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大抵都知道,但”刚柔并济”的含义,并不为所有练拳者咸能弄明白,为什么,连三岁小孩只要看见公园里老头老太太练太极,都不屑一顾,这是老年拳,这是年龄段的差异,文化水平差异,爱好与喜欢的差异。都说太极能对抗,但很少见有太极拳散打称霸的,这也是理解上的误区。首先太极拳是以柔克刚,似乎太极拳重视柔,刚不如柔,这又一误区,太极拳为什么都共识,以柔克刚呢?我们常听他人议论,太极拳最怕”双重”,以柔克刚,就是</h3><h3>双重这个名词的。首先弄清楚双重,天平两头都是半斤八两,这好比太极拳,人站立位置,左右腿,左右手臂一样重,或一样轻,使出的力气,双手或双腿的劲力是同等的,就像一个人站在公交车上,如果双脚站立平行的,车发动起来,或者停车时,你会向一边倾倒,如果一脚重,一脚轻,也就是虚实站法,就可以随时变化步伐,避免倾倒,这是普遍太极拳认可的一种观点。更进一步诠释,柔,是化对方来力,就像子弹射在棉被上,棉被伤害不大,因为棉花是柔状物,那么刚,就是方,硬碰硬,如果,刚对刚,会两败俱伤,要不,力大打力小的,要不手快打手慢的,那么问题是,以柔化刚,也就是说,可以用小力量打大力量的。再推手,交战这快,又出现了第二个双重,那就是两人打手,即不愿摸着人刚,我柔去化解,也不愿意,粘连随着他人,找机会出击,使人落空,只是随着他人摆布,对峙不已,你刚我就刚,你柔我就柔,看天下谁能抵挡住谁?这就是双重的表现了。😍💜💝💘💚🌷🌴</h3> <h3>太极拳双重的毛病,就是只知道用刚,不知道用柔化,在太极拳套路练习中也然,全套拳下来都是硬,僵硬,或者一趟拳下来都是柔柔的,拳谱上早有,极刚不是太极拳,极柔不是太极拳,刚柔并济才是太极拳。那么同样现在对抗赛中,刚柔劲始终要贯串于对抗过程中,”忽隐忽现,忽快忽慢”,就是针对太极拳说的,也就是,人不知我刚的情况下,我必知道人,对抗,竞技推手,都是知彼的,打拳是知己的,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所谓”太极”一词,明确告诉我们,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就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相反的而又是相融合的,这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h3> <h3>为什么柔就能化解大力?这就是柔的功能,无论对方手多块,劲多大,都不要退缩,太极拳没有退缩或跑,跑就要挨打,比如,手榴弹扔过来,你看着手榴弹郑过来了,你只有两边躲,才能避免伤害,如果你跑,正好打在你跑的路线与手榴弹要落地的线段上。所以太极拳只能两边躲。这就是强调,太极拳无论遇到多大力量打过来时,就要缠圈圈,走弧线运动,圆形运动,不能直线,除非落点刹那间直钻物体,也就是”点”上。那么柔化,躲能解决问题吗?不是,柔的目的是化,化了就要打,所以化打合一,柔中有打,柔久之则刚坚也。😍💜💝💘🌷🌴</h3> <h3>太极拳走弧线,走圆形运动,才能获得化打合一的效果。太极拳先松,后柔,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磨练,柔久了就自然刚坚。套路中招招制敌,就看功夫深不深,所以功夫大于技巧,平时练拳需要慢,柔,体会其中的原理,气径。太极拳讲究后发先至,其实早已”意”做好准备了,”刚柔并济,方可攻防咸宜。当然太极拳打手很多,需要不断磨练,才能掌握其刚柔并济的方法,久之,功夫必有长足的进步。😍💘💝💜🌷🌴</h3><h3>读后请转发<朋友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