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游之四——地缝•大峡谷

谷均

<h3>  游程第三天——地缝和大峡谷,是这次行程的重头戏。听说景区拥堵严重,我们比头两天早出来半个小时,但到了景区门口,依然是人头攒动。</h3> <h3>  先去地缝。</h3> <h3>  地缝纵贯大峡谷前山绝壁脚下,就像是用锐器在大地上给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有“地球上最美的伤痕”之誉。</h3> <h3>  地缝深约百米,长数公里。云龙河穿缝而过,两侧峭壁对峙,下宽上窄,如切如削。</h3> <h3></h3><h3>  没有缆车,徒步上下,是去大峡谷之前的一个热身。</h3> <h3>  下得缝底,看飞瀑叠溅,湍流跌宕,无不叹造化之机巧。</h3> <h3>  循道而行,目接之处,无豁不飞瀑,无绿不滴翠。</h3> <h3>  整个谷底浸润在充满绿色气息的水汽中,真正清凉世界。</h3> <h3>  谷底开阔处,可见这样的营造,颇具巧思,可谓”螺丝壳里做道场“。</h3> <h3>  抬头远望,有一风雨桥凌于地缝之上,如矫龙天降,为地缝添一胜景。</h3> <h3>  谷间索桥,林木掩映,颇具桃源意趣。</h3> <h3>  景致再美,终非久恋之地。要上去了,还有大峡谷在等着。</h3> <h3>  大峡谷山脚下的凉亭,巧兮俏兮。惜游程匆匆,不能在此稍作歇息,啜一香茗。 </h3> <h3>  游览大峡谷,有索道上山,省去部分攀登之苦。</h3> <h3>  索道正好从地缝上跨过,俯看特具刻划感,可惜一犹豫,错过了相机。</h3> <h3>  大峡谷是恩施旅游的大菜。峡谷之壮美,可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景区内绝壁百里,孤峰独傲,美不胜收。</h3> <h3>  下了缆车,极目远眺,群峰直接天际,气势非凡。</h3> <h3>  景区内有四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不乏上坡下山,由此催生了背篓和抬轿服务项目。女的背篓,男的抬轿,应该都是附近村民。但即便是旺季,生意也不算太热,一路不断有人问要不要坐轿。</h3> <h3>  游人穿行于峡谷之中,山色掩映,远观如蚁。</h3> <h3>  沿途间有小店,售卖土产、小吃和纪念品。</h3> <h3>  途中小憩。</h3> <h3>  峡谷内最负盛名的景点——一柱香。听导游说在2016年曾有一个美国人和当地政府签生死状后,徒手成功攀上峰顶!</h3><h3>  这是借用同行的照片,我自己拍的没有这样清晰。</h3> <h3>   景区内唯一的专营照相点,免费排队照相,给一小条,到临近出口处,有一店,所有照片都打印塑封好了,凭条找相,满意了付费取走,不满意也可索取卡在钥匙扣里的小张作纪念。</h3> <h3>  随处可见绝壁千尺,拔地而起,直面而耸,令人震撼。只憾相机太小,只能以片断入框,难以展示其雄强气势。</h3> <h3>  大峡谷的迎宾松。虽不能与黄山迎宾松媲美,但扎根峭壁,虬枝斜出,另有风神。</h3> <h3>  从大峡谷的豁口远眺,山峦叠嶂,遥接天际。</h3> <h3>  阡陌交通、群峰村落,尽收眼底。此情此景,唯”大好河山“四字可抒胸臆。</h3> <h3>  下行了不少高度,仍然移步即景,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柱香呢,还是又一景致,一直没弄清楚。</h3> <h3>  要下山(出山)了,有电梯代步。有点犹豫,想起导游说的坐不坐电梯,都是半小时,又有同行聊得投机,就信步走了下来。但行百里半九十,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最后半个小时,还真是不易,下得山来,两股战战,不能自控。还好,次日坐船,游清江,不用攀爬,甚至不用走什么路,期待最后一天游程的惊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