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依旧·魂牵梦绕

冬满仓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兵心依旧——首都机场监护连</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魂牵梦绕——北京边防检查站</font></b></div></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北京边检站监护连老兵照片集锦</b><br></h3> <h3>  2018年8月1日,原监护连第三任连长<b>董振一</b>以老兵的身份提议,请大家将曾经在监护连的<font color="#1564fa">老照片</font>挂出来,制作一部<b>《北京边检站监护连老兵照片集锦》</b>。没想到,效果非常好,马上得到了各届老兵的积极回应。自此,一个以老兵为主角,以<font color="#ed2308">“<b>回忆当兵时光,叙说战友情怀</b>”</font>为主题的活动一发不可收拾。 纪念改开40年,其中也有我们的故事,也有我们那么多的第一次。</h3><h3><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北京边检站是以1979年底入伍的八〇年兵为基础组建的连队,当时执行监护任务只是一个排。随着北京空港国门旅客吞吐量的成倍增加,1981年正式成立监护连。</span></h3> <h3>  注:1980年元旦,首都机场候机楼(T1)投入使用,其外形模仿戴高乐机场;能达到每日起降飞机60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的要求。<b> 引子: 当你双手捧起那退色的军帽,你想到了什么?</b><br></h3> <h3><b>  李秀林提供这顶帽子。</b></h3><h3><b> 这是一顶世上最昂贵的帽子,因为买得起她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我们老兵的青春 。</b><br></h3><h3> 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这开花的年岁……<b><br></b></h3> <h3><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这是七十年代崇文区、东城区等征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入伍通知书。 &nbsp;</b><br></h3> <h3>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一张张陈旧的照片,回到当年的18岁,回到当年的小白楼,回到东卫星厅。当耳边响起那柔美的广播声:迎接旅客的请注意,由法兰克福飞来北京的CA932航班,已经到达本站。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Flight CA932 from Frankfurt to Beijing will arrive here at. 按照值勤表的安排,分别前往1号位、2号位、3号。<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1988年监护连</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指战员花名册</b><b>名单</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亭提供,1988年在任连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历届连部主官名单</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一、工作照:威武刚毅, 不卑不亢。</font></b><br></h3> <h3><b>  左起:马乃洪、田连军</b><br></h3> <h3>  这是首都机场的第一个航站楼。1958年投入使用, 是一座苏式建筑,号称“没有廊桥的机场”,还有人叫T〇(零)。后来,成为“专机航站楼”。也是北京边检站建站后第一批老兵的监护值勤现场。<br></h3> <h3>  北京首都机场一直是我国民航运输的重要枢纽。这里有一组拍摄于1959年4月的照片可告诉你。图片为当年首都机场的候机大楼。(组图摄影:摄影敖恩洪/人民画报)<br></h3> <h3>  那时的候机大厅,舒适、宽敞、洁净。<br></h3> <h3>  ·机场指挥调度塔台上,调度员正在专注地指挥着飞机的起降。<br></h3><h3> ·机场的餐厅里备有中西餐,为过往旅客提供了用餐的便利。&nbsp;</h3><h3> ·那个年代,机场里身着制服的服务人员。 </h3><h3> · 1977年机场内,停着一辆中国民航的飞机。你能说出机型吗?<br></h3><h3><br></h3> <h3>  中国对外交往的空中大门打开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在首都机场专机楼,出访或迎接外国首脑的来访。<br></h3> <h3>  董振一,1975年兵(北京边检站自主征兵第一届)。照片背景是专机候机楼贵宾休息室。他回忆时说道: 1974年底首都机场入出境旅客量接近10万。此时,北京边防检查站总兵力不足20人。由于值勤 人员紧张,边检站开始了自组建以来第一次自主征兵。他说:“那年征兵以特种兵的标准从北京城区征集应届高中毕业生,共102人,其中男兵87人,女兵15人,从此,边检站人数达120多人。”这批兵招的比较晚,是从已经招好的兵里面挑选的,属优中选优。<br></h3> <h3>  70年代初,小伙子们都想当兵,但最后能参军的为数太少了。并且让我们更自豪的是,是特种兵,还能在北京工作,心里着实地美啊! 七五年的兵,是北京边检站招的第一批兵,也是边检站的榜样标兵。是历届站首长赞不绝口的好兵,更是被后来几届战友私下竖大拇指的好班长。他们优秀的品质就是对待战友的真诚、并乐于奉献。要用一句话来说:他们对待新兵的培养是毫无私心杂念的“传帮带”,而不是打着个人“小算盘”的传授;他们对待战友是实打实的关爱,而不是假把式的关心;他们把战友情看成是一辈子的亲情,而不是一时一事的问候。<br></h3> <h3>  孙绪昌(从烟台边检站调入),1982年上任监护连。<br></h3> <h3>  监护连那时候没有勤务班车,连队的自行车也不是一人一辆,有那么几辆是去远机位执行任务用的。</h3><h3> 自行车很破,骑起来哗啦哗啦响,“七八个战士一起骑着上路,冬天的时候,棉大衣的衣摆被风吹得飘起来,车子一路乱响,简直像个武工队!”……… 。 这也有个好处,能做预报!那时候没有水泥路,路又不平,老远就能听见自行车行进的声音,在屋里只要一听到哗啦哗啦的声音,就知道我们的战士执勤去了或下勤回来了。”<br></h3> <h3>  吕学英(75年兵)、张亭(77年兵)、王兆国(后调入)、曹森林(81年兵)、来彦锋(83年兵)。<br></h3> <h3>  左起:张瑜、张亭。 &nbsp;</h3><h3> 北京边检站没有招七六、七八兵。张亭是七七年兵。在监护连摸爬滚打好多年,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八一年兵、还是八八年兵,都说他是连队的主心骨,士兵的贴心人。<br></h3> <h3>  左二:武建军,1979年兵,会吹口琴。<br></h3> <h3>  李建魁,1980年兵,监护连2排,8班。边检站篮球队主力。 北京边检站篮球队在机场地区联赛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自八〇年兵来到边检站后,为站篮球队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整个机场地区仍然保持并延续着打遍机场无敌手的好成绩。<br></h3> <h3>  左际宏(后调入北京边检站监护连)。 </h3><h3><br></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左上图左至右</b>:1980年兵合影,李建魁、陈国志、王富刚、宋明涛。</span></h3><h3> ·<b>右上图左至右</b>:1980年兵合影,宋明涛、李建魁、陈国志、王富刚。</h3><h3> ·<b>左下图</b>:连部干将在专机楼前合影。</h3><h3> ·<b>右下图</b>:八十年代连部合影。</h3> <h3>  标准的上绿下篮,六五式军装、国徽、檐帽、臂章、皮鞋。 &nbsp;<br></h3><h3> ★换装前的彩色照片:这是我至今为止第一次看到的六五式上绿下蓝、国徽、檐帽、边检臂章的彩色照片。</h3><h3> 想当年,彩色胶片不但贵,而且冲洗更难,要托机组到境外办理。由此可见,为了留住战友情的照片,其它的都不叫事了。</h3><h3> ·左下图1980年兵。左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穿军装者)</span>:李胜春,李秀玲,王建新,刘振东。</h3><h3> ·右下图左<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穿军装者)</span>:高学良。</h3> <h3>  左图:参军出发前在家留个影。VS右图:从学生到真正的军人。  &nbsp;</h3><h3> 郑伟,1980年兵。当年他18岁,明天报到。</h3><h3><br></h3> <h3>  上图左起:丁文、郭建国、袁书林。</h3><h3> 下图左:徐德春,右:王继勇。1980年兵。</h3> <h3>  周先军,1981年兵。上上下下的战友都熟悉,人缘老好了,小册子中有很多细节,比如:老兵的名字等,都是他做了及时补充。<br></h3> <h3>  1984年监护连炊事班的合影。左起张长顺(80年)、王竹啸(83年)、刘桂明 (82年)、王玺 副班<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长(81年)、周先军 (81年)。</span></h3> <h3>  上图:王玺,1981年入伍。 </h3><h3> 下图:袁书林(1981年兵)与张泉(1980年兵)合影。</h3> <h3>  李广亮、张维和在专机楼贵宾休息室门前合影(两位都是1981年兵)。</h3><h3> 以下为李广亮的原创:</h3><h3><b style="text-align: center;"> 《空港国门第一兵》</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少小离家赴军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苇沟集训练精兵,</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出操号声梦惊醒,</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门监护排头兵。</b></div></b></h3> <h3>  冯宝军、刘卫民(老候机楼内最早配置的是皮椅),从照片上看,两位的职业目光老深沉啊,看谁都怀疑,是不是偷渡客? 八一年的战友们,你们的故事只有自己说了,我编不出来。我个人总的感觉是:<b>重感情,有担当。</b><br></h3> <h3>  大家别忘了,1981年初,监护连有个生产班(排): 站姿排从左起:高京力、罗建忠 、吴晓轮、王继勇、胡建昌、韩立勋。 蹲姿势排左起:林可培、沙海民、林建平、蔡洪田、高学良。 ★马乃洪指导员回忆监护连各班的班长如下: “小白楼” 1班 蔡庆斌、 2班 武建军 、3班 候春英、 4班 马全耀、5班 马新悦、 6班 *** 炊事班:潘文华。 “苇沟” 7班 祝新运、8班 赵子英、9班 刘守信,副班长 孙卫国。炊事班王景会。<br></h3> <h3>  北京边检站招的兵,无论颜值、还是身材,个个都高于仪仗兵,必须的!<br></h3> <h3>  上图:来彦锋,1983年兵。(监护兵标配:83式武警军装、军帽、边检臂章、武装带、对讲机)。八三年兵,老强大了,不好妄加评价,只能说点感受。他们当年是监护连承上启下的骨干,责任重大。现在又是总站的栋梁。我下次出访登机时,别拦住我,多给点方便。<br></h3><h3> 下图左:杨献鹏,1982年10月应征入伍。经过三个月艰苦紧张而严格的新兵训练,1983年1月被分配到北京边防检查站监护连从事飞机监护检查任务。<br></h3><h3> 下图右:冯树强,1982年入伍。</h3> <h3>  牛志宏提供 (两张照片对比一下,1978年前,小白楼是联检单位的办公楼,有边检、海关、检疫等)。<br></h3> <h3>  ·1980年元旦启用水池。</h3><h3> ·潘文华,1980年兵。T1广场喷水池。 &nbsp;</h3><h3> ·某某年,监护连欢度国庆。<br></h3> <h3>  刘宝望,1980年兵,正在报告停机坪监护情况。 这张照片曾被很多媒体采用过,现收藏在总站档案馆。主要是因为它的职业识别度高,人物精典。 边检监护的重点是货仓部位。记得有一年(大概是1980年),民航货运有个员工隐藏在集装箱偷渡香港出境成功,后入港时被港移民局遣送回国。<br></h3> <h3>  潘文华,1980年兵。那个年代礼仪知识还不普及。注意:与女旅客握手不能满把攥,幸好这位旅客没挑理儿。<br></h3><h3> 1980年首都机场T1 东卫星厅登机口。</h3> <h3>  ·客舱、行李架也要仔细检查。<br></h3><h3> ·连部的班务会也是很严肃的。 </h3><h3> ·停机坪的监护任务是最辛苦的,风吹日晒、严寒酷暑。尤其是耳朵没有噪音防护,现在年龄大了后,听力器官都会出现功能上的障碍等后遗症。</h3> <h3>  上图:五四式手枪射击是边检站年度训练考核科目。</h3><h3> 下图:监护连小合影。</h3> <h3>  持枪训练,还能拍照,你那时候就有手机啊?<br></h3> <h3>  看看,这坐姿,绝对有当年讲武堂军人的老派风骨。<br></h3> <h3>  牛志宏提供的照片,</h3><h3> 上图左起:牛志宏、王竹校、郭彦彬。1983年兵。 &nbsp;</h3><h3> 下图左起:王雪辉、郭彦彬。1983年兵。</h3><h3> 眼镜片上的商标揭了吗?百度一下,是这样说的:在80年代初期,蛤蟆镜是一些赶时髦的青年人必备的一样东西。<br></h3> <h3>  这是八三兵刘少军。1984年在值勤,你看看,多么标准的军姿。 上图为瑞航 DC10;下图为国航。老图标-是国旗,现在换成凤凰。<br></h3> <h3>  连部干将:文书、通讯员等。</h3><h3> 左起:杨六海、陈玉军、刘洪彬、乔新杰(提供)。</h3><h3> 东卫星厅 平行梯(监护警卫区域,安检门后)。 注:我的地盘我做主。多牛,大摇大摆的吸烟,怎么了!?<br></h3> <h3>  上图:监护连勤务专用车。乔新杰(提供)。</h3><h3> 下图:潘文华,1980年兵。下点雪没什么,徒步也得上勤。</h3> <h3>  左起:王兆国、吴云。</h3> <h3>  乔新回忆说:1986年的5月3日,台湾中华航空的一架波音747货机由机长王锡爵驾驶,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5月6日,在中国民航的协助下,王锡爵驾驶这架波音747货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h3> <h3>  右图:新机场前留影。</h3><h3> 左起:乔新杰(提供)、董社敏。</h3> <h3>  乔新杰。照片背景是T1候机楼正南,穿行桥上。也叫滑行道。</h3> <h3>  左图:当年他们18岁。</h3><h3> 右上图:郝杰 1985年入伍兵(随便一站,就是基准兵的军姿)。什么叫基准兵:基准兵就是一个队列里的排头兵。<br></h3><h3> 右下图:王守宏,1984年兵。 </h3><h3><br></h3> <h3>  上图:郝杰、*** 小百科知识智力竞赛,监护连团支部参赛并获奖。<br></h3><h3> 下图:王守宏提供。第一排中间的是张振兴,八〇兵。</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二、生活照,各个都是张张笑脸</font></b><br></h3> <h3><b>  </b>上图:大家看看,监护连奖状挂满墙,喝茅台、小会餐,庆祝一下。</h3><h3> 下图右一:张青达,空港边防的队伍,怎么又去海上巡逻了?</h3> <h3>  下图:便装出行也潇洒,马桶包、喇叭裤…<br></h3><h3><br></h3> <h3>  上图: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br></h3><h3> 下图:战友 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h3> <h3>  80年、81年两届兵,模仿电影《侦察兵》,公路设卡,拦车郊游。 <b>左起:曹森林、张振兴、林可培、潘文华、郑殿贵。密云水库。</b><br></h3> <h3><b>  刘宝旺,1980年兵,优秀共产党员。</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三、永不磨灭的记号</font></b><br></h3> <h3><b>  下图:老式检查台</b></h3><h3> 李秀林提供,1980年新兵连一班排头兵。</h3> <h3>  宋明涛提供,1980年兵。<br></h3> <h3>  大家要想亲眼看到以上的实物,欢迎各届老兵参加2019年《北京边检站八〇年兵入伍40周年聚会》,一定让各位大饱眼福。<br></h3> <h3>  ·王永新提供,1980年兵。图片中白云分布,就像是个世界地图。<br></h3><h3> ·刘宝望提供,1980年兵。隔离区通行证。</h3><h3> ·王玺提供,登机证。</h3><h3> ·孙福强提供搪瓷杯。1980年兵。</h3> <h3><b>  于文提供礼貌用语(中英文对照),1980年兵。</b> </h3><h3> I'am Sorry “矮木叟瑞”,<br></h3><h3> where are you from? 伟阿儿 啊油 狗鹰? 恢复高考前,这是北外工农兵大学生用中文标注学英文的绝招。 10多年后,好像新东方开班时也这么教过。<br></h3> <h3>  359路,回家必坐的公共交通车。<br></h3><h3> 359路车队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共建单位。</h3> <h3>  我们的标识号。</h3> <h3>  ★裸体壁画事件 </h3><h3> 这是<b>潘文华</b>无意珍藏的,就一盒,共七张。听说,现在的拍卖价比较看好。 此套壁画分别安置在候机楼二楼的东、西餐厅和贵宾休息室。</h3><h3> 二楼的东餐厅有两幅壁画。东墙饰张仃设计的《哪吒闹海》,西墙是由袁运甫设计的《巴山蜀水》。</h3><h3> 二楼西边有两个餐厅,西北的厅内有两幅壁画,东墙饰袁运生设计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西墙饰由肖惠祥设计的《科学的春天》,西南餐厅的西墙饰祝大年设计的《森林之歌》,而贵宾休息室里的两幅壁画则分别是张国藩设计的《民间舞蹈》,另一幅是权正环、李化吉设计的《白蛇传》。</h3> <h3>  壁画群出现后一个多月,首都机场门前的广场上停满了载客前来参观的大巴,人们拥进裸体女人壁画所在的餐厅,迫不及待想看一下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说,在公共场合出现了裸体艺术,一时之间,全国上下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袁运生的这幅壁画。后来争论升温,《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的三个裸体被披上了一层透明的纱衣。甚至到1982年,此幅壁画前还立起了一堵三合板做的假墙,以此封住裸女画面。直到1990年,机场重新装修的时候此画才得以重见天日。<br></h3> <h3>  ★1980年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成立。 </h3><h3> 中外合资企业“001号”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投资双方分别为: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伍沾德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br></h3><h3> 右上图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批复通知,具有历史意义的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h3> <h3>  ★最后一个记忆符号该是外航机组和空乘了。<br></h3><h3> 新加坡的空乘服装相当特别,也是国际航空业中辨识度最高的,这套Pierre Balmain设计的马来沙笼可芭雅服装,集亚洲式的优雅与好客于一身,细细的衬出柔美旖旎的亚细亚风情。<br></h3> <h3>  日航每天一班,是大家都抢着上的航班,为什么?我不说,你也知道。<br></h3> <h3>  看一眼就想起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向日葵式的圆脸和《鲜花盛开的村庄》的600公分。 朝航的货仓总是装运大量的明太鱼和大蘑菇,哪味儿,扑满鼻。<br></h3> <h3>  美联航来了,大家都悄悄地去客舱看画报。当天晚上班务会,有人就要受到批评:今天又有人值勤时看画报,在外航看画报,要注意影响,翻二下就行啊,可是,有个别同志偏大不听话,总是紧盯住一页看,好几分钟都不翻下一页,怎么回事吗? </h3><h3><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1997年底,北京边检站在全国率先职改为出入境公安体制。</font><font color="#333333"> 2018年,全国武警边防部队全部退出现役,人员就地安置。 </font><font color="#39b54a">再见了,北京边检站的军营生活。</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ed2308">敬礼:我的监护我的连!</font></b><br></h3> <h3>  ★1983年边检站换制服。 此套橄榄绿军装也有个小故事,八十年代初,边防总局慕局长率队考察德国边防部队,就看好了这身橄榄绿,计划装备全国边检部队。没想到,此时,武警内卫、消防等也要统一制服,结果,不但把橄榄绿贡献了,而且全国边检部队也纳入了武警序列。<br></h3><h3> 以下是武警83式冬装。<br></h3> <h3>  这是武警87式服装,1988年,监护连参加分列式阅兵的合影。<br></h3><h3> 下图:分列式方队入场。<br></h3> <h3><b>  小白楼的故事</b></h3><h3> &nbsp;<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小白楼的今与昔</span>&nbsp;</h3><h3> ·2018年,来彦峰亲自来到小白楼,实地拍照。小白楼前唯一保存的板房,印证了当时生活的艰苦情景。 </h3><h3> &nbsp; ·小白楼年久失修的板房、雷达等,<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981年兵,冯宝军提供。</span></h3><h3> ·我的监护我的连,昔日的小白楼,人气旺旺的。 ·第五任监护连骨干小白楼前合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四、近年来战友盼聚会</font></b><br></h3> <h3>  要重逢,我挺身,《在此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岁月长河</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未来的某个美丽日落</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静静的你会想起我……</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恒的心在时空穿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友聚会 早已由不得我</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挺身 在此刻</b></div></b></h3> <h3>  老兵聚会,各个就像过年似的,那个高兴劲儿,都写在脸上,张张笑脸,都乐开了花……</h3><h3> 这是站领导在2018年8月的聚会照片,其中有三位老兵在监护连任职。<br></h3><h3><b> 左起:李洪平、蔡锡儒、张克悦、陆进功、杜建平、栾志坚。</b></h3> <h3>  以下这张照片是80年兵在2015年的聚会照片: 此次聚会是80年老兵空前的盛宴。一是新兵连六个班的老班长基本到齐;二是各届老兵代表多,有曾经关心、培养过我们的75、77、79年的老领导,包括女兵代表;也有支持我们工作的81年兵等代表。后来,参加此次的战友幸福满足感多,而没参加的遗憾多。 80年兵,现在正齐心协力筹备明年的活动。希望2019年(暨入伍40周年)大联欢时,得到各位首长、各届京内外老兵们的鼎立支持,同时,全体80年老兵期盼您的参与,恭候您的到来。<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1981年入伍老兵在北京大兴聚会合影。</b></h3> <h3>  监护连的战友们,不忘初心,兵心依旧,近几年来举办了多次聚会。<br></h3><h3><b> 在河南郑州与八四年河南兵聚会合影。</b></h3> <h3><b>  在山西大同与八五年兵聚会合影。</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八八年湖北兵聚会合影。</b></h3> <h3>  张连长:下次走访监护连战友,在群里通知一下,大家都想参加。<br></h3><h3><b> 在武当山与八八年兵聚会。</b></h3> <h3>  79、80、81三届老兵郊游小聚。 冯宝军,赵忠和,杨兆山,赵桂海,曹东披,王富刚,李建魁。<br></h3> <h3>  1981年兵,纪念入伍30年合影。 左起,张扩进,周先军,张维合,康荣军,王玺,宋达义,王海。<br></h3> <h3><b>  左起:马新跃、曹东波、李广亮、冯宝军、武建军。</b></h3> <h3><b>  2018年4月30日,八O年兵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聚会合影。  </b></h3><h3> 前排左一:罗建忠、柴如东、李波、于景山。 后排左一:山坡、林可培、李建魁、郑伟、杨德才、王永新、潘文华。<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五、结尾</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start;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b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战 友 》</b><br></h3><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是战友,就是不分你我,老酒管够,</b><b>是战友,就是血脉相通,兵心依旧。</b></div><b> 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起一阵阵 滚烫的暖流;喊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过一串串难忘的镜头。</b></h3><h3><b> 战友头碰头,功名利禄抛脑后;战友手拉手,知心的话儿说不够。过去,我们说“遇到困难找战友”,现在我们更要说“人生有战友,到老手拉手”。 Mi sol la mi sol la sol mi do re 预备唱: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感谢各届老兵提供的珍贵照片,在本小册子完稿之际,老连长董振一鼓励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美,只有精彩。 召集人:董振一 张亭 供稿人:监护连各届老兵 撰写人:潘文华 &nbsp;</b></h3><h3><b> 2018年8月31日</b></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京边检总站的历史沿革</b></div> 北京边检总站的前身是北京边防检查站,它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 1951年5月,公安部边防局组建了归其建制领导的北京边防公安检查站。工作地点为西郊机场。 1952年7月,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边防检查站。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北京边防检查站先后隶属公安军司令部、北京公安总队司令部领导。 1966年,公安部队番号撤销,其所属建制和任务全部移交人民解放军,北京边防检查站隶属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司令部领导。 1973年全国边防改制为人民武装警察,北京边防检查站先后隶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部边防保卫总局领导。恢复部队现役。 1983年6月北京边防检查站由公安部边防保卫总局移交北京市公安局,成立北京首都机场安全检查警卫部,纳入武警北京总队序列。 1985年9月,成立北京市公安局边防局,直接归北京市公安局领导。 1988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边防局和北京边防检查站实行局站合一体制,对内称北京市公安局边防局,对外称北京边防检查站。 1998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北京等九城市实行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国函〔1997〕76号),在北京市公安局边防局基础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退出现役,就地安置。<br></h3> <h3>@@@@@@@@@@@@@@@@@@@</h3><h3><b><font color="#ed2308"> 感谢各届老兵们的热情关心、支持与提供的珍贵照片。</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 2018年8月编制。</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