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作者: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病区 <br /></b><b>汪 宁 温昌明 闻公灵 孙 军 刘义锋 王彦平 <br /></b><b>审核指导:张保朝<br /></b><b> <br /></b><b> </b></h1> <h3> W.X.M,女,54岁。长期高血压病史,肥胖。</h3><h3>2016年及2018年8月4日、8月19日先后三次脑梗塞病史,均表现为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轻瘫。</h3><h3> </h3> <h3> 2018年8月6日磁共振提示右侧半球多发脑梗塞,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显影不佳,远端显影浅淡。</h3> <h3> 2018年8月19日再次因左侧肢体无力入院。头颅CT提示右侧半球多发皮层梗塞。头颅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可疑重度狭窄或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可。</h3> <h3>2018.09.04DS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以远闭塞。</h3> <h3>左侧颈内动脉系统经前交通动脉向右侧大脑中及大脑前动脉代偿供血,但显影浅淡。后循环造影提示后交通动脉开放向右侧颈内动脉系统远端代偿供血。</h3> <h3>闭塞开通:微导丝在微导管协助下小心穿过闭塞段。</h3> <h3>微导管正侧位造影证实在真腔内,远端血管显影良好。</h3> <h3> 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狭窄gateway2.0*9mm球囊扩张处理。</h3> <h3>Neuroform EZ3.5*15mm支架植入,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血流恢复,支架贴壁良好,存在残余狭窄。</h3> <h3>术后即可CT</h3> <h3> 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超早期及早期予静脉溶栓及急诊取栓治疗,多在6-8小时急诊处理,甚至时间窗可以在影像指导下可以扩展到16小时甚至24小时以外。但超过24小时之外的非急性期血管闭塞,我们多称之为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闭塞,对于此类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的治疗是我们最近着重关注的问题。</h3><h3> 血管介入再通治疗无疑是积极治疗的一个方向。颅内动脉非急性期闭塞介入再通率高,90%左右的再通率,但同样存在10%-15%并发症以及远期再狭窄及闭塞风险。</h3><h3>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合适的病例选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h3><h3> 严格的适应症选择及术中再通操作:</h3><h3> 1. 三周到三个月内发生的闭塞;慢性闭塞谨慎操作,只能作为探索性治疗,而非常规治疗手段。</h3><h3> 2. 主要的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塞;</h3><h3> 3.低灌注、失代偿同时存在可以挽救的脑组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评估。</h3><h3> 4.经规律的双抗和他汀治疗仍出现相关症状或进一步进展。</h3><h3> 5.尽量选择短节段简单的闭塞血管。</h3><h3> 6.利用微导丝的捻转及微导管支撑穿过闭塞段是再通的关键。</h3><h3> 7.经验提示与血管开通难度有关。</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