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嵩山东脉太室山包括嵩阳景区和中岳景区,景区有三个入口,由西至东依次是法王寺、嵩阳书院和卢崖瀑布,徒步穿越线可根据游人的体能和时间自由组合。客栈离法王寺最近,我们的徒步线就选择法王寺上,卢崖瀑布下。(黄色线徒步轨迹)</h3> <h3> 天刚蒙蒙亮,老申就拉着我们仨逃票进山,住地距山门15分钟车程,免费的哟!福缘居客栈老板的良心实诚在此又一次体现,给个大大的赞!</h3><h3> 嵩山的登山道都是开门见山,没有过多的铺垫与过渡,这象登封人率直的性格。前面有三个晃动的人影,以为是跟我们一样的登山客,一打听才知今天是中元节,她们是进山朝拜的。想到了昨日魂归天堂的好兄弟,为不能送他最后一程,不免心生惆怅,但愿天堂里不会有灾难,不会有疾病,不会有痛苦!</h3> <h3> 清晨的山林显得格外寂静,只有林间小溪水潺潺的流淌声和我们的脚踏声。天已渐渐放亮,一缕晨光透过树梢投射在山道上,回望法王寺,古塔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若此时再有禅院钟声和林间飞鸟,就真应了那歌词中的景“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h3> <h3> 陈老师录的一段既视感很强的小视频。<br></h3> <h3> 昨日领略了少室山的大美,太室山的景色相对要平淡得许多,太室山少室山本是一对姊妹山,如果说少室山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那么太室山则是一个徐娘半老的熟妇。但是我还是期望看到她后半段的风情万种。</h3> <h3> 太室山游客稀少,在毛女洞沟遇到两个50多岁的大姐,她们是来自洛阳的香客,凌晨两点多动身,几经辗转5点开始登太室,我不明白是什么引力让她们如此不辞辛苦来此朝圣,或许是内心对神山的一种敬畏与虔诚吧,同样她们也不能理解我们为何千里迢迢来此徒步。</h3><h3> 经过昨天长途的奔袭,我明显感觉到小腿肚有点紧,体能也渐渐跟不上,我只凭着自己的节奏在走。稍作补给,继续往上!</h3><h3> 毛女洞沟前后,山路走势截然不同,前段是比较平缓的坡道,越过毛女洞沟之后山路开始陡峭起来。一路都是这样的台阶,大概有几千级台阶,多到我开始怀疑人生。</h3><h3> 陈老师远远地走在我前面,我已然跟不上她的脚步,眼前除了台阶还是台阶,我真的有点佩服她的勇敢和坚持,登顶之路并不易行,非大毅力和真英雄莫能至。</h3> <h3> 这段台阶每一级的侧面都写满了诸如“某某某到此一游”或“某某我爱你”此类的表白语,想都是些小年青干的事,同时提醒我峰顶快到了,加油吧!</h3><h3> 终于登到天爷庙,两位大姐朝拜的地方。4.5公里的山路我登了2.5小时,陈老师比我早到20分钟。天爷庙后有简易的膳房,可供游人和香客免费用斋食,饥肠辘辘的乌鲁木齐小伙伴坐在台阶上虎吞狼咽起来。</h3> <h3> 再往上不远处就是太室极顶峻极峰,累并兴奋着。“峰中峻极”那块石头已经不复存在,标记海拔高度(1491.73米)的那块刻石还立在那里。登顶极目四眺,奇峰峭壁,苍莽林海,天蓝得成海,所有美景尽收眼底,但依然感觉峰顶景色非如泰山极顶和黄山之巅那般的雄浑与壮丽,唯一值得感慨与凭吊的,除了高度,还是那高度……</h3><h3> 峻极峰一侧有块台子,是登封坛遗址,唐武周女皇武则天登坛封禅之地。我看见几个女香客在那设祭礼虔诚跪伏,口中诵念:哈依巴吉(音),虽然我听不懂她们是什么意思,但我猜想是祈福语,或祈求健康平安,或祈求年丰物产,或祈求同心忠贞……总之,这是太室山离天最近的地方,她们的虔心上苍定会感应得到。不忍惊扰她们的专注,默默地离开了。</h3> <h3> 宋大文儒范仲淹说“不来峻极游,何以小天下”(《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四·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达成小天下的愿望之后,我们下山选择挺进卢崖方向,到卢崖瀑布7.5公里。</h3><h3> 从山脚到登顶峻极峰这段行程是沉闷孤单的,除了遇见几个香客以外,几无游人。转步下山,偶遇一个50几岁的大哥,我们结伴同行,交谈中得知他是来自安徽蚌埠的何万朝,重装独行侠,一个人游历过许多地方,昨夜帐篷露营峻极峰,晨观嵩山日出后下山,我钦佩他的勇气和胆量。乌鲁木齐的小伙伴姓韩,我戏说你们“朝韩”会师。</h3> <h3> 下山的路坡度明显减缓了许多,到了这里是分岔口,一边往嵩阳书院,一边往卢崖瀑布。</h3> <h3> ↑三极圣母宫</h3> <h3> 回望另一条道上的白鹤观,这是一个道观。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嵩山有着博大的胸襟,儒道释兼收并蓄,它们既自成一脉,又相互交融,共同组成嵩山古老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h3> <h3> 太室山山道不如少室山来得平整,偶有碎石旁逸斜出,如果说少室山是中规中矩,太室山倒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或许是长时间垂直登高的艰辛加上下山时脚底震荡,老王走得仰天长叹,小伙伴腿脚也明显打颤,累得不想说话的两个人!</h3> <h3> 从气象站到一线天这段同样是单调而又漫长,你只会看到前方还有一座山,走过之后还是山,连接两座山的阶道如同一条白练铺在山间,好崩溃!</h3> <h3> ↑嵩山气象站</h3> <h3> ↑ 西流泉</h3> <h3> ↑青童老姆宫</h3> <h3> “一线飞天惊仙翁”,170多米的一线天深埋山涧之中,太室山的一线天比少室山的一线天要险峻得多,在这登太室的后半程算是比较象样的景点,下了一线天,海拔陡然下降,继续向下,一路向下!</h3> <h3> 过吊桥过水库就到了传说中的卢崖瀑布,卢崖瀑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壮观那么美,就是从山崖上挂下的几丝水帘,因为嵩山是石英岩地貌,缺少石灰岩含水层,以致地表流泉明显减少,卢崖瀑布是嵩山地区少有的瀑布。</h3><h3> 倒是徐霞客在《游卢崖瀑布日记》中有这么记载:…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丰规,上覆下削;飞泉堕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又散满一谷,可当武夷之水帘。…”</h3> <h3> ↓ 十潭峡谷</h3> <h3> 气象站之后,老何负重行走缓慢走散,在景区外侯车时我们又重逢,之于河南中原,我们是东南客,乌市小韩是西北客,蚌埠老何居中,真是“东南西北中,缘遇此山中”。</h3><h3> 至此,完美结束我们的嵩山之旅!</h3> <h3> 写在最后</h3><h3> 结束嵩山之旅,我们赶在下午1:30之前从登封前往焦作,开始新的一段行程。</h3><h3> 终究走完了嵩山,一段游历,有瑕,但不掩瑜,故而,只要你热爱,回家了你又会出去。回家一周了,来不及细细整理照片,不知道哪张照片最能表现嵩山?也不知道美篇的封面留给嵩山峻极之美,还是留给游历中我们极少的合影?人生中好多时候是没有答案的!</h3><h3> 就这样吧,再见,嵩山!</h3><h3> (The 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