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四梅花图》
南宋,扬无咎作品。画分四段,可分可合,每段自成一幅,有独立的内容和章法,从自跋中可知作者创作此图的初衷是要完成一位挚友的命题:“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均各赋词一首。”这个独特的命题激发了画家的兴致,使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应有的大家手笔。画梅花“未开”,在疏枝斜干上突出描绘了花苞的聚五攒三,以少胜多;画梅花“欲开”,在枝干上布了些整朵梅花,花瓣清晰可数而不露其花蕊,以求含蕴;画梅花“盛开”,则极写其雨浴脂浓,烟笼玉暖之致;画梅花“将残”,则堕溷hùn飘零,偃蹇自嗟。即使留在枝上的残梅,也是蕊托外露,已无一瓣可寻!四段梅花图,将梅花的盛衰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经过仔细的揣摩观察,是无法具备如此准确传神的表现力的。
《四梅花图》,花用线勾,不设色;枝干不用双勾,以运墨中的自然枯、湿变化,表现老干新枝的差异。在构图上,四幅图都以疏朗自然取胜,瘦枝冷蕊,清气逼人,写出梅花真魂。而每幅枝干的穿插取势不同,枝梢的趋向也不同,显示出画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高妙的构图能力。《四梅花图》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集中展现了艺术家的诗、书、画三绝,画幅上四首寄调《柳梢青》的词作,既表达了画家对梅花品格的感受,又扣紧画意;扬无咎以他广受称道的清劲小楷,录下这自谱的四首梅花词,还题上一段作画缘起的自述。这种在画作上留下大段题画文字的做法,在宋代以前的绘画中,是十分罕见的,无疑是一种章法和观念上的创新。
《四梅花图》画面分四段画梅,自题跋语中说:“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四梅纯以水墨绘成,花朵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粗干则用“飞白法”,显笔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全幅呈现出匀协恬静、清淡闲野的气氛,诚如时人所谓的“村梅”格调。作品有借梅言情、迟暮感伤之意。《四梅花》图,笔法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直接影响到元、明、清的许多画家,即使现代画家画的梅花,也常能见其笔法的痕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