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古村】腊园村

边疆知青

<h3>  腊园村隶属于宜章县,2015年第四批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据腊园村陈氏族谱记载,腊园村是一座陈姓族人聚居的血缘古村落,其先祖闻中公千户(明代官职)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奉调由茶陵率军至宜章笆篱堡戊边,领兵镇守西莽二山,十年功成,特封四品军功都尉(明代官职)。永乐二年(1404)闻中公移居腊园奠定基业,繁衍生息。<br></h3> <h3>  村落始建于明代,这里民风淳朴,以耕读为主,明清时村里出过几位举人,民国时还出了一位国民革命军少将。现存的古村落建筑多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村落占地面积6462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0平方米。村内保留200多幢清代中晚期传统风格的民居,其中敬神祭祖的寺庙、祠堂,家居的住宅,日用的水井,休息的凉亭、廊桥,间或还有私塾与商铺,有秩序地分布在村里,街巷相通,流水环绕,组成一座古老而安祥的村落。<br></h3> <h3>  腊园古村的单体古民居均为青砖墙小青瓦两层砖木结构的清中晚期建筑风格,街道平直,小巷曲折,石板铺地,整个村落的建筑规划格局是户与户各分,墙与墙相连,四面八方都是巷道,在这里看不到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天井院那样的封闭式院落,更看不到江浙民居那样的房屋四周的绿树翠竹和门前的潺潺流水,看到的只是湘南民居这样的两侧高墙夹峙的巷道,巷巷相似又道道不同,外人进入就像走入迷宫,很难找到出口。<br></h3> <h3> 村子古民居多联排建筑,布局比较整齐,青砖墙夹成小巷,见巷见墙不见宅。许多人家的门楣及门窗、额枋、梁柱等处都有精美的雕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动物和精美的植物花卉以及人物故事图案,这些建筑装饰雕刻所表现的内容都离不开封建社会礼制下的等级制,离不开儒教的忠、孝、仁、义和福、禄、寿、禧,所以古村落里建筑门窗等处的装饰雕刻也离不开这些传统的内容,离不开象征这些内容的动物、植物、器物、人物的形象。这些装饰雕刻充分展现了湘南工匠的精湛技艺。<br></h3> <h3>  腊园古村落在门上所反映的文化也比较集中突出,成为一种特殊的“门文化”。村落门文化表现的内容很丰富,有影壁门头、砖门头、木门头、屋顶门头等,各类门头上有的有砖雕、木刻;有的有绘画,博古器物。有的有书写或刻写文字,但它们都采用浅浮雕,平整而不唐突,所以总体都保持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这些文字不是宅名而是村民喜爱的人生格言或理想追求。例如:“和为贵”、“寿如山”、“谦受益”、“忠孝持家”、“忠厚传家”、“耕读传家”、“青屋藏书”、“勤俭持家”等等。在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现实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与人生理念仍然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它们都反映在住屋的大门上。这种门文化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中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民间艺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村民日夜生活在其中的建筑恰恰为这种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尤其是建筑的重要部位大门,成了民风民俗最佳的表演舞台,于是一幢古民居建筑的门,不单单是一个出入口,还成了艺术的载体,从而成为丰富多彩的门文化。<br></h3> <h3>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踏着闪耀细微亮光的石板路沿巷而行,似乎打开了一扇扇记忆之门,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沧桑的往昔岁月,都掩藏在腊园古村落的记忆之中。<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