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欧三国之旅第一国,法国。
2018.8.9晴。 </h3><h3> 初秋是去欧洲旅行的好季节,我们带上行装随"广之旅"旅游团开启法瑞意12天的游历。乘坐国航从广州—北京转机再飞法国首都巴黎。经过十一个多小时飞行,于当地时间早上7:40分顺利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时差比北京时间晚六小时,北京时间己是下午两点了。
抵达巴黎后,办理完相关手续稍事休息后乘大巴前往巴黎凯旋门。</h3> <h3> 法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成员国。个性鲜明的法兰西民族以浪漫含蓄、幽默宽容著称。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兰西民族的精神理念。法国人对自然、人生、美酒有独特的享受,举世公认。</h3><h3> 法国的首都巴黎是最大的工业城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国际各种重大活动的重要会议场所。</h3> <h3> 凯旋门是巴黎的代表性建筑,历时30年才建成(1806~1836年),是纪念拿破仑1806年战争胜利而建。这是欧洲 100 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位于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道西端。它显露出罗马帝国的威严和雄伟气势。</h3> <h3> 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战神广场,该塔于1889年建成,现为著名旅游景点。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h3> <h3> 游览完埃菲尔铁塔,前往协和广场。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这片宏伟壮丽的广场被法国人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广场”。</h3><h3> 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h3> <h3> 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h3> <h3> 位于巴黎塞纳河中西提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也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1345年建成,历时要200年,现在除大钟之外其他已是重新修复过的。</h3><h3> 维克多.雨果所著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驼背老人卡西莫多确有其人,和那位吉普赛少女爱斯米拉达的爱情成为歌剧,电影和小说中动人的故事。</h3> <h3> 官方专业持牌华语导游 (黄导) 在讲解。</h3><h3></h3> <h3> 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h3> <h3> 巴黎圣母院内部景观。</h3> <h3> 从巴黎圣母院出来,登上了塞纳河游船。塞纳河横贯巴黎两岸风光美不胜收,巴黎的许多重要文物建筑都围绕着塞纳河两岸。乘坐塞纳河游船是一种美的享受。</h3> <h3> 法国艺术家Philippe Pasqua设计并制造了一个与真实尺寸相同的霸王龙雕塑,这个惊人的作品现在伫立在塞纳河上。 </h3> <h3> 乘坐游船游览塞纳河,各具特色的36座桥梁一座一座迎面扑来,使人目不暇接。</h3> <h3> 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是一座拱桥,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左岸的荣军院和埃菲尔铁塔地区,普遍认为是巴黎最华丽的桥梁,有世界最美的大桥之称。</h3> <h3> 岛上高耸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主教座堂,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h3> <h3> 耶拿桥(Pont d'Iéna)连接左岸的埃菲尔铁塔和右岸的夏乐宫。桥梁两端四个塔的顶端安置四个雕塑,右岸是一个高卢战士和一名古罗马战士;左岸是一个阿拉伯战士和一名古希腊战士。</h3> <h3> 尚蒂伊城堡:法国文化遗产桂冠上一颗璀璨明珠。城堡由大、小两部分组成,小城堡建于1560年左右,城堡主人的铜像就屹立在城堡的正前方。</h3> <h3> 我们此次游程主要游览了小城堡,这是入口处。</h3> <h3> 城堡主人收藏了大量名家画作。</h3> <h3>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1506年的木板油画作品:《奥尔良圣母》(注: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圣母像)。</h3> <h3> 古堡中有一个长长的厅,一面墙挂画,另一面则是风格各异的玻璃窗,窗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宗教绘画。</h3> <h3> 尚蒂伊城堡图书馆,珍藏着法兰西最后一位国王之子奥马勒公爵付出毕生心血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数万册珍藏书籍与彩色手稿,其中诸多是来自中世纪时期的孤本。</h3> <h3> 湛蓝天空下的城堡显得格外的美丽,犹如童话故事里的王国。</h3> <h3>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h3><h3>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h3> <h3>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玻璃入口。</h3> <h3> 卢浮官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h3> <h3> 《大宫女》,作者安格尔。</h3> <h3>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h3> <h3> “蒙娜丽莎的微笑”无疑是卢浮宫的一件镇馆之宝,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h3><h3> 随岁月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密莫测的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家称为“神密的微笑”。</h3> <h3> 大卫画家代表作之一《劫夺萨宾的妇女》1794-1799年,385X522厘米,油画。</h3> <h3>《拿破仑的加冕礼》作者大卫。
这是一个著名典故,在拿破仑的皇帝加冕礼上,拿破仑拿起皇冠戴在自己头上,然后拿起后冠戴在皇后的头上,这使得主持加冕仪式的教皇庇护七世感觉受到极大的侮辱,后来教皇庇护七世借故开除了拿破仑的教籍,拿破仑则把庇护七世抓起来监禁多年,直到拿破仑倒台。(加冕场地是巴黎圣母院)</h3> <h3> 由于卢浮宫藏品太多,要想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故只能匆匆一游了。</h3> <h3> 蒙帕纳斯大厦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商务楼),但却与巴黎市区的其它建筑风格不那么相配,既不美丽又不具特色。</h3> <h3> 在蒙帕纳斯大厦的顶层平台上俯瞰下的巴黎。</h3> <h3> 巴黎圣母院边的莎士比亚书屋,据说好多影视明星都在此留影。</h3> <h3> 有着罗马建筑风格的巴黎先贤祠,它的正面仿罗马万神庙建造。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h3> <h3>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h3> <h3> 歌剧院顶部左右各有一座镀金的形态各异的音乐女神雕塑。</h3> <h3> 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大的皇宫,她被称为 法国的“故宫、颐和园”,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是法兰西三代君王居住地,及尽奢华之能的装饰艺术,——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h3> <h3> 天花板上是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路易十四生平的油画,华丽至极。</h3> <h3>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h3> <h3> 路易十四大理石雕像(1638-1715年)。</h3> <h3> 从镜廊高高的窗户可以俯瞰广阔壮丽的庭院。</h3> <h3> 从巴黎乘坐TGV火车,前往被誉为"阿尔卑斯山阳台"的小镇-安纳西(火车行驶时间约3.5小时),抵达后游览小镇。</h3> <h3> 安纳西(Annecy)又译作安娜西,为法国东南部小城,位于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上萨瓦省,日内瓦以南35千米。安纳西地区有十三个自治市,是其管辖的三个行政区的首府。
我们来到了法国最美的小镇——安纳西,确切的说应该是欧洲最美的六个魅力小镇之一。曾经被世界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里还是属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大区的范围。</h3> <h3> 小镇的面积不大,只有4平方公里,人口现有5万多人。依山傍水,背靠阿尔卑斯山,南面阿安纳西湖。又有“阿尔卑斯山的阳台”之称,安纳西湖是阿尔卑斯山融冰山雪水形成的湖泊。</h3> <h3> 安纳西,距日内瓦只有35公里,一直以来都是瑞士的领土,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占领了安纳西,所以整座城市兼有着瑞士的风格和法国的浪漫。'</h3> <h3> 游毕完安纳西后乘车前住日内瓦。到达瑞士边境,仅由司机签了个字便过境,告别了法国,进入到瑞士(下一篇进入法瑞意之旅-瑞士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