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ir="lt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EFEFF4;">经常会遇到很多初接触酵素制作的酵友问:酵素表面有一层白色的东西是什么,是不是发霉了?还能用吗?喝了一半的酵素上面有一层膜,晃一下就会粘附在瓶壁,正常吗?还可以喝吗?</span></h3><h3>
</h3> <h3>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关于这层膜的问题<br></h3><h3><br></h3> <p dir="lt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EFEFF4;">什么叫做酵素白膜?</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EFEFF4;">酵素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层粉状或者网状的物质,呈白色、奶白色或者稍微带一些食材颜色的膜,我们称为白膜</span></h3><h3>
</h3> <h3>发酵中为什么会有白膜
首先白膜的产生是陈酿酵素在进入酒化期和酸化分解期时,表面发酵液所含乳酸菌等益生菌遇氧气(空气)后分解为乳酸蛋白等代谢物,呈白膜状。正常情况下,表面所产生的白膜是无害的,是蛋白质分解物,并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还有对皮肤护理有帮助。
所以白膜多好少好没有绝对的量化标准。酿制陈酿时,表面发酵液通常见到的是一层半透明保护膜和少量的白膜。这种控氧状态是酵素发酵养护的最佳状态。<br></h3> <h3>部分水果在发酵的过程中是不起或起很少白膜的,比方说玫瑰花。我专门去做过检测,玫瑰花里所含的喜氧的乳酸杆菌这类数量比较少,所以它起白膜的机会会少些,然后有一些干性药材又会起的非常多,因为干性药材里面含的双歧杆菌这类的喜氧菌比较多,水果里面也会因为它含量的多而普遍的白膜会起多点<br></h3> <h3>第一是真的食材不容易产膜。
第二就是你从头到尾的发酵过程中,密封性跟控氧实在做得太强悍,导致整个过程是缺氧的状态。
第三可能就是你控氧太差,里面的活性菌已经全部遇氧,氧化分解完了。<br></h3> <h3>如果是斑点状灰黑色棉絮的形态,肯定是杂菌和有害菌,酵素就已经失败了。<br></h3> <h3>这个是坏的<br></h3> <h3>其实我们做酵素的时候,除了本身干净优质的食材之外,剩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温度环境和制作容器很重要!<br></h3> <h3>📢【酵妈妈】酵素桶的材质与技术
1⃣ 材质:
👉基础材料:最高等级食品级聚乙烯塑料颗粒为主要原料。
2⃣ 技术 👉纳米杀菌技术 可以在48小时内杀死有害菌,平衡有益菌。
👉中医五行养生技术 在桶底、桶盖、桶壁使用不同的磁场技术形成的五行图,可以是水果保持新鲜、发酵后养生效果更好。
👉抗酸化工法制成的还原酶溶液,可以促进果蔬快速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可使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更有易与身体吸收。<br></h3> <h3>酵素的发酵过程很复杂,影响的因素很多 ,即使条件完全相同的二瓶酵素,出现白膜的时间和几率也会有不同。
白膜不是判断酵素成熟的依据,它仅仅跟容器、材料、控氧有关。<br></h3> <h3>总体来说,对于水果酵素发酵时出现的白膜,伙伴们还是不用担心的。不同的食材白膜还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可谓多姿多彩。<br></h3> <h3>陈酿白膜,有的像宇宙星球,有的像活泼的小蝌蚪,有的像雪白的茉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