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2018.8.20-30

健猴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领队——龙飞(后排左二)和团长——阿雄(后排中)于2018.8.14晚上,召集此次2018.8.20——30为期11天的“西藏之行”的一行11人,举行了一次极其及时而又重要的碰头会,通告了入藏前后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龙飞领队还反复强调了进藏前后的一个原则,即:战略上要藐视高原,战术上要重视高反,先低后高,先慢后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平(后排左一)方建(后排左三)国良(后排右一)卫平(后排右二)孝毅(后排右三);</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惠定、大康、老吴、卫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为本人学唱亚东的原唱歌曲《卓玛》</p> <h3>  2018.8.20晚上18:30我们一行11人来到上海新客站门前大钟下集合,准备搭乘驶向西藏拉萨的火车Z164。</h3><h3><br></h3><h3> 友情提醒:打开《美篇》浏览时,手指触屏往上拉,点击下放“展开阅读全文V”。若想放大看某张照片,就点击这张照片,然后点击返回,恢复原样。点开中间三角图,就能看视频,伴音自然停播。视频结束,若伴音没有,即点右上角的五线谱附号,伴音自然重播。若想看横看视频,点击右下角的横竖方框,想复原再点它,即可。</h3> <h3>  当晚八点十分,随着一声长笛,火车缓缓驶离上海站,向目标——拉萨挺进!</h3> <h3>  </h3><h3> 经过近30个小时的奔驰,火车终于到达了青海西宁站,我们迅速换乘了供氧火车,继续驶向拉萨。</h3> <h3>  第三天早晨的初升太阳。</h3> <h3>  过了“格尔木”,大家争相目睹沿途风光如画的美景。</h3> <h3>  戈壁滩上的藏羚羊。</h3> <h3>  羊群和牦牛群。</h3> <h3>  奔驰在戈壁滩上的各种车辆。</h3> <h3>  堵车是世界性的难题,不分国别和城乡。</h3> <h3>  突变的高原天气。</h3> <h3>  火车全程的膳食,都是我们自带的,不仅品种繁多、美味可口,而且吃剩有余。</h3> <h3>  经过近50个小时的长途奔驰,2018.8.22夜晚十时,火车终于到达了西藏拉萨火车站。</h3><h3> 早已到火车站迎接我们的导游——小李(女)和旅游专车(藏AL5665)很快把我们送到了“川蓬大酒店”入住。</h3> <h3>  2018.8.23上午,我们一行11人,驱车来到了“大昭寺”游览。</h3> <h3>  藏汉一家亲(右一是老吴)。</h3> <h3>  走出“大昭寺”后,我们逗逛了拉萨著名的“八廓街”。</h3> <h3>  而后,我们又前往达赖的夏宫——罗布林卡游览。</h3> <h3>  “达旦明久颇章”是达赖日常生活启居的地方。</h3> <h3>  下午,我们虽然已有两个半白天和三个夜晚没有休息好,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h3> <h3>  兴奋的团员们,整齐划一地做出了三种姿势,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h3> <h3>  布达拉宫的昼夜与彩色和黑白照片。</h3> <h3>  摄影:阿童木</h3> <h3>  晚上,龙飞领队援藏时的上海朋友刘老板(左)在家设宴招待了我们。</h3> <h3>  丰盛的菜肴。</h3> <p class="ql-block">  宴后,刘老板还带我们到拉萨设备一流的歌城“星光纯k”娱乐,让我们度过了入藏后第一个美好而又难忘的夜晚。</p> <h3>  2018.8.24上午,我们驱车前往西藏的江南——林芝。</h3><h3> 途中,来到了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幸运的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因高原反应而下不了车,上不了顶。可是,导游告诉我们29日才是真正考验你们的日子,将要到达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顶,然后,游览“纳木错(湖)”。</h3> <h3>  中午,途中简餐。</h3> <h3>  下午,来到了“色季拉山口”——4726米,远眺“南迦巴瓦峰”——7782米。</h3> <h3>  通向观景台道。</h3> <h3>  晚上,在“盛世家宴”与藏民共进歌舞晚宴。</h3> <h3>  录像:老吴</h3> <h3>  当我们在边喝边欣赏藏民的歌舞表演时,老吴却兴高彩烈地在台前,不停地在拍照录像(中间)。</h3> <h3>  当晚,入住林芝的“如林酒店”。</h3> <h3>  2018.8.25上午,驱车前往“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即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结合部地带。</h3> <h3>  雅尼水域结合处。</h3> <h3>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石碑。</h3> <h3>  大渡卡遗址</h3> <h3>  门巴民族村</h3> <h3>  下午,来到了中印边境的“南伊沟”自然风景区游览。</h3><h3> 晚上,回林芝“如林酒店”入住,并在附近吃石锅鱼店吃火锅。</h3> <h3>  2018.8.26上午,在从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游览了“西藏民俗第一村”——工布族(海拔3018米)。</h3> <h3>  屋内禁止拍照录像。</h3> <h3>  下午,沿途风光。</h3> <h3>  晚上,到拉萨后,龙飞援藏时的青海藏族——德拉一家人在拉萨著名的“甲木萨藏宴”酒店宴请我们一行11人,并请来了藏民歌舞队助兴,大家与歌舞队藏民一起载歌载舞,气氛十分轻松愉快!</h3><h3> 晚上继续入住“川蓬大酒店”。</h3> <h3>  2018.8.27上午,在从拉萨前往日喀则途中,路过了海拔4280米的“雅江河谷”。</h3> <h3> 在那里,藏民们摆放着许多鲜活藏獒,供游客们有偿拍照,大家不仅毫无惧色,还兴致勃勃地与凶猛地藏獒搀手并肩合影留念。</h3> <h3>  而后,我们又来到了景色秀丽的“羊卓雍措(湖)”——海拔4998米。</h3> <h3>  还路过了“斯米拉神山”——4352米。</h3> <h3>  “满拉水库”</h3> <h3>  傍晚,龙飞领队带我们来到了他援藏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江孜县,那时,他是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h3><h3> 这是在江孜宗山广场的合影,2004年此广场的建成虹口区政府援建了90万元人民币。</h3><h3> (左上图是那时他的助手——机要和打字员)</h3> <h3>  晚上,龙飞援藏时的朋友次旺——时任江孜县公安局长,现为日喀则市公安局调研员设宴招待了我们。</h3><h3> 席间,次旺局长十分风趣,不停地与我们开起玩笑,并用上海话与我们沟通。</h3> <h3>  这位藏族姑娘叫格珍,是龙飞援藏时认领的助学帮困对象,自其四年级一直资助到上大学,现已成家立业,是日喀则市公安局干警,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并已成为人之母。</h3> <h3>  幸福的格珍一家三口。</h3> <h3>  2018.8.28上午,在我们从日喀则返回拉萨途中,我们游览了“扎什伦布寺”。</h3> <h3>  2018.8.28晚上,方建在沪的朋友特意通过“布达拉宫”墙内的“滴特咖啡”老板,专门从旁边的“羌仓”炒菜,拿到咖啡园内长桌上,并制作了精致的点心和美味的咖啡宴请大家!</h3> <h3>  </h3> <p class="ql-block">  2018.8.29,导游说这是我们此行最艰难而辛苦的一天,路程时间长——来回14个小时(含游玩一小时);海拔高度最高“那根拉”——5190米。</p><p class="ql-block"> “纳木措(湖)”景虽美,但前往的有些路段实在太坎坷,坑坑洼洼,遇上八月的雨季,泥泞打滑,行程明显延长时间。</p> <h3>  “纳木措(湖)”中的“神龟”。</h3> <h3>  “纳木措(湖)”边的“卧牛”。</h3> <h3>  “纳木措(湖)”边的“羊群”。</h3> <h3>  挺进“纳木措(湖)”的散客。</h3> <h3>  天路</h3> <h3>  祝孝毅8.29和龙飞8.30生日快乐!</h3> <h3>  2018.8.30飞机回沪,重庆转机。</h3> <h3>  摄影:阿雄</h3> <h3>  摄影:邬卫平</h3><h3>雅鲁藏布江“水葬台”水葬:</h3><h3> 人死后,由水葬师把肢体剖解后的尸体一块一块的放到水中,顺水漂去,让鱼吃掉,使鱼生存,从而托生。水葬主要用于一些孤寡老人,还有一些没什么钱的穷人及八岁以 下的死去的孩子。西藏的老人是不吃鱼的,他们相信鱼吃死者的尸体,鱼的身上附着死者的灵魂。但是年轻人不听那一套。沿318国道的很多的饭店门前挂着招牌上写着:川味雅江鱼(雅江是不是雅鲁藏布江不得而知) 。</h3><h3> 土藏:人死后,用草席裹起来,或者赤裸地埋于地下。土葬主要用于身前有过犯罪,或是有传染病例如艾滋病、非典,大麻风,或是一些不属于正常死亡的人例如车祸、自缢等之类,这些人是要下地狱的,只能用土葬。<br></h3><h3> 还有塔葬——贵族人待遇,天葬、树葬、火葬等,想具体了解,可到网上查寻。</h3> <h3>  此次“西藏之行”,全程11天,全团11人,网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有没有高原反应。在这里,我们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有,但无大碍。</h3><h3> 全团11人,均为男性,年龄全超60,最小的60加5天(国良),最长的68(老吴)。除两位少许出了点鼻子血,少数人头两天没有睡好觉,其他人稍有头疼胸闷感觉,但均不影响正常游玩。</h3><h3> 导游说,你们这个团,是她近年来带团高反最轻的团,几乎没有,而且,还非常佩服我们天天能喝酒,抽烟,甚至到娱乐场所去载歌载舞。</h3><h3><br></h3><h3> 本《美篇》的制作,得到了参团游人的鼎力相助,不少影像都有大家无私提供,尤其是龙飞领队和阿雄团长以及老吴进行了仔细审核,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这里,一并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h3><h3><br></h3><h3> “西藏之行”感慨之“六最”:</h3><h3> 一,最幸运能成为以援藏三年、八次进藏的龙飞为领队和“青春歌友会”会长阿雄为团长的“西藏之行”旅游团成员之一;</h3><h3> 二,最自豪能亲临西藏拉萨,目睹布达拉宫全貌,并登入宫参观;</h3><h3> 三,最骄傲能到海拔5190米高度——“那根拉”不受高原反应影响;</h3><h3> 四,最难忘能在布达拉宫围墙内的“滴特咖啡”用餐;</h3><h3> 五,最感动龙飞领队不忘援藏时的好同事、好朋友,并专程前往战斗过的地方去看望他(她)们,送去礼物,尤其是他认领的女儿格尊,为祝贺她已为人之母,送去了红包;</h3><h3> 六,最愉悦能坐在火车上,透过窗玻璃,饱览祖国风景如画的大好河山。</h3><h3> 等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