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篇》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嘉荫独立一团十一连纪念下乡五十周年大团聚

李麟

<h3><b><font color="#1564fa">   《满月》</font></b></h3><h3><b><font color="#1564fa"> 光阴似箭,转眼《大团聚》结束整一个月了!今天,9月7日,在《大团聚》的“满月”之际,我仅以此《美篇-文字版》,献给嘉荫独立一团十一连的北大荒荒友,再祝我们的《大团聚》获得了圆满成功!</font></b></h3><h3><b><font color="#1564fa"> 在此美篇中,纪录了荒友们在《大团聚》前对聚会的渴望,《大团聚》后难以平静的心情,都是发自肺腑的表述。编辑在这里,做为永远的回忆吧!</font></b></h3><h3><b><font color="#1564fa"> 第一篇为《大团聚》的开場白,最后一篇作为《大团聚》结束的小结。</font></b></h3> <h3>  <font color="#ed2308"><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嘉荫独立一团十一连纪念下乡五十周年《大团聚》座谈会开场白</b></font><b> -李麟</b></h3><h3> <b>2018.8.1</b></h3><h3><b>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哈尔滨筹备委员会的几位“滨花”和在座的各位哈尔滨知青,热烈欢迎杭州,天津,佳木斯及外地荒友,参加哈尔滨这次十一连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的盛会!哈尔滨欢迎你们!2016年我们成功的在哈尔滨举办了一次《欢迎回家》的活动,在会上大家就热情高涨,表达了对十一连组织纪念下乡五十周年《大团聚》活动的强烈愿望。今年年初,这种愿望越发强烈,沙江,崔达,李抗援等荒友在群里发了《倡议书》。3月3日,崔清洋发表了《关于50周年大聚会之我见》更是表达了这种愿望并具体到整个聚会活动的内容安排,给这次聚会的举行点了一把火。之后,小侯,周艳萍,姜训利,抗援,司玉英等荒友都积极响应,发出了呼吁,建议,表了决心积极参与,给了历届组织者以极大的肯定和鼓励。2018年3月13日刘秀芳偕侯淑琴,翟玉琴,王玉梅制定並在十一连微信群发表了大聚会活动《方案》。同日李麟根据《方案》中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建立了由13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微信群。届时《大团聚》活动正式启动了!李麟回国,5月7日开了5人会议,决定开始寻找活动场地。5月上旬哈尔滨的几个委员考察了几个度假村,考虑到环境,价位等因素,选定《富东度假村》作为这次聚会的主要活动地点。在这里要感谢黄彦,因为她的关系,度假村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替大家省了钱。 经过几个月荒友们的共同努力,8月1日我们独立一团十一连纪念下乡五十周年《大团聚》活动如期举行。首先要感谢哈尔滨的几位筹备委员会的委员这几个月的付出。大家都克服了很多困难。王玉梅有老母要照顾,她的母亲已经94岁高龄了,又很粘她;翟玉琴的先生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几乎到了必须住院的情况,但为了更好的迎接大家,大热天仍多次去考察路线;侯淑琴(女儿帮助制作接站牌)更是主动承担任务,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李麟为大聚会制作纸质相册,视频,主持《大团聚》各项活动放弃和从外地回来的儿孙相聚的时间,经常熬夜,更是操了不少的心。还要感谢各地召集人的大力支持,沙江为我们举行的以“致敬北大荒,不忘战友情”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策划了一台完整的节目,李保国为文艺演出创作了集体诗朗诵和节目连接词。各地荒友们积极报名,认真排练节目。杭州召集人刘陵美,曹行标每次都是帅先完成“任务”,积极配合。天津召集人薛彬,伊军,佳木斯召集人老初,清洋提供了很多我们需要的信息,给我们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特别要提出的是姜训利和巴学蔺。他们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家里有特殊情况不能前来参加我们的大团聚。姜训利印了100本自己写的《兵团往事》的文集提前寄过来,还为大会发来了祝贺视频。我们的纸制相册里面有180张头像。巴学蔺一个一个加上框,写上名字。有很多从集体像抠出来的头像很不完整,他一个一个的修,有的甚至要画上缺少的部分,去掉多余的部分,工作量相当大。老职工孙玉胜和甄锦章参谋(带病)兄弟携家人来看大家。崔达不远万里从国外专程回来参加大聚会。李水木为了文艺演出,从杭州背着重重的萨克斯来哈尔滨。还有很多荒友积极参与前期的筹备工作。彭传安,李婉萍认真联系安排嘉荫的吃住活动;纪淑娟(及女儿帮助制表,打印),韩晶(制作横幅),郭海文(缝制接站横幅),金延益,李桂珠,朱洪亮,耿宪春,陆彦萍等哈尔滨知青积极参与,主动“请战”,找工作做;朱索兰班长,李婉萍以前很少跳舞,这次主动参与,认真刻苦排练;韩晶上班,请假教我们跳舞,告诉老板这段时间以大聚会为重,。。。等等。在这里,向所有积极参与及到会的荒友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大家为了能参加这次聚会,都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就为能和大家见面,这就是荒友情。荒友们欢聚一堂,听见那熟悉的声音,看见那久违的面容,重温那一起生活过的日子,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句话“荒友一次,缘分一生”!</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i>《大团聚》前篇</i></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3月3日 崔清洋</font></b></h3><h3><b>《关于50周年大聚会之我见》</b></h3><h3><b> 1968.9.29日是我们赴边疆50周年纪念日。目前十一连的战友们都七旬左右了,这次大聚会基本为“绝响”。所以一定要办成“空前绝后”的一次盛会! “大聚会”时间以七月中旬至八月初为宜。 一、组织 “大聚会”设筹备领导委员会。 该委员会应以十一连荒友群牵头,由上次哈市聚会的筹备人员为基础组成。 。。。 二、活动日程 。。。2016年夏《欢迎回家》的战友聚会,在群主李麟及小侯、小芳,抗援、玉梅、淑娟等(其余记不清了)战友的积极筹备及无私奉献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都印象深刻,感动万分! 再次勇敢的站出来吧!大家支持妳们,感谢妳们! 众人拾柴火焰高!</b><br></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3月3日 于美国加州 李麟</font></b></h3><h3><b> 十一连的荒友们,因为时差的原因,才有空上微信。抗援和小崔的“二石激起千层浪”,群里太热闹了!大家对《五十年大团聚》活动的热情如此高涨!我作为十一连的荒友,也十分期待着这次大团聚的活动,作为东道主哈尔滨的知青,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定会积极参与组织活动。我想小芳,小侯也会一如既往参与组织活动,哈尔滨的知青这次也会拿出万分的热情欢迎各地荒友的到来! </b></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3月3日 侯淑琴</font></b></h3><h3><b> 念念不忘知青岁月,翘首以待冰城集会!我热切盼望着聚会的到来,希望我们大家群策群力,为集会圆满召开献计献策。我也愿意当一名马前卒,为本次集会贡献我的绵薄之力!我非常感谢李抗援,薛彬,司玉英,伊军,崔清洋,翟玉琴,王玉梅,王淑华等人对我的鼓励!</b></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3月4日 周艳萍</font></b></h3><h3><b> 兵团战友50周年庆祝活动是每一位战友热切期盼的聚会,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历次聚会所没有的。许多项目和形式都需要仔细斟酌,这就牵扯到许多方方面面。要想把一个百人的大型活动举办的很圆满也是很不容易的。参与组织策划和执行的领导小组成员会很辛苦和付出很多。我非常赞成以上战友们提出的各项提议和组织者人员,也希望更多有能力的战友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把这次盛会举办的圆满成功!也非常感谢为这次盛会所付出努力和辛苦的所有组织策划的战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谢谢!</b><br></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3月4日 姜训利</font></b></h3><h3><b> 支持请洋的倡议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荒友们对这次聚会的重视和企盼,期待这次人生的唯一次大团圆成功举行。感谢为这次聚会,组织操劳的战友!我今年身体不好,不能为荒友们尽力了,不过,我支持大家的工作,把身体养好,今年秋天我一定参加。去年我把我写过的微信文章印了本小册子,做为纪念下乡五十周年的礼物奉送给大家,也不知荒友们会喜欢吗?</b></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3月4日 沙江</font></b></h3><h3><b> 春节一过,转眼就是三月,离团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些天,战友们为五十年聚会开始燃烧的热情之火越来越旺了。感谢燃烧热火的战友们!今年的聚会不同以往。人生之路尽管漫长,又有多少人能在走过半个世纪之后还这样的渴望相聚。现实的问题是,我们都老了,四地战友会聚在一起还真不容易。100左右的人吃、住、活动、交通、安全,还要去嘉荫,确实不容易。好在十一连战友们的热情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差的,上两次的成功聚会就足以证明。我虽然腰病在身,但我愿意为这次聚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b><br></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5月31日 姜训利</font></b></h3><h3><b>《梦回那个年代》 &nbsp;夜里一觉醒来,想起过去的往事,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起来,写一点字,以示纪念… … &nbsp;多么熟悉的身影,仿佛就在身边。 一个个难忘的名字,铭刻在我们心间。 一张张笑脸, 一幅幅依希记起的容颜, 把我们带回到四十九年前。 那时,我们风华正茂, 血气方刚。 稚气的脸上带着迷惘和渴望。 我们憧憬着未来和理想。 晚上,大家挤了滿滿一炕, 昏暗的油灯下,写封家书。 把平安的信儿捎向远方。 苦累思乡的话从不言讲, 惟有祝愿父母二人身体健康, 我们同劳动,</b></h3><h3><b>我们同流汗, 我们同学习, 我们同批判。 黑夜里,我们手握钢枪巡逻。 冰天雪地里,我们拉练站岗。 村边的野狼瞪着闪着綠光的双眼。 哀嚎着向我们示威。 凄历的北风卷着雪花, 呼啸着拼命撕扯着我们的衣衫。 我们无所畏犋、我们一往无前,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毛主席的话儿牢记心间。 我们同甘共苦,我们同命相怜。 我们荣辱以共,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同饮一井水,我们同吃一锅饭。 在朝夕相处的曰子里,我们是形影不离的伙伴。 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 我们一同忍受酷署严寒。 我们已没有了初到时的青涩, 我们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我们不畏艰苦,我们不惧困难。 我们变的坚强,我们也很勇敢。 因为我们深深的知道, 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能自己往肚里咽。 我们不分高低,我们没有贵贱。 大家直呼其名,坦荡赤诚相见。 我们亲如兄弟,大家都发一样的工钱。 斗转星移,曰月轮換。 我们等到了返城这一天。 离别那一刻我心潮激荡, 心中充滿,了留恋和稠怅。 我留留恋这里的青山和绿水, 我留恋无边的田野翻麦浪, 我留恋天高云淡南飞雁, 我留恋食堂里飘出的馒头香, 我留恋养育了我十年的黒土地, 我留恋乡亲们亲切的面容和笑脸。 再也听不到知青们的欢声和笑语, 见不到人欢马叫,热火朝天大会战。 捧一把泥土热泪流, 泥土的芬芳沁心头。 搓一穗麦粒口中尝, 今年丰收已在望。 千言万语道不尽, 难舍黑土地上一片情, 再多词汇表达不尽火一样的热衷旸。 十年历程恍如梦, 一夜风吹各西东。 意志信念经磨砺, 而今鼓勇再前行。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 我们时常想起魂牵梦绕的十一连, 那里有我们的青春, 土壤里有我们的血汗, 北疆的风雪冰封了我们的魂魄。 十年风雨锤练了我们的肝胆。 我怀念那里的冰雪世界, 我怀念山村上空的袅袅炊烟, 我伓念淳朴的民风夜不闭户, 我怀念那里的人们勤劳良善。 三十年改革开放风云骤起, 再也见不到远方那清贫恬靜的世外桃园。 那里是我心底里的一方净土,</b></h3><h3><b>那里有我无尽的眷恋和思念。 我仿佛看见战友们向我墁慢走来, 我好象听见知青朋友们亲切的乡音在呼唤。 往事不堪回首, 而今更忆当年, 战友情深如海, 卷卷情意无限。 我们的名字已经载入历史史册, 史册上记载着我们难忘的一篇。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知青。</b><br></h3><h3><b>2017年</b></h3> <h3><b><font color="#ff8a00">2018年6月11日 女艺节目出台(初稿) -沙江</font></b></h3><h3><b> 各位战友:根据前段时间大家的推荐、自荐和报名的情况,现将节目与参演人员名单发上来,作为这次文艺演出节目单(初稿)。 1. 大合唱: 《北大荒人的歌》</b></h3><h3><b>表演者:全体 领唱:王淑华 指挥:沙江 2.集体诗朗诵: 《寄语兵团战友》,作者:李保国 表演者:崔清洋,曹行标,马捍东,薛彬 3.合唱: (1)《我是一个兵》 (2)《打靶归来》 表演者:十一连杭州知青 4.男生独唱: (1)夕阳红 (2)滚滚长江东逝水 演唱者:王闯 5.舞蹈:(待定) 表演者,黄彦 6.戏曲联唱:候淑琴《梨花颂》,魏芝华《梦北京》,刘相才:红灯记选段(待定),王淑华《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7.舞蹈:《牵手》 表演者:韩晶,黄彦,夏秀清,李麟,候淑琴,马捍东,翟玉琴,王玉梅,李婉萍,程卫萍,朱索兰等 8.男生独唱:《青藏高原》 演唱者:徐宝发 9.男女生二重唱:曲目待定 演唱者:王淑华/王闯 10.舞蹈:(待定) 表演者:尹端木 11.夫妻对唱:《红尘永相伴》 演唱者:胡仲明夫妇 12.儿童独唱:《宠爱呀》 演唱者:向梓毓(于秀清孙子) 13.越剧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 演唱者,戴建敏(特邀) 14.舞蹈:(待定) 表演者:夏秀清 15.女声独唱:《草原夜色美》 演唱者:王玉梅 16.诗朗诵:《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表演者:于秀清 17.男生独唱:《我们这一辈》 演唱者:沙江 18.女生独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演唱者:郑晓彤 19.萨克斯演奏《命运不是辘轳》,《天边》 表演者: 20.小合唱《难忘今宵》 演唱者:天津知青,佳木斯知青 21.结尾曲:《今夜无眠》 表演者:胡仲明及全体演员,萨克斯伴奏: 主持人:李保国,李振中,李麟,候淑琴 舞台监督:韩晶,王玉梅,纪淑娟,翟玉琴 统筹:沙江(负责整台节目的策划,统筹) 执行:侯淑琴(配合沙江负责联络演出人员的节目,音乐U盘,服装等事宜的落实)。</b><br></h3> <h3><font color="#ff8a00"><b>2018年6月25日 </b><b>李麟发整个活动安排(初稿)</b></font></h3><h3><b> 十一连的荒友们,早上好!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大家期盼的《大团聚》的时刻了!到目前为止己有90多人报名。这大概是我们回城后,十一连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大团聚了,十分期待! 现将《大团聚》大概活动时间安排通知如下: 2018. 7. 31 外地荒友入住宾馆(地点另行通知)。 2018. 8. 1 早餐后集体乘大巴去度假村,报到,分配房间,见面交谈;午餐;下午座谈会;晚上排练,荒友自由交流,篝火晚会。住宿度假村。 2018. 8. 2 上午节目彩排,自由交流;下午/晚上文艺演出;联欢,篝火晚会。住宿度假村。 2018. 8. 3 集体乘大巴去哈尔滨大剧院(2015年唯一获世界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很美),湿地,渔村午餐。下午回市内,自由活动。 2018. 8. 4 早去嘉荫的荒友集体乘大巴启程。下午遊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汤旺河林海奇石国家森林公园,晚住宿汤旺河。 2018. 8. 5 前往嘉荫县,参观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恐龙发源地,车程约1.5小时),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号称“东方小九寨”,车程约0.5小时),晚入住嘉荫农场。 2018. 8. 6 嘉荫农场集体活动(参观,和老职工座谈,小节目演出,和老职工共进晚餐)。 2018. 8. 7 上午嘉荫农场自由活动,午餐后集体乘大巴返哈(车程约7小时)。 我们《大团聚》的内容非常丰富,五十年后再团聚,让我们在一起痛痛快快,快快乐乐地欢乐一把吧! 大家有什么建议,需求,不清楚的地方可和各地召集人提出。各地召集人汇总,和筹备委员会相关人员商议。</b><br></h3> <h3><font color="#ff8a00"><b>2018年7月10日 </b><b>哈尔滨知青动员会</b></font></h3><h3><b> 今天十一连的哈知青欢聚在一起,交流,畅谈,欢歌。先是由李麟,小梅,老翟分别简单介绍了整个筹备过程,活动安排,人员报名情况,接站事宜等,然后小侯作为哈尔滨知青的召集人讲了这次大聚会的意义,号召哈知青象迎接家里的客人一样欢迎外地荒友的到来。荒友们都表示一定以积极热情的态度积极参与,携手共同把这次大团聚搞好。最后大家还唱起了过去的歌,确定《大团聚》小合唱的曲子。最后合影拍照。</b><br></h3> <h3><font color="#ff8a00"><b>2018年7月31日 </b><b>于秀清</b></font></h3><h3><b> 親爱的战友们今日的分别是明日相聚的期待。 曾记得50年前是毛主席挥手号召知识青年屯垦戍边,来到祖国的边彊,在这片黑土地上撒下了四地知青战友革命友谊的种子,又是黑龙江水的乳滋滋润了我们这颗种子发育成长。结下了这硕果累累的战友情谊。 只要不忘记过去,那我们就会记得零下40几度寒风凛冽的冬季,满眼的冰霜,一根根的银须,狗皮帽子下的童娃之脸。 只要不忘记过去,就会记得边塞酷热的夏季,一个纸盒三个瞎蒙,粘满全身的蚊虫,轰也轰不走,满身的疙瘩痒的钻心。 只要不忘记过去,就会还记得锄头柄在你手上磨出多少血泡。一眼望不到边的麦苗几天都铲不到头,脸上的汗水流成小溪,汗谪落在地上都能摔成八半。仰望天空那流下的不止是汗水,还有心酸的泪水。 只要不忘记过去,就会还会记得扑山火被烧燋的眉毛,冬天晨炼被凍黑的手指,冬季山上打柈子被倒下的树木带走的战友的生命。 只要不忘记过去,就还会记得在荒草甸子上牛羊的叫声,猪圈里猪哄食的憨声,请晨的鸡鸣狗叫声,甚至你还会嗅到食堂里飘出耒的抄菜声,盖房子的打夯声,伐拌子时的“顺山倒"的叫喊声。 只要不会忘记过去,就会还记得春节大会歺时那大碗酒大碗肉,那欢乐的歌声和永不消停的吱吱喳喳的吵闹声,更不会忘记劳动完抗着锄,迎着西阳回连队"战士打归来"的雄壮嘹亮的歌声,声声振耳,慕慕振心。</b></h3><h3><b> 我们不会忘记的是那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磋砣岁月,我们没有怨,设有恨,有的是骄傲自豪。因为我们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辈人。 今天,50年后,我们四地知青相聚一堂纪念和倾诉垦屯戍边的当初,是一个多么有重大意义的回顾和纪念,让我们的欢声笑语再一次载入史册,永远绽放着革命青春的光芒。 親爱的战友们相聚后的分别是难舍的,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知青战友的情谊,那我们就是相思相牵永不分离的。虽然我们分别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天格一方。隔不断我们战友重如泰山,深如四海的情谊,我们的战友情,兄弟情,姐妹情如盛开的百花,永远散发着蝶情的芬芳。展現出这一辈知青的风彩和倩丽,活出这一辈人的精彩,让健康和微笑永伴。期待六十年,七十年,一百年我们再相聚!</b><br></h3> <h3><font color="#ed2308"><i><b>《大团聚》后续篇</b></i></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7日 曹行标</font></b></h3><h3><b> 再见,嘉荫!再见,亲人们!尽管我们有许多不舍,还是要和你们挥泪告别………</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7日 李抗援</font></b></h3><h3><b> 50年后的嘉荫独立一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面我曾经发给你们,我们参观11连队农业大型设备,真是先进,宏伟壮观!国家很支持农业的现代化的现在化,为他们贷款、赞助、分期贷款地购买大型设备,尽管他们目前背上,上亿元的贷款,但是先进,国际品牌的大型设备,使农场职工一年365天的工作量,三天的时间,满载而归,这三天就是:第一天,你需要像播种机的驾驶员告知你需要种什么!第二天:你需要同除草机的驾驶员通报一下:你家的地在什么地方。 第三天:秋收时,你需要告诉:收割机去你家地里收割庄家。几个小时后,你就可以直接去银行取钱了! 这是大型设备厂的领导(廖志奇的大儿子)为我们讲述的。 这次都是我们的老战士新一代的农垦人接待我们的。联欢,座谈,参观,荒友们久久不愿意离开!离开嘉荫的时刻,大客车启动了,全车的荒友都是含泪告别,浮想起50年前来嘉荫独立一团的情景,亲身再次回到嘉荫,对黑土地的眷恋!我身边的邱志军,喂奶牛的薛妹,已是泪流满面,涕不出声!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大城市,那里有美丽的松花江,太阳岛,马地提尔国家的知名品牌,历史性建筑……没有打动荒友的心,而是去了偏僻的地方嘉荫独立一团,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心里要的是:当年的感觉,当年的情!</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7日 马汉东</font></b></h3><h3><b> 为抗援的贴子点赞👍,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嘉荫。五十年前我们一群少男少女,怀揣梦想离开学校,来到北大荒,那時我是多么恨那里,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吃的很差经常冻洋白菜豆腐汤,所以時至今日战友还记得我每天拿个大茶钢冲奶粉。泡动物饼干。那诗時迷茫,愁畅不知未来在哪里。但当我走出北大荒,又是那么留恋,几十年来多次梦见十一连队。今儿终于梦想成真了,但已物事人非了,我们每天排队吃饭的大食堂没了,宿舍没了,老井没了⋯站在哪里我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然而回到第二故乡我们已经不在年轻。我们人生最好的时光留给了嘉荫农场,还好我们都还能亲眼看今天的嘉荫,但那些逝去的战友,他们将永远长眠在那里。还有回城后逝去的荒友,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再看一眼嘉荫天翻地复的变化,今儿的嘉荫农场告别了人工割豆子的原始劳作。一切都机械化,从播种到收割,一共三天搞定。参观了农场的机械设备,站在那里我无限感慨……当年要是有这些先进的设备,多好啊但時老不能倒流,社会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我们赶上了一个大发展的時代。我们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以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携,所以我们都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好好活着,一个也别掉队,到八十岁时让我们的儿孙组团,推着轮椅再次回嘉荫。</b><br></h3> <h3><font color="#b04fbb"><b>2018年8月7日 </b><b>刘相才</b></font></h3><h3><b>《渔歌子》 一九七一年 泪洒虹桥何日还? 丹心一片问青山。 知我意,感诚天, 春风又渡玉门关, 和十一连老职工,战友今曰依依惜别之情,真如同当年的离别。</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8日 薛彬</font></b></h3><h3><b> 《难忘今宵》一曲,表达了我们津佳战友的心声。但难忘的何止是今宵,是今晨,是今午,是我们的北大荒情结,是我们牢不可破的战友情。那场面,那话语,在眼前,在耳边,一幕幕,一声声,催人泪下,令人难忘!!!</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8日 李水木</font></b></h3><h3><b> 据转业兵老同志介绍,六十年代转业来到十一连的转业兵有八十人,至今大部分巳经离世,现在还存世的只有十八个人了。他们为了屯垦戍边,保卫祖国,服从命令听指挥,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艰苦创业奋斗一辈子,最后把自己的白骨统统埋葬在这把黑士地里,想起来怎么不令人唏嘘,怎么不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兵就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衷心祝愿还存世的老兵们多多保重身体,合家幸福!,</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9日 王淑华</font></b></h3><h3><b> 想当年,我们曾经一起生活;一起战斗。虽然年少,生活长识浮浅,但是,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开会,一起睡觉,青春的岁月,都献给了北大荒……艰苦的生活,磨炼了我们;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畏艰辛!我们这一代,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一代,忍辱负重的这一代,不会再有。</b></h3><h3><b>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心潮澎湃,看看那些老荒友,健在的己不多,看看我们这一代,也损失惨重,忠心祝愿现在的你我他(她)活好当下,快乐前行,下次聚会,不要掉队!</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9日 郑岗</font></b></h3><h3><b> 亲爱的战友们:我们已平安回到杭州。对此次回哈尔滨、嘉荫《大团聚》之行,我想说的两个字就是感谢!感谢筹备组冰花们辛勤的付出和精心安排,尤其是侯淑琴的全程陪同,十分劳累!感谢其他哈尔滨战友的尽力协助!感谢李抗援和马汉东为大家的健康操心,抗援还自费买药给需要的战友! 感谢原十一连的老战士及他们的家属子女热情的欢迎和招待! 感谢哈尔滨战友的盛情接待和浓浓的战友情谊!……说不完的回忆,诉不完的战友情!热泪盈眶,今世难忘! 愿战友们个个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相逢在下一次聚会!</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9日 崔达</font></b></h3><h3><b> 因为我的腰伤。没能坐大客车和荒友们一起赴嘉返哈。我们的荒友彭传安和陈云带领荒友二代,程龙海,程江龙,刘金才,刘桂荣(我的二中学生)。对我和老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接送我们从汤旺河到嘉荫农场。其实在连队里,和“小彭”,陈云并没有很多的接触。这些荒友的二代当年都是孩子。他们的这样真情对我们的照顾。也只能是我们五十年前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产生的荒友之情。这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越来越浓。为了追求我们的理想生活,绝大多数的知青,离开了嘉荫返回了城市。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拼搏。你们也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继续留在嘉荫,继续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征程,继续拼搏。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你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几十年的拼搏把嘉荫建成了这样美丽,和城市没有多少区别,楼房平房。各取所需,各住所好。吃着没有污染的食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明媚的阳光。这些大城市和你们是无法相比的。你们真正走进了小康社会。在这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你们是我的老师,是我的榜样,我向你们致敬。你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北大荒人的精神。参观大机械,通过小廖的介绍,我们看到了新一代的北大荒人,他们前程无量。他们继承了老北大荒人的精神,又有了现代化的知识,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最后祝愿嘉荫的所有的荒友和荒友的新一代和你们的家庭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让我们再相聚!</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9日 曹行标</font></b></h3><h3><b> 我虽然已经回到了家里,但赴黑龙江参加知青下乡五十周年大聚会,内心还是不能平静。在哈尔滨,许多战友为了聚会顺利进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组委会的战友从策划到落实,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候淑琴累得都说不出话来,接待组的翟玉琴,李桂珠,为了让外地战友少遭罪,冒着酷暑到车站踩点,熟悉路线;在度假村,为了战友的健康、马汉东,李抗援自费购买药品,跑上跑下给战友看病;在嘉荫,彭传安,陈云不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老职工,甚至老职工的后代和我们座谈,互叙衷肠;当分别的那一刻终于到来的时候,战友们和老职工相拥而泣,泪不成声…………,听陈树玉说,我们的大巴开出很远了,送行的人们还是迟迟不愿散去!父老乡亲们,请你们保重身体,我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9日 崔清洋</font><br></b></h3><h3><b> 五十周年大聚会已完美谢幕。回到家里,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杭州、天津、哈尔滨、佳木斯近百名荒友报名参加聚会?最后成行近九十人,九成啊!我想明白了,这是“荒友情”! 试想当年,如中、苏全面开战,位于嘉荫县黑龙江边的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们,手持“三八大盖”、“七九”、“汉阳造”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使用过的步枪,面对苏联军队打不穿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组成的钢铁洪流,我们能活下来几个?恐怕生还者也被抓去西伯利亚做苦役了!所以说,我们是经历了面对生、死的考验!我们的荒友情是“生死之情”! 五十年啦……,能不想嘛,能不想见面问一声“你、妳还好嘛!”。 感谢冰花们为杭州、天津、哈尔滨、佳木斯的荒友见面,搭建了一个聚会平台。发自内心的谢谢妳们! 是妳们不辞劳苦的为大家服务,以博大的爱心来感召四方荒友相投相聚! 有感于妳们的赤诚,四地荒友放下了繁忙的家务,放下了多年的旧疾,放下了旧时的恩怨……,义无反顾的汇聚到一起! 我们是荒友!我们是战友!“生、死之交”将我们紧紧的缠绕在一起! “大团聚”不会成为“绝唱”!2019年杭州的荒友也将迎来五十周年,之后天津的荒友……。 毋庸讳言我们已来日可数,但荒友情将永垂千古! 我们要创造机会相聚,只为问一声:你、妳还好吗!</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9日 初云华</font></b></h3><h3><b> 聚会这么块就结束了,过去的苦与乐留给我们都是满满的回忆,那时艰苦的生活让我们至今保留着纯真的感情。感谢哈尔滨滨花们,感谢哈尔滨荒友的付出和努力,感谢荒友的关心和照顾。分手心里还是那么难过,期待着来年的相会我们都不要掉队。忠心祝愿我们的荒友身体健康。</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2日 王有义</font></b></h3><h3> <b>50周年大团聚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见到了四十多年前一个锅里吃饭一个炕睡觉地战友们,到现在都平靜不下来,慢慢回忆吧!在这里要感谢这是大团聚的倡导者组织者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取得了这么好的结果,为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群,为有这么一个优秀的群主,骄傲,自豪……。大家多多保重身体准备下次再聚!</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2日 崔达</font></b></h3><h3><b> 亲爱的十一连战友们,这次久别重逢的五十年大团聚,让我既兴奋又感动。战友们对我的深情厚谊会永远伴随我的余生留在心中,激励我和战友们同行。这次聚会完美成功,滨花和各位筹备组成员功不可没。你们各家都有老人和亲人需要照顾。可是你们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为我们这次聚会做出了无私忘我的奉献。可以说,没有你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这次大团聚的成功。手捧着相册,看着收集到和编辑的这么多当年珍贵的照片,耳边似乎听到了当年战友们的谈笑风声。这里饱含着多少李麟和巴学蔺的辛勤的汗水。嘉荫之旅,更让我和老伴感慨万千。侯淑琴,彭传安,金延益,李婉萍和李保国,把各项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同样成功。两位随团义务医生,李抗援,马汉东,精心照顾战友们,送医送药,让我们从心里体会到战友深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跟战友乘车同行。在送别战友们的时候。无法用言语表达尽的情感,伴随着热泪,目送战友离去。因为地域相隔。此生相聚重逢,竟然过了近半世纪。嘉荫一别,不知还有多长时间再相见。在此谨祝各位健康平安,福寿绵绵,永享快乐。再见了战友们,再次说声谢谢各位。我们期盼着与战友们再相聚!</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2日 于哈尔滨 沙江</font> &nbsp;</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i>《我和你》</i></font></b></h3><h3><b> -献给嘉荫独立一团哈尔滨知青50年聚会</b></h3><h3><b>我想写一本书,写了50年还没写完, 因为那是我走过半生的经历。 我想拍一部电影,拍了50年还没拍成, 因为今天才找到主要演员-我和你。 50年前,我和你相逢在黑龙江边, 50年后,我们相聚在松花江畔。</b></h3><h3><b><br></b></h3><h3><b>1968年秋天,嘉荫来了一批哈尔滨青年。 从此,在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演出同战斗的岁月里,&nbsp;</b></h3><h3><b>烙下了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知识青年,屯垦戍边。 在同甘苦共患难的日子里, 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一世情缘。 即使在今天,这情谊依然那么纯洁,那么温暖。 春天,当北方的迎春花、玲兰花开满山岗, 小兴安岭的风是清凉的。 夏天,当我们洗掉一身劳动的汗泥, 结烈河的水是暖暖的。 秋天,大家扛起180斤的麻袋上跳, 场院里的麦子堆得高高的。 冬天,当西伯利亚寒流袭来, 大烟泡堆起的白雪是厚厚的。 那时,</b></h3><h3><b>知青的生活很贫瘠,贫瘠的是文化: 我们会步行20里山路去看一场《卖花姑娘》, 连里像过节一样观看宣传队演出的《白毛女》。 在那不缺少革命而缺少生活的日子里, 团宣传队像一朵跃动的小花, 给知青朋友带来了少有的欢乐。 那时我们还年青, 在父母的眼里还是个孩子。 那时我们还单纯, 对许多事情还朦胧不懂。 我们建过房,我们种过田, 我们伐过木,我们架过线, 50年: 从下乡到返城, 从年轻到老成。 我们蹉跎过, 我们悲伤过, 我们拼搏过, 我们奉献过。 我们经历了和祖国同样的经历, 我们读懂了只有知青才懂得的人生。 那一年,我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嘉荫, 那山还是那么绿,白桦林还是那样挺立。 那水还是那么清,河滩的鹅卵石依然那么沉寂。 那人还是那么热情, 可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的记忆。 在十一连,我看望了杭州知青阿胖, 她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 “你还能来看我,真的好高兴。” 在场部中学,见到了哈尔滨知青小郑, 他搂着我的脖子哽咽着: “大哥,真的好想你!” 老指导员端出最好的山珍野果高兴地说: “你们城里有的我们这里也有, 你们城里没有的,我们这里更有!” 回来后,孩子们问我: “你们那时苦不苦?累不累?” 我说:“我们那时很苦,但不怕苦, 那时我们很累,但不觉得累。” 因为有了那时的苦和累, 鋳就了我们结实的身体,顽强的性格, 因为有了北大荒的厚赠, 打下了我们一生做人的底色。 每当我翻看那一张张老照片, 记忆的闸门打开了便不能闭合。 独立一团的战友啊,你可听到我在歌唱: “我和你,心连心,相逢在嘉荫, 为梦想,千里寻,快乐又艰辛。” 嘉荫的黑土地呀,你可听到我在呼喊: “即使你在千里之外,我们仍然想着你, 尽管50年过去,我们依然爱着你!” 50年,是历史的一瞬,弹指一挥间。 50年,是生命的长河,转眼就是百年。 人生就是这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战友们, 50年聚会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让我们好好活着,共同期待:把酒再相聚!</b><br></h3> <h3><b>&nbsp;<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3日 王淑华</font></b></h3><h3><b> 特殊的年代,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彼此相识、相知、相聚!</b></h3><h3><b> 五十年又聚首,这是何等的不易。它必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难忘一站;追忆无穷…… 感谢筹委会,感谢参与者及家人。 虽然我们不再年青,但是我们有不服老的心,仍然激情澎湃!期待,下一次…</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6日 李水木</font></b></h3><h3><b> 李麟早上好,这次聚会在你的主持筹备下获得圆满成功,要感谢你领导之下的其他几朵滨花,她们任劳任怨,不怕辛苦麻烦,一心一意为战友们提供服务,在此也要感谢她们,我们才会有回家的感觉!过两天我们就回到杭州了,欢迎你们明年来杭州!</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6日 马汉东</font></b></h3><h3><b> 回到北京由于身体欠佳,跑了二天医院其余时间都在昏睡,把失去的觉补回来。直至今日心情都没平静下来,聚会的热度仍没减下来。每每回忆起来都会激动不已。虽然聚会已园满落下帷幕,真的超出我的想象。滨花们能够担当起百人的大型聚会,真的是一项大工程。这次聚会李保国,发挥自己的特长,创作了主持的词。沙江大哥主动担当起娱乐总监的任务,从彩排,音乐布景,都亲力亲为的过目。崔达大哥,振忠大哥,抗援姐,淑华姐,李水木,王建国,金延义,崔淸洋,王有义,一一太多太多了,都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由其翟大姐我们去嘉荫头一天晩上,她一直没有回家,等到晩上十点多钟,把王伟,老陈,亲自送到开住汤旺河的火车。当我们托着疲惫的身躯从嘉荫返回来,当车门打开的一刻,第一眼就看见翟大姐,像迊接孩子回家的母亲一样,让我们倍感亲切,帮我们拿行里,并且亲切地问我们累不累那一刻我眼泪快掉下来了,我说"终于回家了,有家真好"。直至今日我都没忘那亲切的眼神。此次回乡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小梅为了聚会,舍小家为大家,连吃饭都没吃饱,放下碗筷,赶紧回去接班,伺候90多岁的老母亲。太多太多的忘不了,太多太多感激。⋯它将铭记我们心中,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我们今后的生活。要说的人和事太多了,由于文化水平所限,表达能力差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祝福我的战友健康快乐平安。</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6日 曹行标</font></b></h3><h3><b> 自从8月1号聚会以来,我们的群里天天充满着深情的气氛,我想,如果谁家来了客人,也不会有这么高的热情,这大概就是战友情的魅力所在吧,愿这样的热情明年在杭州再燃烧一次!</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7日 沙江</font></b></h3><h3><b> 致敬,北大荒!致敬,参加十一连50年大聚会的全体战友! 来了,聚了, 聚时一团火。 走了,散了, 散时满天星。 这次聚会,有生动活泼的座谈会,效果不错的文艺演出,自娱自乐的篝火晚会,为远行的战友告别饯行等等,丰富多彩。从形式到内容,从参与率到效果,都令人鼓舞,难能可贵! 聚会的成功,凝聚了每一个参加聚会的战友的努力和力量。尤其是远道而来的杭州、天津、佳木斯知青团队,还有从国外赶来的崔达,及远在外地的哈尔滨知青战友。以李麟为首的筹备组全体人员及志愿者,把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洒在了每一个为大家服务的细节里。老战士及家属的参加,使聚会的感情色彩更浓。有人生病了,两位保健医生义不容辞。高惠民给大家带来了好酒,志愿者组织起了嘉荫行。作为特邀的嘉宾王闯、魏芝华、戴建敏等,积极参与,乐于奉献 聚会结束了,我还想说,我们都老了,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事情还不少,身体状况也不怎么好。大家都不容易!干嘛不好好活呢!干嘛还斤斤计较呢!知青战友情,是特定时代、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感情。因此,咱们聚一次,赢一次,聚一次,就幸福一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咱们要好好活,爱自己,且行且珍惜!</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7日 李抗援</font><br></b></h3><h3><b> &nbsp;一觉醒来,看到了11连队群的感叹!&nbsp;</b></h3><h3><b> 50年聚会的文艺演出,沙江穿着标准的中山装,轻松的走上舞台,在指挥棒下,我们唱了一首首的歌,我是多年没上过舞台,最后沙江肯定地说:唱的不错,我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女生独唱王淑华,真有殷秀梅的派,体态歌喉就是“殷秀梅”了,这是她回城后多年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结果,因为在连队时,我们没有听到过她唱过一支歌。李水木的萨克斯演奏,崔达纠正我说:李水木吹的萨克斯,不是德克萨斯,德克萨斯美国一个城市的名子。我没有走出过国门,又不懂乐谱,这是无知换来的笑话!每到欢乐之处,都可以听到水木大哥的萨克斯乐谱,吹得像模像样,每个聚会的荒友都有同感,这是我们一生之中,听到萨克斯最多的演奏。 最后我还要说说,我的同学魏芝华,在我们中学“恰同学少年”中,群名挺好听,就是群里一派静悄悄!大家除了发点问好及链接,再没有别个了,为此我介绍小魏到11连队群学习,她在11连队群,近一年的感触,所以她愿意为我们聚会时献上一群首歌预以回报,自费度假村,为联系舞台,捎上云南白茶,为我的同学点赞!端木已经是七旬有余的人了,江南美女的苗条,把来回动脖子的新疆维吾尔舞表演的淋漓尽致! 以李麟韩晶为首的老太婆穿起天鹅湖的小裙子,尽管不是滴滴荡荡,但是也有显示一群老天鹅的身段美!听说节目的连接词是李保国写的,当年吹的是起床号,今天舞动着小红旗,引导荒友们跟上不要掉队,这里是我们的11连队!崔达老大哥,不远万里回到我们中间,圆的是的是了昔日的情,腰不好,就由夫人陪伴做火车前行,荒友们感动!老战士的后代陈德宝的儿子去汤旺河接站,崔达的到来,得到了荒友们高度的评价:还是当年的崔达,腼腆,见了我们说话还脸红,大家说:崔达在国外可能很少同女同胞说话,为了“锻炼锻炼”崔达,许多荒友们同崔达单独合影。举不胜举,我就说这些。别人接着说吧!还要补充一句,当年的庄班长,还是那样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当我们喝上他珍上茶时,心里是满满的爱!</b></h3><h3><b> 50年的团聚,弥补了50年前的不足!50年前,我同李水木,阿来,曹行标,金栋梁等都没有说过话,还有机务排的豆豆爷爷,郑刚还有当年的亮仔的模样这次聚会是那么开心,而且是50年前不能说的话,今天也畅所欲言!好爽快!在炊事班我同陆荣荣,王少林,黄绍柱,琴英接触比较多,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南方人的勤劳和聪慧,在今天我又看到了,你们的大度与人为善的美德,为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共勉!再喝杯咖啡!</b></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7日 陈国林</font></b></h3><h3><b>相见时难別亦难, 人间苍桑五十年。 几日欢聚匆匆去, 我心依然似从前!</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7日 马汉东</font></b></h3><h3><b> 我回来后常常在想“是什么力量能让几位年纪过半百的女士承担起这么大型的聚会?”。答案就是难已割舍的战友情义。我从前都是早上七八点起床。从这次聚会回来后,每天5,6点钟就睡不着了,老回忆聚会那一件件一桩桩感人的事迹,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在这里我想要说的人和事太多了,由于过于激动想一件说件,忘大家谅解。接待组的战友,小梅,老翟,⋯她们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時间,不同车次,有飞机,有火车有南站,北站⋯还有晚点的。把我们一个个运到北北宾馆,帮我们拿行李,当我们入住下来天已很晚,她们忙的连口水都喝不上,看到小梅沙哑的声音,一一交待完一切,她拖着疲惫身子,那一刻我感触万千。小梅老父亲刚刚去世不久,母亲一人90多岁了,很无助很依赖子女,她舍小家为大家,她哥哥来了都顾不上招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运次活动中了,让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还有老翟听说老伴身体不好,本该住院她都放下了。纪大姐自己身体不好,上有90多岁的婆婆,女儿也需要她照顾,然而她们都二话没说,都把全部心思放在这次聚会上了。李麟群主为了这次聚会也瘦了好多,2016年比今年丰满很多。我们都各自回到生活的原点,然后后绪的像册制作,和分次的返回战友,是她们有始有终的进行着。在此再次感谢您们,为大家提供全方服务。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女儿说"真是羡慕您们这代人真挚的感情,我们这代人是找不到了"。</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7日 陈凤山</font></b></h3><h3><b> 是的,这次聚会真的很让我感动。大家都齐心合力的。友爱之情,到处可见!</b><b>&nbsp;</b></h3><h3><b> 放执手凝噎,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h3><h3><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18日 李水木</font></b></h3><h3><b> 时间尤如流水,转眼欢乐的时光已经离我们远去,不过欢乐的聚会给我们畄下深刻的印象。</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23日 蒋小英</font></b></h3><h3><b> 谢谢李麟群主的真情付出及冰花姐妹的辛勤努力,换得了四地荒友大团聚的热烈场面,虽没机会来,但全流程都分享了,很感动。待到明年,热烈欢迎四地老知青荒友,幸福相聚在美丽骄颜的西子湖畔,欢乐在平静而汹涌澎湃的钱塘江畔。</b><br></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24日 来建中</font> 训利: 您好!伊军好! 又一次在照片上看到您,很高兴,在哈尔滨聚会时,拿到了您写的《兵团往事》,有的文章,我已读过不止一遍,这是您用生命的激情写就的对知青岁月的记忆和感恩! 今天早晨又捧起这本薄薄的小书,又一次看到的是我们生命的重量和火焰,感受的是黑土地的赤热与情怀,不觉得泪水从一边流向两边... 训利,谢谢您!前几年在天津,我们有约,要好好聚聚!<br></b></h3><h3><b><br></b></h3><h3><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2018年8月24日 </b><b>李桂珠</b><br></h3><h3><b>训利、伊军你们好! 自从拿到姜训利写的《兵团往事》一书、就反复多次阅读、书中的字里行间令我沉浸在深深的怀念回忆之中…今天、看到来建中写给姜训利的文,感同身受,来建中说出了我一直以来心潮起伏无以言表的心声:小姜“这是您用生命的激情写就的对知青岁月的记忆和感恩!”。 我在此仅能衷心祝愿亲爱的战友、努力坚持、战胜疾病、好好保重、期待相聚! <br></b></h3> <h3><b><font color="#b04fbb">2018年8月25日 陈树玉</font></b></h3><h3><b> 各位荒友、我于昨天上午6点多与一连三位朋友同车顺利平安回到杭州。特告知。免关注我的朋友记挂。这次大团聚非常开心、满意、很成功!首先道一声筹备组的全体人员辛苦了。尤其是5朵冰花付出很多。李麟至今还在为后期发送照片之事而忙着。同时感谢哈市全体朋友对我们外地人员的热情接待。特别感谢兆刚、大杨、万忠、秀萍、婉萍、香茹、宪春、凤山、洪亮、崔达、清洋、彭传安、陶其英、及嘉荫的全体老战士和17位家属朋友们真诚热情的款待!另外特别感谢编外奉献者为我们跑上跑下为我们拍照的顾老师!还有没有到场为我制作相册而出力的巴学蔺战友!还有主动热情助人的王有义和何诒平……好朋友太多了,数不过来了。朋友相见难、分也难。值得回味的一周一晃而过,可友谊延续。明年杭州再见!</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i>结束篇</i></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37, 35, 8);"><b><i>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再聚首!</i></b></span></font></h3> <h3><b><font color="#ed2308">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嘉荫独立一团十一连纪念下乡五十周年《大团聚》小结 </font>-2018.9.1 2018年8月初,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嘉荫独立一团十一连四地知青(哈尔滨,杭州,天津,佳木斯)及老职工约近百人相约哈尔滨,以座谈会,文艺演出,篝火晚会,哈尔滨一日游,回访第二故乡等多种形式举行了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年的大型纪念活动。 李麟在大合唱《北大荒人的歌》的歌声中代表《大团聚》筹备委员会宣布大会开始。之后侯淑琴,李振中大会致辞。《大团聚》倡议者沙江,崔达代表首先发言。各地知青代表(佳木斯崔清洋,杭州来建中,哈尔滨刘相才,天津薛彬),老职工代表(甄锦章参谋)等,及个人相继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回忆起兵团时期的故事,讲者津津乐道,记忆犹新,听者聚精会神,时而补充,欢声笑语不断。度假村的座谈会上,大家注视着一个个熟悉而亲切的面容,聆听着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话语,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段难忘的兵团岁月。 度假村的“致敬北大荒,不忘战友情”的大型演出,更把整个《大团聚》活动推向了高潮。原团宣传队队长沙江策划,十一连荒友们共同努力,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原济南军区男高音歌唱家王闯的《夕阳红》,《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撼了所有荒友。退休后活跃在歌坛上的女高音王淑华,侯淑琴堪称专业水平。李保国创作的集体诗朗诵《寄语兵团战友》充分表达了战友之情;节目连接词让整台节目有声有色。尹端木优美的舞姿给大家带来了发自内心的快乐。李水木的萨克斯独奏更激起了大家想舞动的激情,大家纷纷上台伴舞。合唱,联唱,独唱,舞蹈,乐器,诗朗诵。。。,应有尽有,十一连人才济济,各显才艺。我们又回到了那青春岁月!篝火晚会更让余兴未了的我们着实地“疯狂”了一把。 “逛新城”,哈尔滨一日游,大家一睹了哈尔滨大剧院的风采。在大剧院,湿地和荒友留下了美好的镜头。哈尔滨知青在渔村宴请了外地荒友,以表对大家到哈的热烈欢迎! 2018年8月4日,由侯淑琴带队,李保国,金延益协助,近40人的十一连战友开启了重返第二故乡之旅,一路欢歌笑语。沿途领略黑龙江的风光,4A级的汤旺河石林,嘉荫县的恐龙博物馆,号称“小九寨”的茅兰沟。来到嘉荫农场,老乡们在老职工彭传安的带领下热情的招待了知青们。参观农机设备,和老职工座谈,联欢,回请老职工,。。。,内容丰富多彩。虽然几十年没见了,大家还象几十年前那样熟悉。愉快的时光总是感觉过的快,离开时大家都恋恋不舍,留下了难舍的泪水,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只有知青们懂得,几十年后再回北大荒的步履有多么的沉,那不再年轻的心拥抱黑土地的情感有多么的深。北大荒,她是刻在知青生命记忆里的梦,是融在血液里的魂,是烙在墓碑上永远十六,七岁的战友和亲人。 这次聚会的圆满成功是筹委会委员们及荒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金延益,王有义,何治平主动找事做,抢事做,挂横幅,抬东西。。。;李抗援,马汉东承担起了为荒友健康护驾保航的担子,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沙江和端木伉俪在篝火晚会的表演带动了大家的激情;。。。 &nbsp; 2018年8月7日,为期两天的度假村大聚会,哈尔滨的一日游,四天的《嘉荫行》结束了!我们嘉荫独立一团十一连四地知青及老职工的《大团聚》盛会在恋恋不舍中落下了帷幕。这次大聚会弥足珍贵,将会是我们永远的回忆!只是感觉相聚的时间太短,太短,好像是一场梦,一个永远不想醒的梦!</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