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书一本,手中有茶一杯——金庸的悬念

兰若

<h3>兰若/ 我自己对武侠小说没多少兴趣。 我还在中学教书的时候,上课有个学生把一本课外书与课本叠在一起读得正酣,被我发觉没收了去。那是一本百花版的《书剑恩仇录》。当时金庸的书还出得很少,所以一下课还是把书还给了那个学生。 紧接着,电视台又开始播放香港的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我的一对侄儿侄女也就几岁年纪,集集不误,看得如醉如痴,以至于后来他们第一次见到电视里出现了白毛女,竟又惊又喜,连声高呼“梅超风”。 当年我们住在一个前后有两座四层楼房的小院儿里,住的多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一天楼下一位邻居来窜门,对着我们满柜的书感慨,因为他常常帮着照料一些琐事,为了表示感谢大同就把金庸的一套四卷本的故事借他去读。过了很久他才来还书,那套书已经变得又脏又烂,像一卷破布。他很难为情,告诉我们这套书已经被全院子的老人借来借去看了一个遍。 </h3><h3>第一次见金庸是在电视转播的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会上,他做评委。我还记得一个细节,一位聪明的辩手以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作论据,引来全场善意的笑声。金先生似乎很讷于言,却始终是微笑的,他的笑容里有谦和,宽厚,似乎还有一些狡黠,让人想起讲故事哄小孩子睡觉的老人慈祥的脸。 </h3><h3> 第一次看金庸的书完全是无奈。当时大同正读《鹿鼎记》,读得忘情忘事,昏天黑地,什么都顾不得了。我又不好不让他读,只是他从前往后看,我从后往前看,然后做不经意状随口说出故事的结果,使他大为扫兴。这一损招并不是我的发明,一个外国的笑话:有人坐出租车赶去看一个悬念电影,慌忙下车时忘了给司机小费,于是那位很不高兴的出租车司机冲着他的背影大喊:凶手就是那个警察! 没想到真的一试即灵。 我只真正读过金庸的一本书,是《连城诀》。故事的主人公被歹人诬陷入狱,历尽劫难,在狱中遇经高人指点,越狱,苦修,寻仇,最终雪耻的故事。情节听起来很像一部中国版本的《基督山恩仇记》。这里并没有说金庸是在模仿大仲马的意思,只因善恶情仇,因果报应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愿望而已。为什么选了这本书来读,因为这套是一册本,相对较短,再一个,主要的是那篇《后记》。金庸在其中写道:《连城诀》是在这件真事上发展出来的,纪念在我幼小时对我很亲切的一个老人。金庸用自己天才的想像替那个受了冤屈的老人圆了一生报仇雪恨的梦。 如果你看这本书时一定要读一读那篇后记,我私下里认为,后记比《连城诀》的故事更让人动情。<br></h3><h3><br></h3><h3>生活中最惬意的事情之一:眼前有书一本,手中有茶一杯。<br></h3> <h3>看看茶叶苏醒的过程。<br></h3> <p>茶和饼干。</p><p>来自安徽宣城的绿茶,清明未到,这就是明前茶了。此君有一很雅致的名字––敬亭绿雪。因为当地有敬亭山而得此名。</p> <p>茶和苹果派。</p> <p>信阳毛尖。非常细嫩的芽头,冲泡的时候要后投,玻璃杯先冲水,再放茶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