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题记:从雪山草地到原始森林,从高山峡谷到铁索吊桥趟过激流,从蚂蝗区到塌方区,暴雨、烈日、热带雨林都会经历。一天穿越四季,十里不同天,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走过遍布大小石块的石头路、牛马粪遍地的烂泥路、蚂蝗区、塌方区、趟过水流湍急的小河......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了。时至今日,徒步墨脱仍然是背包户外活动圣殿中最耀眼的明珠,仍然被评为国内十大徒步线路中的第一位。但是不知不觉间,派墨公路(派镇到墨脱)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多雄拉隧道已经彻底打通,大马路已从解放大桥修到了2号桥,据说还会修建一座水电站,慢慢的这条经典的徒步路线即将消失。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其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素有“高原孤岛”之称。
在墨脱修建公路要接受水毁、地震、山体滑坡轮番冲击,所以扎墨公路有53年筑路史。在2013年10月扎墨公路通车以前,墨脱地区一直没有可通行的公路,进墨脱的物资全靠肩背马驼。在多雄拉隧道开通前,通向墨脱的扎墨公路每年也有长期的时间段不能通行。派墨公路的建成,将使通向墨脱的公路的可通行时间提升到9个月。这将大大改善墨脱地区的物资供应和边防战备条件。派墨公路预计将于2018年底建成。长期以来,我国在墨脱地区的运输和力量部署能力都受到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面临印军较大的军事压力。派墨公路的建成将显著改善我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态势。<br></h3> <h3>墨脱的背崩乡距离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仅90公里</h3> <h3>徒步线路:D1派镇-松林口-多雄拉山口-拉格(18公里)</h3><h3>D2拉格-大岩洞-小岩洞-汗密(28公里)</h3><h3>D3汗密-老虎嘴-阿尼桥-二号桥-三号桥-解放大桥-背崩(32公里)</h3><h3>D4背崩-亚让-墨脱(38公里)</h3><h3> 松林口到墨脱背崩乡,全程78km,正常耗时3天,要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口,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趟过无数的瀑布过水路段,经过赫赫有名的老虎嘴,蚂蝗岭,当然,还有最危险的塌方区等着,所以雨季也是最危险的季节。<br></h3> <h3>路线图</h3> <h3> 人生是一个不断圆梦的过程,每个时期有不同的梦想,起了一个梦,圆了一个梦,再起另外一个梦,再圆一次梦…几年前,看过一本杂志,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首是墨脱;又看了安妮宝贝的《莲花》,以神秘圣地墨脱为背景的一个寻找自我故事;大冰的《我不》书里弟弟这篇讲的墨脱门巴族小背夫的故事;《徒步墨脱生死之路》里几个男女一起徒步墨脱的故事…墨脱遗世独立而又神秘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我。
墨脱-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地莲花,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中国十大徒步线之首--墨脱徒步线,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徒步线之一。
2015年我第一次进臧,原本是要去墨脱徒步的,可惜徒步墨脱的路被雨水冲垮,行程取消,后来我去了珠峰大本营、羊湖、纳木错等地。2018年暑假,我们暑假开学较晚,安排好茗茗的一切,纠结了很久后(甚至怕自己回不来,把银行卡密码、网络密码、微信密码、QQ密码都记下来,偷偷放在一个地方😏),我终于出发去墨脱徒步了!
徒步第一天行程:派镇-多雄拉山口-拉格(18公里 )第一天的难度在于翻越高海拔地区,还有雨季多雄拉山雾气重重,山对面的参照物根本看不见,容易迷路;大雨让山里的溪流瀑布水流加大,淹没冲毁了道路,在湿滑的乱石中行走,打滑摔伤甚至掉下山崖。
早上5:00就起床收拾吃早餐,派镇兄弟客栈老板何姐一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给我们拍了合影。6:00准时出发,一辆商务车送我们一行8人去松林口,6:35到达松林口开始徒步,天还没亮,开始下起小雨。我们要途径多雄拉山口,多雄拉山海拔4500米左右,其中,多雄拉山口海拔4200多米,是墨脱徒步整个行程中的最高点。山上气候多变,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都被积雪覆盖,悬崖峭壁很多,非常凶险。是墨脱徒步路上死亡率比较高的地方,其中因坠崖和失温而死的最多,徒步路上看到了黄春燕的墓碑,她是07年翻阅多雄拉山垭口时因失温去世的,年仅26岁,我给她的墓碑献了一束野花,很感概,自由往往和风险并存~黄春燕的墓碑在这里也在默默的提醒着每一个来这里的冒险者,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年轻可以无惧无畏,但是年轻不能不珍惜生命。自由、风险和责任如何协调,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也特别享受一个人背包四处游走的自由!但如同笼中鸟放飞一样,自由往往伴随着风险,要权衡好。
一路上雨一直没停,忽大忽小,山上雾气弥漫,大家埋头慢慢的走,由于海拔高,背着十几公斤的背包,每走几步,就喘的不行。全是石头路,还要经过几个瀑布走起来比较滑,很容易摔跤。山上风景很赞,大大小小的瀑布随处可见,背阴的地方还有不少积雪。山腰间的小路也是高低不平硌脚的石头路。一路水流不断,几个过水路段,不少地方水很大,需蹚水过去,我的军胶很快进水,我直接把它当雨鞋穿,鞋泡涨,身上差不多也湿了,风大雨大,冷。军胶后来倒出来不少水,走起来有点难受。
我们走的很快,13:52我们就到了拉格门巴族客栈。门巴族历史上以下毒著名,据说毒死他人,好运会转移到自己身上,著名的仓央嘉措就是门巴族人。客栈老板不在,我们自己生火烤鞋子,自己烧水烧饭,领队陆标掌勺,客栈外面大棚里有一些蔬菜,大爷负责去偷菜😏(有萝卜、芹菜、大白菜、小白菜),洗菜、小宋负责切菜,我负责挑选辣椒,又找到了一块熏肉,用来炖萝卜,海拔高,必须用高压锅来炖。又炒了芹菜和白菜,全是纯天然无农药无化肥的蔬菜,放一点盐就很鲜美。
徒步路上垃圾很多,我想起来自己带了不少垃圾袋,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拿出来垃圾袋开始捡垃圾,一会儿垃圾袋就装满了😓后来又捡到一个蛇皮袋,把垃圾装进去。有句话说得好:在户外,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我们去户外,真的应该把自己垃圾全部带走,美好的地方被污染,真的很心痛。垃圾拎起来有点重,两个队友发扬绅士风格👍,交替拎着,最后放在拉格客栈了。<br></h3> <h3>松林口出发前合影</h3> <h3>商务车送我们到松林口</h3> <h3>多雄拉山口</h3> <h3>多雄拉山口停下休息</h3> <h3>王蒙在作画</h3> <h3>王蒙眼中的多雄拉山口</h3> <h3>很大的迷雾</h3> <h3>爬山到多雄拉山口后,后面都是下坡了</h3> <h3>多雄拉山上走的都是石头路</h3> <h3>走坏的鞋子</h3> <h3>过瀑布(视频,可点击)</h3> <h3>多雄拉山垭口</h3> <h3>一匹骡子</h3> <h3>给黄春燕墓献了一束野花</h3> <h3>铜钱叶白珠<br></h3> <h3>一种浆果:荚蒾</h3> <h3>休息,吃午饭</h3> <h3>山上吃我带的舟山大虾,好美味啊,可惜少了一点啤酒🍻</h3> <h3>大树挡道,被锯开了</h3> <h3>捡垃圾,拎垃圾</h3> <h3>一个树洞正好容身</h3> <h3>拉格快到了</h3> <h3>拉格客栈,老板不在</h3> <h3>生火烤衣服和鞋子</h3> <h3>拉格客栈周围的风景,山上无数瀑布</h3> <h3>拉格客栈的骡子</h3> <h3>拉格客栈老板种的大棚蔬菜</h3> <h3>偷菜的小宋</h3> <h3>偷菜的大爷😄</h3> <h3>可爱的小牛,快从屏幕里钻出来啦😄</h3> <h3>山里采的蘑菇</h3> <h3>准备烧菜</h3> <h3>领队陆标正在烧菜</h3> <h3>陆标烧的菜</h3> <h3>拉格客栈的牛</h3> <h3>第二天:拉格-大小岩洞-汗密(28公里)关键字:原始森林、蚂蝗、烂泥路
今天要穿越原始森林,经过蚂蝗区。森林里风景超赞,到处郁郁葱葱,树干上长满苔藓,见到不少大树,树干很粗,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高大的松树挺拔高耸入云,植被很丰富,被称为''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一路上有许多黑色的大蝴蝶飞过。满目翠绿,不浓不淡刚刚好,偶尔的几声鸟叫清脆鸣亮,巴掌大的蘑菇随处可见,可惜不懂分辨,没敢采。一路都是烂泥路,我在军胶外面套了个鞋套,穿着踩烂泥、过小河,很不错,鞋子里面没完全湿,路比较滑,一屁股坐地上摔了3次😓,还好有背包垫着,不是很疼。登山鞋鞋底厚,更容易滑,同行的穿登山鞋的小伙伴也摔了不少次,小宋还直接摔下小桥,幸亏有树枝挡了一下,否则会被湍急的河流直接带到印度,非常危险。有人说墨脱的路走过后,世界上再也没有难走的路了,我深以为然。
下午4个小时都在蚂蝗区,一般吸在路边的树叶和草叶子上,它能感应到人的体温,有人经过,它们很快顺着登山杖或者鞋子爬上来,爬到腿上开始拼命吸血,吸饱了血的蚂蝗会变得很大,会自动脱落,不会钻进人的身体,但洗过血的地方会血流不止。我的下巴下面被蚂蝗叮了,发现时它已经吸饱了,把它摘掉以后血流不止,白色短袖染红了一大片😓,触目惊心~拍了照片。
上午穿越森林时还边走边拍照,下午过蚂蝗区时已经顾不得拍照了,一路拼命的逃,不敢停,停了就有无数蚂蝗顺着鞋子或者登山杖爬上来,如同僵尸一样,消灭一批,又源源不断的爬上来一批😓,要不断的检查,摘掉或撒盐,蚂蝗撒上盐后缩成一团,很快会从身上脱落。我的腿上一次发现了7只蚂蝗,还好都是刚爬上来的,没开始吸血,赏了它们一把盐,很快脱落了。后来我在腿上和袜子上都抹了盐,蚂蝗不再往腿上爬了。
下午4:35到达汗密,入住四海旅舍曾眼镜。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曾眼镜,墨脱徒步路上的传奇人物,非常能干的一个四川男人,14岁出道,去过不少地方,99年来墨脱,靠自己一点点从山外背东西进来,建成了四海客栈。他还是林芝地区野外营救队队长,在墨脱徒步事故中搜救过不少人。黄春燕事件他曾参与营救,在雪地扒了个雪窝让她不要离开,找人去救她,可惜后来黄春燕自己爬出来,失温而死。
喝了一点啤酒,听曾眼镜和队友们讲着墨脱徒步路上的生死故事,像在不同的时空穿梭。也许对着毫无瓜葛的陌生人,你才会撕掉身上所有的标签和伪装,才能畅所欲言,坦露心迹。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我看到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发现不同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多种可能,做自己才能更精彩。可惜,真正能做自己的人实在太少了……<br></h3> <h3>出发前的合影</h3> <h3>独木桥很多</h3> <h3>拉格出发后突然天晴</h3> <h3>穿行在原始森林里</h3> <h3>背靠大树好乘凉</h3> <h3>大树需4、5人合抱</h3> <h3>有一点阳光穿过原始森林</h3> <h3>原始森林里穿行</h3> <h3>大翅蓟<br></h3> <h3>森林里各种蘑菇</h3> <h3>森林里各种花草</h3> <h3>森林里穿越独木桥</h3> <h3>墨脱县到啦!</h3> <h3>还是被蚂蝗叮了</h3> <h3>曾眼镜的客栈</h3> <h3>烤衣服烤鞋子</h3> <h3>曾眼镜的厨房</h3> <h3>曾眼镜烧的菜,很能干,转眼工夫就烧了一大桌子菜</h3> <h3>喝酒聊天</h3> <h3>第三天:汗密-1号桥-2号桥-3号桥-解放大桥-背崩(32公里)关键字:蚂蝗、悬崖、塌方(最凶险的一天,要过蚂蝗区、悬崖区和塌方区)
早餐后8:00从曾眼镜处出发,他指导我们用足球袜包裹好,并一起拍了合影。我穿了三双袜子,一双棉质短袜,把裤腿包裹进短袜,外面又套了两双足球袜,把腿裹的严严实实的(有点难看,有损形象,但已经顾不得了😏),又在袜子外面摸了点盐,后来证明,这种方法不错,我腿上没有钻进蚂蝗,没有被咬。一起的小伙伴防护措施没做好的,最多有被咬几十下,蚂蝗吸饱血后会自动脱落,但会血流不止(有种说法是它吸多少,流多少,因为蚂蝗吸血时会吐抗凝血剂,所以血流不止)。几个小伙伴腿上鲜血淋漓,裤子很多地方被染红了。被咬的多的一个原因是今天的路两边都是密林,很多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昨天路很宽,两人并排走没问题),成群结队的蚂蝗就在路两侧的树叶上排队等着,一旦感应到人的体温,会迅速爬上来;另一个原因是今天的蚂蝗和昨天相比,不是一个量级的,如果用微博粉丝数来对比,那么昨天的蚂蝗是20万粉丝,今天的蚂蝗是9000万粉丝。
蚂蝗虽然吸血,让人觉得恐怖,但不致命(还有人拿蚂蝗来治疗血栓和痛风),老虎嘴的悬崖绝壁才是致命的。“老虎嘴”的得名是一条开凿于悬崖半腰山岩的栈道,形势十分险要,整个峡谷是一个典型的深V型峡谷,落差相当大。老虎嘴像是一段在石壁上凿出来的一条壁挂路,横切面像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多少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命丧“虎口”,路面大概仅一米宽,一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多雄拉河,掉下去就直接免费游印度,再也回不来了……现在悬崖的一面已经装上了护栏,但不少地方护栏已损坏,没有修补。而且这地方很容易摔跤,石壁上一直有泉水渗出来流到路上,路面上又全都是大块石头的下坡路,稍不注意就会滑倒,我在这里摔了二次,每次都摔个大屁墩,还好有登山杖支撑,没摔坏,没滑下悬崖。这里还要谢谢大爷的登山杖,我的两只登山杖都坏了,大爷主动把他的一只借给我,帮了我大忙。下次一定要买好的登山杖,一千左右一只的那种,关键时候可以救命。
这里有个小故事,同行的小段在过老虎嘴之前,戴的眼镜被树枝打下悬崖,我们一起找了很久没找到,他戴600度眼镜,眼镜丢了啥也看不清。所以走老虎嘴,他是凭感觉走的,最惊险的是他摔了一跤,差一点点掉下悬崖,幸好登山杖足够结实,卡在石缝里,他又借助登山杖爬了上来,登山杖都弯了。身上的蚂蝗也顾不得管了,所以到1号桥休息时,他身上抓下来几十只蚂蝗,腿上、身上好多伤口,染红了裤子😱
在到2号桥之前,又经过了2处塌方,塌方区域并不可怕,注意踩稳快速通过就可以,公路已经修到了2号桥。路上还碰到了负责修路的华东院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杭州的,还免费送了一瓶水给我,聊起来倍感亲切,负责人住五常,女儿居然在我们学校法学院读大二,真的好巧。
过了2号桥,走上公路,天气太热,经历了蚂蝗、悬崖和塌方后,有点走不动了,我只感觉肩上的背包越来越重,真想把背包扔了扔了,自己带的两瓶水、修路工人送的一瓶水都喝完了。一停下休息就不想走了,我强迫自己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不能停。终于走到3号桥,客栈老板开车来接我们啦,高兴的像见到了亲人!
看见伴随了我们三天的多雄拉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和江面上的解放大桥就知道,背崩乡到了。多雄拉河跟雅鲁藏布江汇和的地方河水颜色对比非常鲜明,一边是清澈的青色,一边是浑浊的土黄色。过桥,检查证件,检查背包,检查手机,检查相机,拍照留底,折腾了半个小时。解放大桥离印度仅几十公里,官兵们守护边关非常辛苦,他们去巡逻,经常被蚂蝗咬,我们徒步只被咬了两天,而他们要常年守护在这里,还要面临塌方、悬崖甚至雪崩的威胁,向他们致敬,非常不容易!
手机在解放大桥有了信号,自从有了信号后就一直响个不停,算是重回信息社会的标志。赶快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发朋友圈报平安。
下午17:35在背崩,入住徐老幺的客栈,客栈紧挨着兵营,经常可以看到官兵们紧张而辛苦的训练。<br></h3> <h3>我和曾眼镜</h3> <h3>看我裹的严实吧,虽然没啥形象,但安全,哈哈</h3> <h3>可爱的藏香猪</h3> <h3>路边树叶上的蚂蝗(视频,可点击)</h3> <h3>每走一段就清理一下蚂蝗</h3> <h3>我鞋套上的蚂蝗</h3> <h3>吸饱了血的蚂蝗</h3> <h3>蚂蝗就在路两边、头顶的树叶上等着,会下蚂蝗雨</h3> <h3>时不时要清理一下爬在身上的蚂蝗</h3> <h3>路边溪流里抓了一只小螃蟹,拍完照片就放了</h3> <h3>快速通过塌方区</h3> <h3>老虎嘴</h3> <h3>老虎嘴是原来部队官兵在悬崖上用炸药炸出来的一条一米左右宽的小道</h3> <h3>非常湿滑</h3> <h3>悬崖下面就是湍急的多雄拉河</h3> 不少地方栏杆坏了<br><h3><br></h3> <h3>1号桥终于到啦</h3> <h3>多雄拉河水很青</h3> <h3>路边的牛茄子</h3> <h3>塌方区附近遇到修路的华东院的工程技术人员</h3> <h3>在修的公路,走过损坏的2号桥</h3> <h3>湍急的多雄拉河</h3> <h3>第四天:背崩-墨脱(公路38公里)
早上先在背崩乡跑了一圈,寻找墨脱县背崩乡小学(这也是我这次执意来墨脱的原因之一),想亲眼看看现在墨脱的孩子是怎么读书的。背崩乡小学的前身是“墨脱县背崩乡上海印钞厂希望小学”,是上海印钞厂76岁的陈正老人带头捐建的,这所学校的建立起源于一次旅行。1993年,陈正老人第一次来到西藏,当路过林芝地区时,他深深为墨脱县孩子们求学的困难所震动,遂决定募资为墨脱建一所希望小学。1996年陈正老人再次进藏和当地政府协商捐建小学,回上海后他在印钞厂筹集到了60万元。1997年9月,陈正老人又一次进藏,以78岁的高龄亲自跨过了那段艰苦危险的路程进入墨脱(以当时他那种高龄,加上比现在还要更艰苦的条件,肯定非常非常不容易),并亲自监工学校建设,种种辛苦,无法言说。终于,学校在1998年建成,它坐落在墨脱县背崩乡,那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那里的孩子从此不用再走5天山路去林芝上学。
我去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早读,小一点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背乘法口诀,大一点的排队在院子里读书。向一位老师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很多从一年级要开始住校(门巴族孩子住的比较分散、最远的孩子要走8个小时来上学),相比而言,城市的孩子比他们要幸福的多。
昨天走了32公里山路,我穿着军胶,最后走路脚尖疼的受不了,每走一步都像有针在扎几个脚趾。本来想背崩-墨脱38公里也坐车,可是早上起床,脚趾不疼了,满血复活,我决定走去墨脱,虽然都是走公路,意义不大,但是我还是想努力完成全程徒步(3号桥-背崩没走的大概4公里)。我的背包让队友乘车带走了,仅带了个小包,带了一壶水,一点巧克力,就走了。一路上沿着雅鲁藏布江向上,风景还不错,就是太阳有点大。一路上好心人不少,有5辆小车,6辆摩托车停下来问我要不要搭车,我说,谢谢,要自己走到墨脱。
墨脱县在半山腰,最后几公里比较累,听着音乐才坚持走了下去。
走万里路,才回到内心深处……也许徒步本无意义,一千个徒步者心中会有一千个上路的理由。对我而言,探索自然,抵御恐惧,战胜自我,是我的收获。
相信所有到过墨脱的人,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身心感受,描述它的美它的艰难困苦。
墨脱徒步结束了,圆了我一个梦,但也同时开启了我其它的梦想。<br></h3> <h3>背崩乡</h3> <h3>背崩到墨脱的公路</h3> <h3>雅鲁藏布江上的一座桥,不是解放大桥</h3> <h3>昂天莲穿着紫色的小裙子</h3> <h3>看到彩虹了吗?</h3> <h3>雅鲁藏布江和多雄拉河汇合点</h3> <h3>墨脱县背崩乡小学</h3> <h3>孩子们在晨读(视频,可点击)</h3> <h3>一味中药:栝楼</h3> <h3>路边瀑布</h3> <h3>墨脱县城街景</h3> <h3>墨脱晚餐,他们几个中午吃了石锅鸡,我一个人在走路,没赶上吃😓</h3> <h3>墨脱特产:石锅</h3> <h3>墨脱县莲花公园</h3> <h3>捡了个宝,很开心😃左手拿的是超级大的柠檬</h3> <h3>扎墨公路上的蚂蝗路段,路边草上都是蚂蝗</h3> <h3>芭蕉,很好吃</h3> <h3>雅鲁藏布江峡谷</h3> <h3>两江交汇处,分界线很明显</h3> <h3>80K到52K之间的原始森林风貌</h3> <h3>亲水叠瀑</h3> <h3>公路就是这样被冲垮的</h3> <h3>致敬修路的工程技术人员</h3> <h3>我们走过的路</h3> <h3> 派墨公路还在修建当中,从墨脱西面的派镇直接修到墨脱,也就是我们此次徒步线路,多雄拉隧道已贯通,预计2018年底通车。派墨公路路况会比风云突变的扎墨公路更好,而且距离林芝市的中心八一镇更近,离林芝机场也更近,到时候扎墨公路就会成为一条辅路。</h3><h3> 派墨公路2018年底通车,同时还会建成一座水电站,徒步路线上的拉格客栈、四眼镜客栈、大小岩洞客栈将不复存在,这条经典墨脱徒步线路就会失去原来的意义,即将消失。致敬所有走过这条经典路线的人,致敬所有在墨脱徒步过程中失去生命的人,更加致敬在墨脱公路修建过程中失去生命的官兵和工程技术人员,大家都是勇者!</h3><h3> 墨脱徒步即将成为一张黑白照片,但它会一直存在于每一位走过它的人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