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参观券的回忆

何海林

<h3>1984年9月,陪妻儿回东北岳母家途经北京。住三机部招待所,熟人送我们两张中南海参观券,分外惊喜。</h3><h3><br></h3><h3><br></h3> <h3>自西苑门进入中南海,经“流水音”“水云榭”观“瀛台”。一路视野宽广,亭台楼榭金碧辉煌遥相辉映。尽显我国园林艺术古代建筑之高超。</h3> <h3>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南海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地,这里警卫森严,对一般人充满神秘感。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党中央胡总书记务实开明自信,为恢复重建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开放中南海部分区域,供人民群众参观游览。大大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那时没有“天眼”“安检”也没有“防火墙”“敏感词”。</h3> <h3>最令人期待的是丰泽园毛主席故居。</h3> <h3>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居住在这里,那时各级干部是没有私宅的,住房是按规定分配按规定收费的。毛主席在丰泽园的居所极简朴,这些我们在毛主席的工作生活照片上都能看到。</h3><h3>这里还陈列着毛主席用过的衣物,毛主席的<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简朴生活可见一斑,他的生活用品都极为普通。毛主席的一双皮鞋从1949年到1960年,穿了11年;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给他的一块手表,毛主席十分珍惜,一直地戴到临终;建国以后春秋两季一直穿的睡衣,补了几十个补丁,已经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换新;据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讲,直到去世,毛主席没有任何存款,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的遗嘱。作为泱泱大国的领袖,生活起居简朴如平民,以身作则并带领全党同奢侈浪费、贪污腐化行为作坚决斗争,开一代执政新风,令人敬仰,令人怀念。</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与那些高位拥权谋私腐败,家族爆发的“先富”相比,高下立判。</span></h3> <h3>毛主席工作热情是出了名的,<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毛主席一天工作多长时间?据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毛主席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开始休息四到五个小时,然后又开始继续工作,直到第四天早晨或者更晚。除非有重大活动,毛主席的作息规律一直是这样反复循环,在这四十八小时中,抛却吃两到三顿饭的时间,还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剩下的将近四十个时间基本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都要批阅文件。毛主席留下的批复、信件、文稿数量惊人。他把全部精力用于民族解放祖国建设。没有“闷声发大财”的阴损,没有“仰望星空”的逸致。</span></h3> <h3>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正是中国摆脱帝王时代,寻求民主科学建国复兴之路,多少志士仁人为寻求真理奔走呼号英勇奋斗,但绝大多数或误入歧途,或折戟沉沙,唯有毛泽东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开创中华民族新纪元。毛主席对中国的发展方向可能遇到的挫折有清醒的预测,并为防止挫折做过自己的努力。</h3><h3>毛泽东的智慧和谋略是跨越时空难以被人理解的。</h3><h3>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不是“共创”,不可“分段”。</h3><h3>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不需“践行”,不须“检验”。</h3><h3><br></h3><h3>除参观券照片,其他照片取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