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果熟而知万物硕。

山泉水

<h3>秋天,树叶和花草也正在慢慢枯萎,但却也结满了累累的果实。可麦田却长出了金黄的稻谷,一眼望去,尽是金黄的一片,一幅和谐的画面。天上白云悠闲的飘过,告别了夏日的炎热,迎来的尽是秋日的无限凉爽。</h3> <h3>秋的天总是那么明朗,蔚蓝的天空中一丝云也没有,抬头仰望,觉得草原上的天空就是这样的美!天是那么高、那么蓝。看着天空,自己的心也觉得开阔起来。偶尔会有小鸟从天空中飞过,会让我的心也会为之一颤,觉得人若能同鸟儿那样自由快活有多好!</h3> <h3>秋天无风,空气虽有些干燥,但偶尔会下点雨,也让我倍感惬意。闻着泥土的气息,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脸,看着大自然中缤纷的色彩,我会不知不觉的伸开手臂,仰起头,轻轻闭上眼睛,来一次深呼吸。</h3> <h3>我喜欢秋天中银杏叶的黄,尤其是在路灯照耀下的那种色彩。在黑夜的映衬下,那种黄不是金灿灿的,而是黄得有些娇嫩,黄得有些含蓄,很美。还喜欢枫叶的红,红得热烈,没有哪一种颜料能调出如此浓烈的色彩。此时,我想起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想必古人对枫叶也是情有独钟的。</h3> <h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天到了,虽然许多花儿快枯萎了。但是,菊花却开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的盛开,是对秋天的淡然的一个诠释,也为这秋天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菊花的盛开,也正是给春夏两季的花画上一个句号。</h3> <h3>天凉好个秋。是啊,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炎热的夏天己悄悄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临,舒适的爽秋会带来好心情,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收获、新的希望。</h3> <h3>教师的节日选在秋天,是每位辛勤园丁的收获;中秋佳节也在秋天,是花好月圆亲人朋友团聚的好日子。它们都被选择在这个季节,也确实别有它的用意。</h3> <h3>秋天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每次读起古人的诗句,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不欲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也不知这到底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曾留下过怀秋舒怀的诗句吧。</h3> <h3>《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h3> <h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h3> <h3>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h3> <h3>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h3> <h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秋天亦是个思念的季节。有的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有的思念着身处异地的恋人。秋天是一个梦幻的季节,在这样的一个季节之中,我们格外的快乐。与树叶慢慢的枯萎,不同的是收获的喜悦弥漫了我们的内心。在这样的好天气之中,让我们一同赞美这个秋天吧!让秋的景色幻如梦境,美好就这样一直陪伴着我们。</h3> <h3>希望我们能有古人的旷达,到了下一个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短暂芳香,多去体会“秋风之性劲且刚”的豪迈,少去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无奈。也会被秋而“感”,却不再为秋而“悲”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