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黑河畔的鸟类(七):白面判官——白鹡鸰

健康老夫

<h3>  白鹡鸰,是大黑河畔常见的一种候鸟,俗称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等。</h3><h3><br></h3> <h3> 白鹡鸰是一种小型鹡鸰,属于鹡鸰科。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h3> <h3>  白鹡鸰在我国分布广、数量丰富,是我国常见夏候鸟之一。<br></h3> <h3>白鹡鸰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为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如象甲、蛴螬、叩头甲、米象、毛虫、蝗虫、蝉、螽斯、金龟子、蚂蚁、蜂类、步行虫、蛾、蝇、蚜虫、蛆、蛹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h3> <h3>  白鹡鸰常单独成对或呈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也见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大群。多栖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栖于小灌木或树上,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活动,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h3><h3><br></h3> <h3>  白鹡鸰在停栖时,尾巴常常会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h3> <h3>  白鹡鸰大部份时间在地面活动,较少上树,行动时不象麻雀那样并脚跳跃,而是以很快的频率步行,长长的尾巴有上下摆动的习性;它往往成对活动,平时不常鸣叫,受惊飞起时发出轻柔的“唧唧”叫声,飞行轨迹呈忽高忽低的波浪形,很容易识别。</h3><h3><br></h3> <h3>  白鹡鸰通常营巢中边等水域附近岩洞、岩壁缝隙、河边土坎、田边石隙以及河岸、灌丛与草丛中,也在房屋屋脊、房顶和墙壁缝隙中营巢,甚至有在枯木树洞和人工巢箱中营巢的。</h3> <h3>  目前,白鹡鸰在我国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h3> <h3>  正所谓:体羽黑白两道交,飞行波浪唱逍遥。杯 屋顶缝穴里,翅目昆虫是美餐。(彩羽清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