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庙随想

平原

<h3> </h3><h3><br></h3> <p class="ql-block"><b>年轻时读苏轼《留侯论》,对子房先生佩服不已,将其视为中国古代最聪明的人,并身体力行地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效仿之。</b></p><p class="ql-block"><b>几十年过去,终于有机会两次去汉中拜谒张良庙。其感受比年轻时当然深得多了。</b></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是07年夏,从青海湖回川,路过紫柏山,在这宁静而充满灵气的小庙里逗留良久。缅怀这位智者的种种事迹。与庙内一文化守护者相谈甚笃。离去时牢记庙中的两个字“知止”。</b></p><p class="ql-block"><b>时隔5年,2012年夏日从新疆回川,又过紫柏山。张良庙当然是必访之地。故人依然在,相谈依然欢。子房先生还是那么令人玩味,令人沉思……。</b></p><p class="ql-block"><b> </b></p> <h3><b>据说,儒家与道家对参与社会事务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儒家积极“入世”。哪怕到了无力回天的境地,也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孔明等人是其典型;道家积极“出世”。天下乱,社稷危时,可以挺身而出,当得英雄。天下治,及时退,隐姓埋名,趋利避害,不同人争抢胜利果实。做神仙去也。范蠡、张良是代表。</b><br></h3> <h3><b>吾辈也曾心怀天下,壮志凌云,也曾轰轰烈烈建功立业,也曾有那种改天换地英雄般的表现。并始终坚持:不争、不辩、不私、不党的原则。有功便让,便分享,有过便独担,便独当。虽时有小人使拌,却能独善其身。然而最终看到的是,无可奈何的东西太多,无力改变的事情太多,无言以对的人物太多。虽恨自己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改变这些,但知道什么时候该身退,什么时候“知止”。不再与这世道烂人破事纠缠,做一个“英雄神仙”般的张良还是可以的。积极出世---云游四方---深居简出----总比成天在网络上批批官、恨恨富、骂骂娘,哭哭穷好得多吧?</b><br></h3> <h3><b>如今退休了, 不想再效仿他人去发挥所谓“余热”,也不想舍不得身份金钱名利,继续做老工作狂。“英雄”怕是做不得了,做“神仙”便要尽弃附着于身上的赘物,如同《红楼梦》中“好了歌”所提到的一切。自问:可否?自答:逐步可!即随时间,做减法。归零为止。</b><br></h3>

张良庙

英雄

回川

紫柏山

知止

相谈

死而后已

神仙

鞠躬尽瘁

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