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写在前面</b></font></h1><h3> </h3><h3><font color="#010101"> 日子在不急不缓地流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生活像是在做圆周运动,既周而复始,又一成不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时光流失的隐痛就像一支清远的笛,时常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我的心头悠悠响起,扣击着我的心弦。这往往让我难于成眠,既惴惴不安,又无从排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人生的终极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我似乎没有太多的办法来平衡自己……沉默之后,我仿佛又听到了远方的呼唤,是啊,远方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无不是我一个个最真实的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寻梦去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投入到自然妈妈的怀中,倾诉你的彷徨、你的焦虑。她的自然的清香一定能宽慰你的忧伤;她或典雅秀丽,或巍峨磅礴,一定能给你更多的启示……因为自然妈妈是善良的,是公平的,是没有任何功利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寻梦去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它会告诉你,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做事?如何为人?我们的古圣先贤会告诉你,在人生的抉择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寻梦去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代的大哲也会告诉你,“如果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你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人生总有路可走,别让太多的羁绊左右了自己的行程。人世无常,生命短暂,走好每一天,过实实在在的日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再次想起“静”来。其实真正的“静”是心灵的宁静,是于无声处见有声,于有声处见无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的就是这种境界。人只有静下来,对形势的判断才会真知灼见,从而在人生的各种可能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并非人人能静,静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大风大浪后的淡定从容;二是在见多识广前提下的对人、对事、对万物的认可、包容、敬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想,以上这些大概就是我寻梦之旅的实在意义了。</font></h3><h3> </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河南概述</font></b></h1><h3> </h3><h3> 这个暑假,我与妻儿又出发了,再次开始我的追梦之旅。</h3><h3> 这次选择河南。</h3><h3> 河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中原腹地,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当地有这么一句话,“了解中国五千年,就来河南;了解中国三千年就到陕西;了解中国一千年,就到北京。”这话一点没错,先后有十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据我所知,最早的可追溯到中华始祖炎黄二帝,现在河南新郑还有一个景点,就是黄帝故里。河南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就独占了四个,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其中,洛阳还被称为”神都“。河南洛阳的洛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h3><h3> 河南,是块神奇的土地!</h3><h3> 河南,是我心中永远的殿堂。</h3> <h3></h3><h3> </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郑州</font></b></h1><h3> 郑州虽是古都之一,但有影响的景点不多。</h3><h3> 在郑州仅准备游览三个景点:黄河风景名胜区、河南博物馆、中原福塔。</h3><h3> 到郑州的第二天,就直奔黄河风景名胜区而去,但天气不给力,到了景区门口,风雨交加,实在不宜游览,只好做罢。</h3><h3> 立马打车,参观河南博物馆。但运气也不太好,到了那,才知道闭馆整装。</h3><h3> 休整片刻,近中午时分,赶往郑州中原福塔。这是亚洲最高塔,三百四十多米高,纯钢结构。在这塔内,可以买到全世界很多国家货真价实的商品,价格一点都不贵。<br></h3> <h3> </h3><h3> </h3><h3> </h3><h3> 二七纪念塔,郑州的标志性建筑。</h3><h3> 就这样,匆匆结束了郑州的行程。很遗憾的是,来到了黄河边,却要与黄河擦肩而过。因为根据天气预报,连续几天,郑州都有中到大雨。行程紧凑,只能说再见了。不过咱们后会有期,我还会再来的。</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开封</b></font></h1><h3> 开封主要是北宋的都城,史称“东京“、”汴京“或“汴梁”。在开封的大街小巷散步,你仍能感受到极为浓郁帝都气息。</h3> <h3> </h3><h3> 开封的消费水平并不高。这是一条通往开封府的小巷子,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商品琳琅满目,多数是旅游纪念品。</h3> <h3><br></h3><h3><br></h3><h3> 老哥,生意可好?留个纪念吧。</h3> <h3> </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开封府</font></b></h1><h3> 我最早知道开封府这个名字,是从小时候与妈妈看琼剧《秦香连》开始。从那时起,对包拯就充满了无限的敬仰。所以一来到开封,就急急忙忙往开封府赶去。</h3><h3> 这是开封府前的一块牌扁,虽然是后来重修的,但在落日的余辉中,多少还有些岁月沧桑的痕迹。</h3> <h3> </h3><h3><br></h3><h3> 开封府的基本建筑与布局。我是站在开封府里面的一幢防古建筑的高楼上面拍的。虽不是开封府的全部,但也已是大半。<br></h3><h3> 据介绍,这里基本上是按照开封府当时的布局来进行修建的。</h3> <h3> </h3><h3><br></h3><h3> 开封府里面的景观,下图右边的那幢楼,据说当时就有,是开封府或朝庭接见使节或进行纪念活动的地方。现在里面安放的是包拯的塑像和有关开封府的一些文物。</h3><h3> 这幢楼的设计很有特色,外看是四层,实际里面有七层。 我就是站在那幢楼的顶层来拍摄开封府全貌的。</h3> <h3><br></h3><h3><br></h3><h3> 物换星移,时空变幻。我依然默默地守候着旧时的家园。</h3> <h3> </h3><h3><br></h3><h3> 开封府衙门。包拯断案办公的地方。正中间的那块石上写着”公生明“不禁让人心生敬畏。</h3> <h3> </h3><h3><br></h3><h3> 这对守护家门的石狮啊,你的主人何时才能归来?</h3><h3> 开封府正大门。威严、壮观。</h3> <h3> </h3><h3><br></h3><h3> 这是开封府前的包公湖。这湖早就有,但后人为了纪念包公,把它改叫包公湖了。</h3><h3> 但景色太一般,只能让我的贱内充当一次风景了。</h3>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御河</font></b></h1><h3> 在开封府玩了大半天,吃了晚饭回到宾馆时,已九点多。妻儿已相当疲困了。但我终于按捺不住对开封的好奇与向往,稍休息了一下,一个人背起相机出去了——夜游御河。</h3><h3> 御河,顾名思义,就是绕北宋都城的一条河流。</h3> <h3></h3><h3><br></h3><h3><br></h3> 华灯璀璨,风景旖旎。 <h3> </h3><h3><br></h3><h3> 深宫气派,见证北宋的繁华!</h3> <h3></h3><h3><br></h3><h3><br></h3><h3> 突然想起李煜的名篇:</h3><h3>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h3><h3> </h3><h3><br></h3> <h3></h3><h3><br></h3><h3><br></h3>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h3></h3><h3><br></h3><h3><br></h3><h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h3><h3><br></h3> <h3> </h3><h3><br></h3><h3> 北宋都城遗址,现在只剩个标志性的建筑了。据介绍,从这个门穿过去,就可以游览天波杨府了。这只是个小景点,虽然我依然深深的迷恋,但时间有限,我想就此别过,后会有期了。 </h3> <h3></h3><h3><br></h3><h3><br></h3><h3> 游完了御河,再往回走时,夜已深了,大街上空旷起来。尽管如此,开封的夜景依然很美,街道两边,有很多这种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br></h3>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清明上河园</font></b></h1><h3> 开封五星级景点。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设的主题公园,园中充分展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与秀丽,在园中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宋时的服装,坐着宋时的交通工具,简直就是东京生活的再现。</h3> <h3></h3><h3><br></h3><h3><br></h3><h3> 穿越时空,我愿意是一平静的渔夫,守候着我恬静的梦。</h3> <h3></h3><h3><br></h3><h3><br></h3> 蓝天白云,在诉说着一个繁华的故事。 <h3></h3><h3><br></h3><h3><br></h3><h3>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h3> <h3></h3><h3><br></h3><h3><br></h3> 高楼碧树,道不尽的沧海桑田。 <h3></h3><h3><br></h3><h3><br></h3> 皇城再现,惊为天上人间。 <h3></h3><h3><br></h3><h3><br></h3> 细数星空,我愿意把你追寻,就像你不曾远离。 <h3> </h3><h3><br></h3><h3> 园里的实景演出:东京保卫战。</h3><h3> ——描写的是抗金名将岳飞部将杨再兴迎战金兵的故事。</h3> <h3></h3><h3><br></h3><h3><br></h3> 园里的实景演出:岳飞枪挑小梁王。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云台山</font></b></h1><h3> 河南焦作的五星级景区,联合国审批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h3><h3> 之所以知道云台山,是从了解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学团体——”竹林七贤“开始的。因为竹林七贤的最重量级人物嵇康曾经稳居在这里。嵇康后来因得罪大将军司马师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在洛阳的刑场上,做为一介书生,他面不改色,淡定自若,用他的琴,弹奏中国古典名曲《广陵散》,上演了一幕千古绝唱。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在封建社会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善良与正直。我也看到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 慌淫与无耻。嵇康是弱小的,但他的死却惊天地、泣鬼神。</h3><h3> 云台山最大的特色是岩层独特,风景非常秀丽。来到云台山,终于明白竹林七贤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稳居集会了。</h3><h3> 我也希望,如果有缘,就让我的足迹也与七贤的足迹重叠一次,让我也沾染一下七贤的灵气,七贤的品格。</h3> <h3></h3><h3><br></h3><h3><br></h3><h3> 云台山的岩层基本都是这样的,乍一看,还以为是远古树木化石的堆积。</h3> <h3></h3><h3><br></h3><h3><br></h3> 我的到来,就像你的离去。我们都唱着欢快的歌! <h3></h3><h3><br></h3><h3><br></h3> 终于知道,什么叫悬崖峭壁。在自然面前,恐怕只剩下了虔诚的膜拜吧。 <h3></h3><h3><br></h3><h3><br></h3> 好想再次倦伏在妈妈的膝下,听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唱起那古老的歌谣。 <h3></h3><h3><br></h3><h3><br></h3> 好想回到从前,在妈妈的庇护下,穿着旧衣衫,过那种没有忧虑的粗茶淡饭的日子,因为那里有有妈妈浓浓的爱! <h3></h3><h3><br></h3><h3><br></h3> 淡红与嫩绿在水中招摇,是对远方客人最深情的问候。 <h3><br></h3><h3><br></h3><h3> 你的轻盈,你的飘逸,流进了我心里,与我的血液一起欢腾。</h3> <h3></h3><h3><br></h3><h3><br></h3> 离开我,是自然的法则。守望你,是我永远的歌。 <h3><br></h3><h3><br></h3><h3> 凝望着你宝石般的祥和的眼睛,我久久不忍离去。</h3> <h3></h3><h3><br></h3><h3><br></h3> 我很轻,但我很重要。 <h3></h3><h3><br></h3><h3><br></h3> 红石峡<h3> 云台山景区的一个很重要的景点。有句话这样说,“不到红石峡,等于没来过云台山。”</h3><h3> 之所以叫红石峡,是因为这里的岩层里含铁量很高,这些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铁,而氧化铁显淡红色。由于各个岩层发生反应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这里也就呈现出深浅不一、颜色各异的斑斓的世界。</h3> <h3></h3><h3><br></h3><h3><br></h3> 站在峡顶,俯看游览的景区,隐约看到蚂蚁般大小的游客,不禁让人双脚发抖,心惊肉跳。我是抶着拦杆,小心冀冀才拍下这张照片的。 <h3></h3><h3><br></h3><h3><br></h3> 这里看到的几乎是红石峡的大半部分了。 <h3></h3><h3><br></h3><h3><br></h3> 进入红石峡的一条人工开采的山道。 <h3></h3><h3><br></h3><h3><br></h3> 阳光直射下的岩层。很有意思,不仅颜色像钢铁,那岩层就像是人工累砌而成。 <h3></h3><h3><br></h3><h3><br></h3> 来到了景点。甭说从峡顶看峡底,就是从这里往峡底看,仍然是心惊肉跳的。 <h3></h3><h3><br></h3><h3><br></h3> 怪石嶙峋,遮天闭日。 <h3></h3><h3><br></h3><h3><br></h3> 游人如织。 <h3></h3><h3><br></h3><h3><br></h3> 想起那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这里,小姑娘也成了我的风景了,有意思。 <h3> </h3><h3> </h3><h3> 导游说,这是一条 没有回头的路。确实是的,游客很多,大家摩肩接踵,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谁都是匆匆而过。</h3> <h3></h3><h3><br></h3><h3><br></h3><h3> 如果没有游人的话,这里的冷清程度一点不亚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描绘的景象。</h3> <h3></h3><h3><br></h3><h3><br></h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h3></h3><h3><br></h3><h3><br></h3> 这里的潭水,都如碧玉一般。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h3></h3><h3><br></h3><h3><br></h3> 走出峡谷,恍如隔世。一次很美妙的心灵之旅。 <h3></h3><h3><br></h3><h3><br></h3> 一路的光怪陆离,梦一般的行程,我永远的珍藏。 <h3></h3><h3><br></h3><h3><br></h3> 红石峡尽头的一处游客栖息地,依然让人感动。 <h3> </h3><h3><br></h3><h3> 子房湖。</h3><h3> 离开了红石峡,向云台山的玻璃栈道进发,经过这里。据说这是刘邦的谋臣张良(字,子房)隐居的地方。我仅知道他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这湖也就是因张良而得名。</h3><h3></h3><h3><br></h3> <h3></h3><h3><br></h3><h3><br></h3> 前往玻璃栈道的路并不崎岖,只是要远些,约有三公里左右的路程。 <h3> </h3><h3><br></h3><h3> 走上玻璃栈道,脚下是万丈深渊,极目远眺,只见前方云雾缭绕,峰峦叠嶂,恍如仙境。</h3> <h3><br></h3><h3><br></h3><h3> 欣然上青山,摩崖我登临。天光云影里,他乡似家乡。</h3><h3> ————玻璃栈道</h3> <h3></h3><h3><br></h3><h3><br></h3><h3> 茱萸峰<br></h3><h3> 茱萸峰是云台山最高的山峰。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得名。据说这首诗是在九月九日这天,王维登上了这座山峰,看到漫山遍野的茱萸有感而作。到现在,山峰上还满是茱萸。后人为了纪念王维,故把此峰改为茱萸峰。</h3><h3> 登茱萸峰的路非常崎岖、陡峭,过了前面的玻璃栈道,还要走二个多小时的路程。所以过了玻璃栈道后,很多人就选择下山了。登茱萸峰的人不多。</h3><h3> 但我们都跑这么远来了,就此放弃挺可惜的。全家来了次短暂的讨论与研究,最后决定,大不了就在山顶过夜了。</h3><h3> 过了玻璃栈道后已是下午三点多了,爬上去,还要下来,所以时间很紧,一跑上哪还有时间拍照?这张照片是走了大约一半路程的时候拍的,别看有些近了,但山路弯弯,其实还有很长的路程。</h3> <h3></h3><h3><br></h3><h3><br></h3> 近了,很快就到了。<h3>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有成就感!</h3> <h3> </h3><h3> </h3><h3> 更近了!但全家也累得丢盔弃甲,疲惫不堪了。眼看着顶峰的建筑,真是咫尺天涯呀。</h3> <h3></h3><h3><br></h3><h3> 久有凌云志,今日上云台。问君何所之?只为成峰来。</h3><h3> ————成功登顶</h3> <h3></h3><h3><br></h3><h3><br></h3><h3><br></h3>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h3>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云台山!因为你们成就了我。 虽然我很弱小,但我来过!我走过!我努力过!我今生无悔。</h3><h3></h3><h3> <br></h3><h3><br></h3> <h3></h3><h3><br></h3><h3><br></h3> 山中不知身是客!一身风尘一路歌。 <h3> </h3><h3><br></h3><h3> 身在山中,不似在人间。</h3><h3> </h3> <h3></h3><h3><br></h3><h3><br></h3> 一条弯弯的山路,一条亦真亦幻的旅程。 <h3></h3><h3><br></h3><h3><br></h3> 在顶峰极目远眺,群山在落日的余辉中若隐若现。我实然有些感怀,唱起了那首有些伤感的歌:《长亭外》<h3> 长亭外 古道边</h3><h3> 芳草碧连天</h3><h3> 晚风拂柳笛声残</h3><h3> 夕阳山外山</h3><h3> 天之涯 地之角</h3><h3> 知交半零落</h3><h3> 一瓢浊酒尽余欢</h3><h3> 今宵别梦寒</h3><h3><br></h3><h3> 长亭外 古道边</h3><h3> 芳草碧连天</h3><h3> 问君此去几时还</h3><h3> 来时莫徘徊</h3><h3> 天之涯 地之角</h3><h3> 知交半零落</h3><h3> 人生难得是欢聚</h3><h3> 惟有别离多</h3><h3><br></h3> <h3> </h3><h3><br></h3><h3> 天色不早了,我们家已是最后一批客人。轻轻的挥一挥手,却不忍说再见。茱萸峰,我们还会再来!</h3> <h3><br></h3><h3><br></h3><h3> 下山之时,看着被晚霞染红了的天际和脚下那崎岖的山路,心情有些沉重起来。我想,有一天,我在夕阳中老去,被余辉拉长了的影子,就是我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礼物。</h3> <h3></h3><h3><br></h3><h3><br></h3> 下山的路比较好走,从茱萸峰下来,大约走了二个小时,就到了景区的旅游大巴停车场了。谢天谢地!我们终于按时返回了。<h3>至此,在焦作 云台山的行程就结束了。返回宾馆,明天开始新的行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岳嵩山</font></b></h1><h3> 郑州的登封市。</h3><h3> 我对嵩山的了解,最初是从小时候看了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开始的。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也读了一些历史,才知道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一代女皇武则天曾经在这里封禅,制造了“嵩呼万岁”的典故,并且投了金简,更重要的是,这块金简在十几年前被当地一位上山采药的农民发现了,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带着对嵩山的迷恋和对武则天的好奇与崇拜,开始了我的嵩山之旅。</h3><h3> 嵩山,由两座山组成,东面的那座叫太室山,西面的那座叫少室山,两座山之间隔着少林河。少室山的风景更秀丽,少林寺就坐落在少室山脚下。到中岳的游客,一般都选择游览少室山。</h3><h3> 游览少室山,大部分的游客都是从少林寺这边进去,游完了少林寺,然后从少林寺塔林那边开始登山。但我们考虑到登山不容易,难度大,且这个季节的气温还比较高,决定先爬完山,再参观少林寺。所以我们的参观路线是从少室山的另一边开始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从少林寺进山的游客,很多由于在少林寺用的时间太多,结果没办法完成爬山任务,只好中途坐缆车下山了。</h3><h3><br></h3> <h3></h3><h3><br></h3><h3><br></h3> 中岳比云台山险峻得多,也陡峭得多,但自然景色要比云台山略显逊色。开发的力度也远不比云台山的大。<h3> 这是登山不久后拍的。</h3> <h3> </h3><h3><br></h3><h3> 地形险要,这是游览的栈道。</h3> <h3></h3><h3><br></h3><h3><br></h3> 这张图对面的绝壁上,也可以看到人工开凿的栈道。突然发现,在自然界面前,我们每个生命的个体,实在太渺小了。<h3> 据介绍,中岳在地球上的年纪大约有50多亿年,这中间,中岳有五次沉入了海底。所以我想,当前的科学研究领域毕竟还非常局限,说不定在这中间,我们人类也曾经面临过更多的灾难,我们人类的历史说不定也有了几十亿年了。我认为这确实也是个待解的迷。</h3><h3> 但有一点是实在的,在这个世界,所有的繁华最终都会凋零;所有的美丽最终都会憔悴;所有的光环最终都会暗淡;所有的生命最终也都会枯萎……它周而复始,循环往复。</h3><h3> 既然每个生命个体如此短暂,如此渺小,那么,我们还有必要计较得那么多吗?活在当下!走好每一天才是做人的最根本的前提。</h3> <h3></h3><h3><br></h3><h3><br></h3><h3> 妈呀,我再不敢往前走了。</h3> <h3> </h3><h3> 两座绝壁间的唯一通道,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了。走在上面,有些 摇晃,安全起见,每次只能过6个人。</h3><h3> "妈呀,这不是开玩笑吧?”</h3> <h3></h3><h3><br></h3> 孩子,别犹豫,爬上去形成一座山峰吧!不一定最高,但一定有自己的色彩。 <h3></h3><h3><br></h3><h3><br></h3> 很奇特的地形地貌。走到这里,发现正在拍摄电影。难得当一回观众了。<h3> 这里也是中岳最为险要的地方了。走在栈道上,往下看的勇气几乎都没有。</h3> <h3></h3><h3><br></h3><h3><br></h3> 不过,时间不长,电影摄制组很快就收工了。据说他们很早就来这里了,因为来得晚了,滞留游客太多,很危险的。 <h3></h3><h3><br></h3><h3><br></h3> 从山顶下来,就好走得多了,大部分地势平缓,也没有太好的景色了。姑且把相机收起来,一心走路了。<h3> 少林寺,就在少室山脚下。因为摄影的有个行规,逢寺、观、宫、古宅等不拍。所以这是我仅有的一张少林寺的风景照片,且是外景的。我倒想拍一张少林寺塔林的照片,但找来找去,总找不到合适的拍摄位置,结果真的一张都没有拍下来,真有点可惜。</h3><h3> 进了少林寺,什么佛像这些,我都不太在意,只一心找《少林寺》上出现的那个武僧练功时,把地板蹬得一个坑一个坑的那个练功房。结果我还真找到了,是少林寺院最后面的一处建筑。不过,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大的地方,且现在那里也不是武僧练功的地方了,供着个什么佛来着, 这个我就没在意了。现在还有武僧,也有了新建的练功房,但有没有真的少林功夫就很难说了。</h3><h3> 我与儿子打趣说,我还真想把武功最好的方丈请出来过过招,不知道他敢不敢。儿子说,你不说这话,人家还以为你可能有两下子,说出这话,人家就知道你一下子都没!我觉得有道理。</h3><h3> 整个少林寺也没我想像的那么大,如果走马观花的话,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逛完了。幸好我们家都不是些大老粗,寺里面还有些碑刻,属于文物了,我们研究了好久。</h3><h3> 为了早登山,今天全家起得特早,到逛完少林寺出来,都很累了,回宾馆,继续明天的行程。</h3>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丽景门</font></b></h1><h3> 洛阳古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洛阳八景之一。</h3><h3> 逛完中岳,第二天起得很晚,因为太累了。退房时已近中午,再从登封坐大巴到洛阳,直到在酒店安顿好,已是下午4点多。稍做休整,马上奔丽景门而来。两个原因,一是来洛阳必游的景点;二是丽景门一带是洛阳的老街,纪念品特别多,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洛阳最具特色的美食。所以这时候选择丽景门是最好的。</h3><h3></h3><h3> 丽景门始建于隋代,后来但凡建都洛阳的王朝都把丽景门做为祭祀的场所。据介绍,丽景门城楼上供奉着历代帝王的防真塑像,但我们到的时候,景点已经关闭了,我们未能登上城楼。所以对丽景门的了解不多。<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font></b></h1><h3> 在丽景门吃饭后,徒步返回宾馆时经过这里。这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因为这里曾是隋、唐、五代先后五百多年,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h3> 这图上的两幢建筑,分别是天堂与明堂。据记载,明堂是武则天修建的。 但我感觉眼前的这个明堂与武则天的明堂相去甚远,我看过关于武则天的明堂的介绍,那是有近百米高的。</h3><h3> 说起武则天修明堂,还有段佳话。武则天为了体现她天子地位的尊崇,受《木兰辞》里“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启发,决定修建明堂,并且一定要修得高大、雄伟、富丽堂皇。但历史上虽提过明堂,但哪位君主修过明堂?却没有记载,更没有人清楚明堂到底是何样子。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朝廷最后发出诏书,凝集天下人的智慧才修建成功的。</h3><h3> 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修明堂的皇帝。</h3><h3> 牛!<br></h3><h3> </h3><h3><br></h3><h3><br></h3> <h3> </h3><h3><br></h3><h3> 在公园里看到的这个月亮很有意思,红色!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估计那几天在洛阳的其他地方看也是这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龙门石窟</font></b></h1><h3> 中国的石窟主要有三处: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是洛阳的五星级景点。距洛阳市不远,坐洛阳市的旅游专线公交,每人五元,一小时的路程。</h3><h3></h3><h3><br></h3> <h3></h3><h3><br></h3><h3><br></h3> 这是龙门石窟中的最大窟。是武则天把她的脂粉钱捐出来开凿的。<h3> 再次说到武则天,我真是对她敬仰有加,不仅因为她是一代杰出的君主,更主要的是她有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万世楷模。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h3><h3> 历史上批判武则天,一般会批判她的酷吏政治。但我认为,从表面上看,酷吏政治确实过于残忍,有悖常理,但震慑权贵,巩固了皇权,不但没有给社会经济造成破坏,相反还因为整顿了吏治,繁荣了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想,不管任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就是好制度。但任何制度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有消极的一面,而否定一种制度的优越性。当然,也没有一种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有它特有的土壤与环境。我们只能说,酷吏政治在武周政权初期确是好制度。</h3><h3> 有人认为,武则天心狠手辣,为争取后位,不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嫁祸王皇后。这一点,历史上也没有定论,但我认为总算是事实,也是斗争的需要,情有可缘。任何人要想保护好别人,首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看一下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下场,我们就知道宫庭斗争的残酷性。所以这对于冰雪聪明的武则天来说,孰轻孰重,她太清楚了。所以我们只能说,武则天做为一名政治家,把她的政治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罢了。</h3><h3> 举个例子,宋朝爱国将领岳飞。他的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不得不承认,岳飞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但我一直认为,岳飞就是个军事家而已,不是政治家。真正想杀岳飞的是宋高宗而不是秦桧,秦桧仅是宋高宗手下的一个刽子手而已。为什么?岳飞的主张是:坚决抗金,迎还二圣( 宋徽宗、宋钦宗)。试想,如果岳飞真的迎还了二圣,当时的宋朝由谁来当皇帝?宋徽宗还是宋钦宗?还是宋高宗?所以,岳飞之死,是他与宋高宗意见相左的结果。</h3><h3> 再举个例子,武则天的宰相犾仁杰。这可是个为人正直的忠君爱国的政治家。武周政权初期,犾仁杰也受酷吏政治的打击,但在他最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办法保护了自己,然后不是像李唐宗室那样去反对武则天,做无畏的牺牲,而是取得武则天的信任,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说服武则天还政李唐。既保护了自己,又实实在在为国家担当起了他应有的责任。</h3><h3> 所以我们做人,可以没有实在的业务能力,但一定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规避风险的能力才是做人的最根本的前提。如果岳飞有来生的话,也应该学学这方面的知识了。</h3><h3> 扯远了,回正题吧。</h3><h3> 最让我敬仰的还不是她的政治才能,也不是她杀伐决断的果敢,而是她的家国情怀及俭朴的生活态度。</h3><h3> 她执政期间,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广开言路,改革吏治,选拔官吏,广纳贤才,对真正有才干的官员加于重用,尊重有加。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她自己在个人生活上从不侈奢、讲节约,她规定,她自己也不能穿百褶裙,最多仅是九褶,因为太浪费了。做为一代帝王,尚且如此,确实值得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三思了。</h3><h3> “千秋功罪,自有人评说”。不管怎样,武则天与她的武周政权,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黄尘古道上了。但是她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就像立在乾陵的她那块无字碑一样,永垂不朽,光耀万代!</h3> <h3></h3><h3><br></h3> 这是上面那个窟的全貌。<h3> 但我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它就是个文物,拍起来也不好看,所以都是走马观花,了解不多。</h3><h3> </h3> <h3></h3><h3><br></h3><h3><br></h3> 倒是石窟前面的这条河引起我的注意。这条河称为伊河,下游与洛河会合,称伊洛河,然后流入黄河。<h3><br></h3>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香山寺</b></font></h1><h3> 从龙门石窟出来,经过这里。引起我注意的是,这里曾经是将介石与宋美龄的别墅。我也是走马观花的逛了一下,因为与南京的美龄宫差远了,没什么特别。</h3><h3> 倒是出口的这副对联给我留下了印象: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要不是这副对联,这个景点我可能很快就忘了。</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洛阳博物馆</font></b></h1><h3>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号称神都。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一百多位皇帝在这里登基。洛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所以洛阳的博物馆实在不能错过。</h3><h3> 这次走进洛阳博物馆,最让我震撼是大唐的都城。唐朝原建都陕西,洛阳是唐朝的东都。武则天称帝时,她的武周政权基本上定都洛阳。看了那个时候的都城遗址图,不禁让我惊讶,远比我想像的大得多,几乎涵盖了现在的整个洛阳市区。参观了很多博物馆,看了很多古城,像唐都洛阳城这么大的真是绝无仅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史上要称”大唐帝国“了。</h3> <h3></h3><h3><br></h3><h3><br></h3> 洛阳还被称”牡丹花城“。这是洛阳博物馆前面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面有大片的牡丹花,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不是花期。这张图是在里面拍的。这个园很大,可能走几个小时都走不完,所以这张照片上看到的仅是冰山一角了。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font></b></h1><h3> 刚来的时候,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黄河,逛完了洛阳,行程也快结束了,所以返回郑州,直奔黄河风景名胜区。看来真有点”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成分了。</h3> <h3> </h3><h3><br></h3><h3> 景区入口处拍的炎黄二帝的塑像。</h3> <h3></h3><h3><br></h3><h3><br></h3> 景区最主要的建筑:炎黄二帝塑像。<h3> 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共有的祖先。看着炎黄二帝面带微笑的祥和的表情,我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我看来,这基本就是一位父亲,一位长者的形像。我想,中华民族有这么宽厚、这么仁和、这么慈祥的父亲,他的子孙怎能不兴旺?怎能不发达?看着炎黄二帝的塑像,我心中充满了力量。</h3><h3> 我想,炎黄二帝的形像应该是天下所有父亲的楷模。</h3><h3> 我真是服了这个塑像的设计师了,能把炎黄二帝的形像设计得这么好,真堪称经典之作。</h3><h3> 这塑像高大雄伟。前面的这些大鼎模型,每个都有三米左右高。可想而知,那塑像有多高?简直像一座小山。</h3> <h3></h3><h3><br></h3><h3><br></h3>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终于可以一睹你的真容。 <h3></h3><h3><br></h3><h3><br></h3> 来张全家福吧!<h3> 相信我们家,还有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能得到炎黄二帝的庇护,永远平安!永远吉祥!共同繁荣!</h3> <h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后记</font></b></h1><h3> 这次行程,历时十八天。</h3><h3> 十八天来,在参观景点之余逛大街,穿小巷,品美食,充分享受着当地文化的熏陶,虽然有时候很累,但是很开心、快乐。</h3><h3> 最主要的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山川地貌的认识与了解;对人性、人生的思考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深化。</h3><h3> 这是一次学习之旅,一次成长之旅。</h3><h3> 再见了河南!</h3><h3> 再见了黄河!</h3><h3> 再见了炎黄二帝!</h3><h3></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