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  孟秋七月,金风送爽,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又是一个好天气 !</p><p class="ql-block"> 飞抵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又马不停蹄乘车出发,欢快的车轮在土默川平原上轻松捷驰,向故乡托克托县进发。驶出市区,过了伍什家,来到新营子地界,回头远望大青山,匍匐在内蒙古高原之上。大青山是阴山余脉,东西长240多公里,主峰海拔2338米,逶迤而来,宛如张开的臂膀,一下子连车带人,揽入温暖的怀抱。让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故乡,我又回来了!不经意间,回到故乡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正是:</p><p class="ql-block"> 经年回故乡,铁马轮毂轻。</p><p class="ql-block"> 青山不辞远,万里来相迎!</p> <p class="ql-block">  我在托县生活了20年,离开家乡己40年。虽然我在深圳己生活37年,很喜欢这座城市,但是似乎从来没有把故乡这个词和深圳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托县是我的故乡,范围稍显宽泛。我内心深处的故乡,是县境东南的东山西麓、沙河之畔,鸡鸣犬吠、炊烟缭绕的小村庄一一托克托县新营子镇沙坡窑,这是我生命的原点,是我的乡愁。这里虽无雕梁画栋、珠帘绮户那般富丽光景,但“十个全覆盖“以后,家家户户,平整的水泥路,一直通到绿树掩映下的红瓦青砖的院子,处处漾溢着醉人的田园风光,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倍加珍惜这份乡野的静谧与安详。</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乡度过的20个春秋,是我人生中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是我十分怀念而又无比珍重的岁月,留下了我成长的记忆。家乡让我收获了亲情的眷顾,让我传承了农民朴实善良,让我得到了心智的启迪。一方水土一方人,在我流淌的血液里,散发着故乡热土的芬芳,即使时光流逝,雄伟的大青山依然矗立在我的脑海,滚滚黄河水依然澎湃在我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离家乡时间再长,也不能隔绝我与家乡的心灵相通;离家乡距离再远,也不能阻遏我与家乡的血脉相连。40年来,浓浓的乡音未改,悠悠的乡情未断,深深的乡思未减,绵绵的乡愁萦绕心间。</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想,乡愁究竟是什么,让人魂牵梦绕?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不尽相同的答案,而我的回答是:乡愁是母亲熬的那碗漂着米油的小米粥和昏暗的灯光下劳作的身影,乡愁是父亲如山的厚爱和苍老的背影,乡愁是儿时伙伴的打闹嬉戏,乡愁是翠绿的麦田和袅袅的炊烟,乡愁是春夏房檐下燕子的呢喃和孟秋寂静的夜空里蟋蟀的叫声,乡愁是蜿蜒曲折的沙河和通向村外的乡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对于故乡托克托县这座古城,觉得陌生遥远,能有机会去一趟县城,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因此除综合商店、电影院、东阁儿坡、当然还有耍过水、摸过河蚌的黄河,其他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当长大后远离家乡,托县才走进了我的情感世界,便占据了我对故乡的怀念,引发了不尽乡愁。</p><p class="ql-block"> 托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于托县名称的历史沿革,据县志记载:秦置云中郡,隋设榆关总管,唐改置云中都护府,明改设东胜卫,名脱脱城,亦称托克托城,清设托克托城通判厅,民国改县,新中国成立后从之。</span>讫今为止,托县发现仰韶文化遗址,是距今有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海生不浪文化。1980年我游览故宫时,在太和殿前看到日晷,据介绍1897年托县出土汉代日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研究古代计时仪器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原件珍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属特级文物。托县历史上曾出现许多辉煌与显赫,留下许多可供登临凭吊的名胜古迹。托县地处土默特川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就是北朝民歌《敕勒川》歌咏的地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李益,写过一首《送柳判官赴振武》:“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柳判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叔叔,叫柳缜。振武即振武节度使,治所在东受降城,今托克托县。诗中的云中就是云中郡,在托克托东北的古城乡。历史上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吟诵托克托县的诗词。</p><p class="ql-block"> 身处殊乡异域,走遍千山万水,永远走不出故乡的怀抱,永远放不下对故乡的牵挂。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怀念故土家园,多少个夜深人静之时,突然听到几声狗叫或鸡鸣,一瞬间便勾起对故乡的思念,内心深处会泛起遥远而又亲切的怀念:隔壁老嫂子的眼疾好了吗?村头那口老井还有水?村中大杨树上的喜鹊窝还在吧?最可惜的是,村里的城墙、炮台、城门,以及乡绅王河老先生,1932年即民国21年为城门题写的“将以御暴”四个遒劲大字不复存在了……想家,不仅仅想念家乡的父母亲友,也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每次回到家乡,总要走遍村里的街头巷尾,看一看老房子那棵苍劲的老榆树是不是又长大了,闻一闻那熟悉而陌生又倍感亲切的农家炊烟,摸一摸老院子被岁月斑驳的围墙,还有那残存在老城墙上儿时伙伴挖下的坑坑凹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我们正在老去。回首童年,觉得依依不舍,往昔的一幅幅画面,深深镶嵌在脑海,一刻也不曾离去。<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我爱故乡的山,我爱故乡的水,我更爱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回故乡,父母都已辞世,少了一份承欢膝下的留恋,多了一份孑然一身无所依倚的孤独。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岂不令人怆然!没有父母可陪伴侍奉,时间可以自主支配,我独自一人,徜徉于先人一辈又一辈躬耕的旷野,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宁静和肃穆,夹杂着久违的亲切和丝丝怅然,这种独特的感受,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找不到,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的心底,瞬间被眼前这熟悉的情景激活了,在扣击着我的心灵,让我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尘满面,鬓如霜”的我,在故乡的土地上踽踽独行,我在寻觅着逝去的岁月,追忆着往昔的时光,儿时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展现,既亲切又遥远:东碱滩冬天套过沙鸡,地头春季捕'过伯劳;南深沟水流清澈,四节渠麦浪滚滚;耳际传来了阵阵咩咩羊鸣,眼前浮现着屋檐下雏燕张开的鹅黄小口,还有那夕阳下乡亲们荷锄归来的朴实面容……我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出她的阡陌街巷、风土人情、如烟往事。蓦然间,心灵的某一根敏感的弦被触动了,我在静谧地享受着这份美妙的感觉和无尽的意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0年的风雨岁月,40年的故园情思,40年的家乡巨变,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我在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回忆着,陷入深深的沉思: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经岁月沧桑,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些熟悉的景象有些已不复存在了,让我觉得有点陌生。我久久站立在生我养我这片炽爱的故土上,看着她从沧桑中走来,向巨变中走去,乡亲们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其实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心潮澎湃的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天色将晚,夕阳西下,炊烟升起,该是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了。我依依不舍脚下这片热土,内心阵阵躁动:一份依恋,一份怀念,一份怅然,萦绕心头,久久不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10日于沙坡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