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h3><h3>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h3> <h3>大清门</h3><h3> 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时,用与新国号相同的"大清"二字来命名这座皇宫大门。</h3> <h3>崇政殿</h3><h3> 崇政殿在沈阳故宫内的中路前院正中,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金銮殿",是沈阳故宫等级最高、最重要的建筑。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东巡盛京期间都曾坐在这里接受群臣朝贺。</h3> <h3><br /></h3><h3>文溯阁</h3><h3>文溯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所建的楼阁,书忌火,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而窗柱等不饰红金等暖色也有这一层"取吉避灾"的用意。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h3> <h3>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h3><h3> 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h3> <h3>大青楼</h3><h3>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顶层有观光平台,是民国时期奉天城除凤凰楼外的最高点。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和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h3><h3> 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h3> <h1>小青楼<br />小青楼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由于地处张氏帅府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h1> <h3>夜晚领队在那家老院子会故友</h3> <h3>三角龙湾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辉南县东南部,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保护区由三角龙湾、大龙湾、二龙湾、小龙湾、四方顶等组成"七湾、一湖、两顶"十大景观区.。三角龙湾水面面积50公顷,湖中最大水深104米,蓄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因水面呈三角形,加之湖南侧矗立着30米高的三角石,故名"三角龙湾"。</h3> <h3>三角龙湾又名黑龙潭,传说有一条三只角的黑龙距此修炼,经常行云布雨,除恶降魔,普济四方百姓,后来黑龙飞往长白山天池,龙去留渊,留有一湾圣水。位于辉南城朝阳镇东南45公里处的高山密林之中。系古代火山喷发口积水而成,因水面呈三角形,加之湖南侧矗立着30米高的三角石,故名"三角龙湾"。是进入长白山的门户之一。这里自古以来风光秀美,景色迷人。我国著名第二大火山群龙岗火山群就分布在这里。</h3> <h3>辉南县境内共有7个火山湖。据科学考察,是2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地下水上升聚集而成的。湖的周围青山环抱,象一条巨龙盘卧在湖边,又称火山湖为龙湾。 7个火山湖沿龙岗山脉西侧,呈东北西南方向有序排列,每湖间隔约为67公里,象一串6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层峦叠嶂的白山峻岭之中。在这串明珠中三角龙湾是最雄秀的。这里海拔 833 米,虽然湾面大约只有 42.6 公顷,但在三角龙湾的中心地带,它的最深点达到 96 米。</h3> <h3>在这美丽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我尽情抒展青春的色彩,留下一抹永久的记忆!</h3> <h3>今天早饭后驱车32公里,从长白山北门进入长白山天池景区,游览长白山天池。初时,天气预报,天池有雨低温。到达景区换乘点时,果然天空灰蒙,飘着小雨。寒风劲风,有些刺骨。许多团员一时担忧,租上大衣以作抵御,登上去主峰天池的面包车。</h3> <h3>上车不久,老天作美,露出笑容,阴霾逐渐散去。而不断增多的白云蓝天让因雨雾看不到天池美景的担忧一扫而光。眼看窗外飘过的壮阔美景,每个团员都惊奇异常,兴奋不已。</h3> <h3>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2,水面面积9.82㎞2,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h3> <h3>长白山是中国名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现为中朝两国的界山。面积为196465公顷。它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原始状况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域内不仅有原始状态的森林,还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泽等,是亚欧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h3> <h3> 长白山为著名巨型复式火山,外围熔岩高原略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约140公里,呈北东向延伸,短轴约120千米,经白垩纪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喷溢堆叠形成的台地、高原、山地。早期喷溢的原始形态已遭破坏,中期喷溢的则构成宽广高原主体,晚期喷溢除长白山外大部埋于河谷。三期喷溢堆积的总厚度约500-600米,总面积4500㎞2。长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碱性石英粗面岩喷发形成的,在第四纪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喷溢形成16座山峰。据记载于1597、1668和1702年又经3次小规模的喷发。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但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