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创作品</h3> <h3>晋祠是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地为唐,因其将唐地治理得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老百姓感戴他,他死后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为他修建了祠堂,初称“唐叔虞祠”,后叔虞的儿子将封地改名为晋,又称晋祠。<br></h3> <h3>水镜台为明清戏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h3> <h3>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h3> <h3>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称之为飞梁。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鱼沼,古代称圆为池,方为沼。鱼沼即方形鱼池。鱼沼飞梁是晋祠三宝之一。<br></h3> <h3>圣母殿两侧雕塑为哼哈二将</h3> <h3>周柏已有3200多年,欧阳修在公元1043年,曾奉使河东,来到晋祠,就曾以“地灵草木得雨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歌颂它的苍劲古老</h3> <h3>唐代种植的槐树!<br></h3> <h3>晨钟暮鼓~钟楼,鼓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1956年按原样彩绘。</h3> <h3>水母楼位于晋祠圣母殿旁边,又叫水晶宫,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水母娘娘)</h3> <h3>难老泉,虽名为难老,可近代由于人类开采作业,难老泉源头水已被挖断,现在的水只是人工调运的水源了<br></h3> <h3>三分南七分北的传说:潭中间有一小石塔,称“中流砥柱”,又称张郎塔,其有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
几百年前,这里南北两村的农民,经常为争水互斗。天越旱,斗
得越厉害。后来官府说要“调解”纠纷,就在潭边支一口滚沸的油锅,
锅里放十枚铜钱,说:哪方有人能当众从锅里取出几枚铜钱,以后就
分几分水量,判定之后,永免争执。这时候,从北渠的人群里,走出
了一个青年,他勇敢地伸手从油锅里取出了七枚铜钱,于是北渠的农民就永远得七分水量。可是那青年受烫伤过重,当场死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青年,就在此修建了三分南七分北水渠。<br></h3> <h3>智伯渠相侍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br></h3> <h3>相传此桥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所以取名“会仙桥”。<br></h3> <h3>献殿,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br></h3> <h3>关帝庙</h3> <h3>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样样都很美<br></h3> <h3>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铁铸狮子。<br></h3> <h3>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br></h3> <h3><br></h3><h3>文昌宫多奉祀于汉族民间和信奉道教的地方,各地多有建筑。在晋祠,文昌宫与晋水七贤祠共处一楼,虽祭祀不同,但二者在晋祠民间皆深入民心,广为祭祀。</h3> <h3>莲花池</h3> <h3>奉圣寺,(也称塔院)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h3> <h3>望川亭为晋祠八景之一。站在望川亭将晋祠全景尽收眼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