,有了一台国产廉价车后,便产生了自驾川藏线的想法。前年筹划了好一段时间,还是找不到志同道合者,最后只得搭车独游川藏。先坐火车到成都,然后坐班车到海螺沟,再又坐车到泸定,如此循环,终于到了拉萨,再乘火车返回,完成了我的川藏之旅。川藏美景,在于亲临现场,耳闻目睹,才有真切的感受。川藏地广,景点之间距离遥远,不是每一个景点都有车直达。所以,首次川藏之旅,饱受无车的憋屈,也有了有机会要自驾游的想法,一则再赏风景,二则驾车挑战高原。很多人都说,我那破车如果能上青藏高原,回来总怕要散架在路上了。我天生的傲性,偏想开我那车上高原。</h3><h3> 这不,五月底我的同学何萍邀请我自驾游青藏高原,我二话不说答应了。几经筹备,终于在8月3日踏上了自驾川藏的旅途。</h3><h3> </h3><h3>开车的邓江平,我同学的同学,也是我的兄长。他平稳的驾着车,我则介绍我首次川藏之旅的经历。二个资深美女听着我的介绍,充满着好奇和快乐!😃</h3> <h3>车入湖北就受到束缚。湘境高速120码,过了长江就进入湖北限速100了。二者的路况,湖北境内的长江中游平原,比湘北更平坦开阔,却不能比湖南高速跑得快,真不知道高速设计者是如何定的标准。怪不得中央政策到了各地,执行起来总有差别。连公路的设计都如此哦!</h3><h3><br></h3><h3>更要命的是,过了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高速限速更严了,80 码,过隧道60。跑起来真憋屈哦,有气力使不上,还真没法撒野⊙∀⊙!</h3><h3><br></h3><h3>不过,这二三百公里高速限速这么严,还是能理解。进入鄂西高速后,公路一直是在崇山峻岭之间宛转,一会海拔近二千,一会又只有几百米,弯道桥涵也特多。车辆太快,都跑到路边的救急路坡上去避险吗?</h3><h3><br></h3><h3>前几天新闻报道说,在云南发生一起车祸。大货车下坡刹车不住,开到应急避险车道上去了,货车撞到了最上面的挡墙,将司机甩出。幸亏挡墙后面有丝网,将司机兜住了。丝网下面就是几十丈的峭壁哦!</h3><h3><br></h3><h3>所以,鄂西高速的限速,还是理解吧!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就是有点惊吓受伤,也划不来哦!阿弥陀佛!</h3> <h3>我原计划首站是要到宝兴县去的,邓说到重庆打住,去见军校的同学。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们直奔重庆了。邓总 (平江无限极专卖店老板)的军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读的炮校,军校毕业即开赴广西法卡山前线。他这位重庆的军校同学大名张世钊,现在是一家汽车网站媒体的总监。开赴前线后,他们咫尺天涯;今日聚首,三十余年,感慨人生沧桑,国家巨变,赶上好时代,多么值得庆贺。</h3> <h3>端上火锅,斟上美酒,尽情畅饮,好兄弟今晚要撒点野哦</h3> <h3>张总夫妇安排热情周到,我们住的是五星级酒店。二个美女,要留下丽影。</h3> <h3>重庆值得玩的地方太多了。我们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走马观花。人民大礼堂,建于重庆解放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叶,民族风格,古色古香,又有时代气息,是一座典雅的建筑杰作。红歌曾经在这里回荡,市民可以常到这里歇息。到了重庆,你可不要错过这里哦!</h3> <h3>歌乐山,革命先烈洒热血;新时代,太平盛世勉豪情。列宁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每到一处景点,有革命遗址我是一定要去的 。七十年代读中学看过《红岩》这部书,对歌乐山充满好奇。今天有机会来到重庆,自然要来瞻仰。同伴们也如我一样的对革命先烈充满敬意,于是我们一起凭吊。</h3> <h3>快要上夹金山时,正是午饭时间。我们就近选了一家小饭馆进餐。四个菜,有荤有素有地方特色 ,加上米饭花钱还不到100,真可谓价廉物美。大家都说 要是在我们平江 这顿饭不收你120,店家总是傻子哦!世界很大,好多事你真的难琢磨哦!</h3> <h3>自驾游的乐趣,在于心随意动,为所欲为。我们在往夹金山的途中,发现邓池沟景区招牌。我不容与同伴多说,方向一拐,进了景区。在行前看旅行攻略时,知道这个景区,但是不知道就在通往夹金山路旁,对它的了解很少。一进来这里,才知道别有洞天,颇有典故。阿尔芒·戴维,法国传教士,19世纪早期来到川西这旮旯拐角传教,发现了世界珍稀动物熊猫,从此,熊猫进入中国人的珍稀动物范畴。其实,对于戴维最令我肃然起劲的是他那种对信仰的崇拜。无论那时他是奉命来传教, 还是出于自己对上帝的信奉,能在这里扎下根,建起教堂,一呆就是几十年,实在令人敬佩。要知道,19世纪的川西宝兴,应该还是荒蛮之地吧!一个人的毅力,是多么惊人哦!</h3> <h3>教堂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一任风雨洗刷,岿然不动,至今仍是基督徒们的活动场所。同伴何如,是出于对戴维的敬佩,还是对上帝的虔诚,在这里祈祷静坐了好久哦!</h3> <h3>进入夹金山景区大门,气候凉爽,空气清新,使人兴奋不已。</h3> <h3>夹金山是84前,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海拔4000多米,也是我们这次川藏之旅经过的第一座高海拔山。当年红军,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经过,有多少战士无法抵挡饥寒和伤病,长眠在这里。而我们今天是驾车翻越,毫无困难。时代是在变,但是红军的精神,可千万不能丢哦!历史昭示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传家宝!</h3><h3><br></h3> <h3>对英雄的敬仰,并不仅仅是我们四个人的小团队,四海之类的红军后代多着呢!这不,从北京来的一个小车队,翻越夹金山后,就在山下的这个小村宿营了。或许,他们还要在这里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吧。</h3> <h3>夹金山下的达维小镇,红军会师桥。当年,翻过雪山的红一方面军,与等候在这里的红四方面军握手。这里 ,既是会师的见证,也是分裂的起点。张国焘瞧不起来到这里的疲惫之师,萌生了要夺取红军最高指挥权的野心,分裂暗流开始涌动。毛泽东曾说,他在与张国焘相会后的前几个月,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时期。当然,顺历史潮流的毛泽东带领红军走过了这一段黑暗,迎来了光明。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张国焘,终于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在加拿大的老人院里在病苦寒冷中终结。</h3> <h3>四姑娘山,我们来啦!伙伴们被山的美丽惊叹,合影一个,作永久的纪念。很遗憾我不能遂愿徒步从海子沟去领略四姑娘山的绝世美艳,只能随大家走双桥沟进四姑娘山。</h3> <h3>在双桥沟,也还是可以乘坐皮筏艇随波撒野的哦!</h3> <h3>拜水都江堰,夜逛风雨桥。南桥夜色美,湖湘人称娇。</h3> <h3>鱼嘴合影,见证工程的宏大奇妙。<br></h3> <h3>青城山下小镇幽,夫妻双双开心玩。</h3> <h3>在这里,我们没有心情撒野,有的只是沉重和惋惜。十年前的灾难,我们度过了多少揪心的日子啊!</h3> <h3>为生命祈祷吧!</h3> <h3>那些可爱的同学,你们在天堂过得好吗?</h3> <h3>八方支援建震区,如今映秀胜天堂。</h3> <h3>我本想是摩旅川藏线的,见着这些豪摩,自然会注目哦!</h3> <h3>前往茂县的国道途中,忽见一尊雄伟的塑像,停车进去看看,原来我们闯入了大禹的故乡。不自驾,你能有机会撒野吗?</h3> <h3>途径猛河大峡谷,美女下车留倩影。</h3> <h3>一路风光收眼底,黑水河谷景色美。</h3> <h3>卓克基,卓克基,你看到的名字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土司官寨。卓克基土司官寨,过去是藏族政教的地方机构,1938年重修而成。1935年红军经过马尔康地区,红一方面军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高层曾经在此居住一周,召开过重要会议。</h3><h3>而我想到的却是红四方面军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 ,中共确认的36位军事家之一的曾中生。如果他能活到建国之后,军衔职务绝对在徐向前之前。可惜我军这位早期的战将,没有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而是死于内部的权力倾轧之中,成为张国焘的秘书长黄超手中绳子下的冤魂。曾中生曾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军事领导者,在广大军民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中共三大后,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他的浮夸与曾中生的务实形成鲜明对比,军民更信赖曾中生。张国焘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要除掉曾中生。所以从那时起,张国焘开始排挤打击曾中生,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了他,并将他从鄂豫皖一路押解到了川西地区。中央红军到马尔康石谷瑙地区后,曾中生向中央写信反应情况,而这封信却落到张国焘手里。张国焘为了保全自己,在卓克基的密林处死了曾中生。可惜一代英才就这样含冤而死。</h3><h3>我来到卓克基后,首先打听是否有曾中生的纪念碑。可惜的是没有纪念他的设施。</h3><h3>为什么会没有?这恐怕与红四方面军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我这样想。这是历史问题,或许还有其他的问题吧,只能留给更多人去探讨了。</h3> <h3>骑行千里闯川藏的,都是英雄好汉。有时别说实际行动,就是作出决定都是需要坚定意志的。路上,除了不同年龄层次的男性骑行者,还有不少女汉子哦。</h3> <h3>遥见五明佛学院,夫妻俩要秀一把。</h3> <h3>何总也要摆着她的经典造型。</h3> <h3>五明佛学院,是藏区最大的佛教研修地。这里,来自全国不同民族的信教群众,多达几万人。小山沟布满有藏区特色的小红房子,颇为壮观。</h3> <h3>拜佛的人多,看热闹的也真不少。</h3> <h3>佛学院附近的山顶,有一处尸陀林,即天葬台,吸引了游客前来观看。下午一点多有一次天葬,我们到达山脚下时,特警已经把住路口,不能开车上山了。于是我们只得跟随大队人马爬山去天葬台。</h3> <h3>分解尸体的围子,非亲属是不能靠近围观的。我们没有爬到更高的山坡上,远观分解过程,只得在围子下面仰望已经饱餐的秃鹫。这些秃鹫比我们家乡的阳鸭还要肥硕⊙∀⊙!围子附近的山坡上,群集了上千这样的秃鹫,天葬师一挥手,它们就扑进尸池啄人肉。</h3><h3>天葬是属于佛教布施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死者将自己最后一点东西———死亡了的肉体奉献给天葬台上的有形的秃鹫和那些无形的神灵。藏族人向来对秃鹫十分敬仰,并称其为“神鸟”,严禁捕猎。在天葬中人们借助秃鹫实现了肉体的解脱,达到灵魂的升华。去西藏旅游时看到“天葬”旧风俗,犹如现实版的死神来了!<br></h3> <h3>每次拍照片,邓总说一定要把人照进去,否则别人以为你是网上下载的。他后来更多的是说把人放进去,而不是拍进去哦!</h3> <h3>卡萨胡合影,四个人都放进去了,不会有人说我们是下载的照片吧!</h3> <h3>在毛垭草原穿行时,路遇一群在放牧的孩子,好可爱,于是我们下车与他们亲近,一起照合影。孩子们也非常大方,由我们随意拍。离开时,我奖赏了他们一点点,他们好高兴。我们上车了,还在向我们挥手!</h3> <h3>人的命运,是不是投胎那一刹那就决定了呢?看看藏族牧区的那些孩子,你是不是庆幸自己生于富庶之家呢?(相比于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而言)</h3> <h3>邓总是不是有将军风采呢?</h3> <h3>高原之城,理塘,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城。</h3> <h3>草原的黄花多鲜艳,我也把人放进去撒点野!</h3> <h3>出了理塘县城,行驶在毛垭草原,天路无险,小景逸没有高反,跑得多欢快哦。它不知道自己是在海拔4000多的地带,撒野狂奔。</h3> <h3>经过巴塘县城,来到金沙江,十余天的历程,终于进藏了!</h3> <h3>路遇出藏的摩旅,忍不住拍下他们的风采。</h3> <h3>在藏区,国道大多是在山沟河岸。雨水季节,国道常常受到山洪的冲击而溃堤,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我们入藏不到十公里就进入海通沟。几十公里国道,在七月的大雨中损毁严重,加上国道的改建施工,车辆通行就更困难了。所幸我们经过时,没有大堵,依次通过了艰难路段。</h3> <h3>翻越觉巴山,何如老师拍美景。</h3> <h3>经过东达山,海拔5000多,刚下过雪。美女老师兴奋得像个孩子,捧着雪呵呵呵的呼唤。</h3> <h3>我们常说的六月雪,是指罕见的事情发生。而在高原,这是很寻常不过了。气候的迥异,高原与平原确实不一般,莫怪乎我们这些中原一带的人惊异了。</h3> <h3>让我们在雪地里撒点野吧!</h3> <h3>怒江72拐,我们征服啦!几十公里下坡,平平安安通过。</h3> <h3>天路,我来啦!</h3> <h3>下了72拐,要经过怒江大桥。怒江大桥是318国道的咽喉要塞。五十年代打通国道时,限于当时的技术与财力,只架设了单向通行的天桥,铺设在二座山洞的出口,来回车辆,单向放行。武警把手桥梁入口,检查之后方可通行。这里经常阻塞 ,堵上三五个小时是常事。现正在铁桥旁边修建拱桥,单向通行即将成为历史。</h3> <h3>然乌湖的水是乳白色的,这并不是下了大雨的原因,而是雪山,高原,地质使然。中原哪里有乳白色的湖水呢?</h3> <h3>湖中的倒影还是很美的,所以美女们又要把人放进去了。</h3> <h3>米堆冰川,要与它亲吻,还得步行一个多小时,况且没有成型的路,就在观景台留影纪念吧。</h3> <h3>经过波密,直通八一镇,海拔下降了,道路平坦了,树林茂密了,风景更美了,怎么不兴奋呢!</h3> <h3>蓝天白云绿森林,高原风景赛江南。</h3><h3>风行景逸载客到,人车一路求平安。</h3> <h3>通麦大桥卧峡谷,藏汉同心保畅通。</h3><h3>天险难现那时影,一路欢歌到帕隆。</h3> <h3>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的交汇处,现在是国家湿地公园,邓总一边打电话,一边把人放进去了。</h3> <h3>仰望南迦巴瓦峰,美女若有所思。</h3> <h3>到了林芝地区驻地八一镇,要把经过鲁朗境内没有吃的石锅鸡补上。那口感真是好!不信,你去试一试吧。</h3> <h3>所以,邓总喜上眉梢哦!</h3> <h3>我们圆梦啦!</h3> <h3>拍照技术很一般,但是风景这边独好,是事实吧。</h3> <h3>磕长头朝拜的圣地是大昭寺,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三大寺之一。</h3> <h3>羊湖美吗?如果你想去,要省门票我告诉你。</h3> <h3>尽管海拔高, 你不用畏惧,上帝保佑那些虔诚的人。</h3> <h3>向珠峰大本营进发,挑战自己。你到了藏区,去这里身体不会有问题。使人无语的是,每一台小车要收费400,每人门票180。到了大本营,你也不会去攀登珠峰,实在太高;你一时也筹集不到60余万元的保障金。那保障金,一是防你越境叛国,二是防你吃不消了要救援的。当然,到了大本营你可以炫耀一番,全中国到了西藏的有多少?到了西藏,去了珠峰的又有多少?如果到了大本营,天公不作美,看不到星空,看不到珠峰,好几百就白扔啦!</h3> <h3>我们在珠峰大本营的藏民毡房歇息,希望天气好转 留下来看星空, 看日出。</h3> <h3>何总好像很喜欢这里的环境,</h3> <h3>天不遂人愿,阴云不散。</h3> <h3>只好回拉萨。通往珠峰的路,有个108拐。去时爬坡17公里,下坡25公里。回来的时候,美女们说,去珠峰没有收获,经过108拐要留影,于是又把人放进去了。</h3> <h3>经过108拐,小景逸没有给我们添乱,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h3> <h3>拉萨欢聚。右一是在藏区工作的拉萨市场监管局的刘丽副局长。她是邓总,何总同学的夫人,是原思村中学87届的毕业生,已经在拉萨工作20余年了。我那时虽然已经在思中工作了,只不过教过她唱过歌。不知道她现在还有几首会唱哦!左一是在拉萨打拼的小李,左二是已经在拉萨工作十多年的王警官,都是平江老乡。老乡见老乡,把酒来撒野。</h3> <h3>路遇军车车队。是拉练的,还是从洞朗地区换防来的呢?虽然非常好奇,但是不敢停车拍照。他们是军事行动,我们可不是间谍哦。</h3> <h3>清晨,我们经过唐古拉山。</h3> <h3>三江相会处,我们合个影。</h3> <h3>我们是出西藏入青海,而边界大门就找不到“青海欢迎您”的影子。不知道这边界牌坊是设计者脑残,还是施工者故意为之呢?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牌坊呢?</h3> <h3>从青藏线回中原,必须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看不到藏羚羊是我们的运气,但是到此一游的照片还是不能少的。</h3> <h3>茶卡盐湖的天,是不是比中南的更蓝呢?</h3> <h3>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被我们抛到身后金沙江。</h3> <h3>蓝天碧水微波泛,乖乖牦牛载君行。</h3><h3>落日余晖映美女,青海湖畔好尽兴。</h3> <h3>此情此景美不胜收,二个美女想托住落日吗?</h3> <h3>取道兰州,当然要浏览兰州的风采。中山桥,黄河第一桥,百年风雨屹立如初,建设它的不是中国基建狂魔,而是远在欧洲的德国。当大桥建成100周年之际,德国公司还专门派团队来察看桥的情况,需要维修的话,他们还准备派人施工。听到这事,我不禁感慨,在我国会有逾百年的公司,还继续对他们的建设负责吗?人家的责任心,理念,就是值得我们国人好好学习哦!</h3> <h3>赵亮,兰州市组织部的干部。闻我们经过兰州,一定要为我们接风洗尘。三十多年分别的战友今朝重逢,高兴的话儿说不完啊!</h3> <h3>回程绕道成都新都区。本可以从兰州直达湖南,但是邓总在部队的下属廖永锋排长夫妇,一定要我们去作客。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在新都,我们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游景区,吃美食,招待无微不至。真是战友情深似海!</h3> <h3>二十四天的时间,历经四省一市一区,行程11000公里。人无不适,车不抛锚,川藏美景目不暇接。逛景区,品人文,会战友,一路顺风返故乡。家乡在望,我们的心情在高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