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写在前面的话</b></h1><p><br></p><p> 从西藏回来五月有余,一直想把这次经历写下来,因为工作性质的改变使我成为一个疏于动笔的懒人,以至迟迟未能落笔。而川藏线上那一幕幕的故事总在脑子里涌现,还有那触手可及的蓝天、羊群和辽阔的草原;还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玛吉阿米餐厅里骚气熏天的羊排;还有羊湖边上拍婚纱照的情侣;还有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的雪山和冰川;还有珠峰大本营和纳木措等等,总是在眼前呈现。之所以这么深刻而挥之不去,估计是因为“西藏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最终说服自己,写下来吧。</p> <h3><font color="#010101"><p> 一道风景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经历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旅行就是一次修行。我喜欢徒步,也爱自驾和骑行,曾到过很多城市,也看过不少风景,但没有一个地方像西藏一样让我铭记!这趟西行让我好像明白了旅行和旅游的差别!旅行重在路上,是思考,是感悟,是成长,是修行。不为炫耀,不为发朋友圈,只为撕下生活里伪装的面具,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自从国家年休假政策出台以来我的休假都留在了暑期,以便旅行时有儿子作伴,在他成年之前父子俩一起游遍祖国壮丽河山是我的一个心愿,再加上多年来自驾西藏的执念,刚好儿子今年中考,赶在他上高中前完成西藏之行当然再好不过。</p><p> 都说西藏不在拉萨,也不在林芝,更不在阿里,而是在去西藏的路上,那当然首选自驾。本想带上“悟空”(我家罗威纳叫“悟空”)也去见识一下天上西藏的神秘风光,重温取经之路,但又担心它出现高反时不肯配合而放弃。2018年7月21日早上,我和十五岁的儿子带着行囊,驾着年迈的科帕奇(六年十八万公里),开始为期二十一天,全程九千七百九十公里的“取经之路”。</p></font></h3> <p><br></p><p> 基本路线:川藏南线(G318)进,途经G219,青藏线(G109)转G215出。</p> <h3>第一天(2018年7月21日):湄潭至内江(436公里,宿内江)
出发第一天很兴奋,本可以跑到雅安或泸定,但更想去内江看望我儿时的一个挚友,他在四川参军转业后就留在了内江工作,我记得有一次他回家探亲送我一件迷彩服让我兴奋了好几天,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去他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看看,这一次心愿终于达成。</h3> <h3>第二天(2018年7月22日):内江—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575公里,宿新都桥)</h3><h3> 内江到泸定都是高速公路,泸定到康定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这一段我之前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国庆期间去丹巴党岭徒步,第二次是2014年国庆期间和两个朋友去稻城亚丁,那时雅安到泸定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开始修建。现在如果走高速的话已经没机会饱览二郎山风光了,因为走过两次的原因,我一边开车一边给儿子介绍泸定、康定和新都桥的风光和人文。</h3><h3> 从泸定出高速看了泸定桥就往康定进发,泸定到新都桥全程124公里,路况很好都是柏油路,康定县城海拔2560米,过了康定县城就开始爬折多山,折多山被称为康巴第一关,山口海拔4298米,在山口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康定情歌”四个大字。翻过折多山往前走四十公里就到新都桥了,新都桥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从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经之路。这里遍布草原、山峦、藏寨,还有小桥流水,新都桥被称为“摄影者的天堂”,也有人说它是“光和影的世界”一点都不为过。由于沿途风光旖旎流连忘前,抵达新都桥时已经天黑,我们找了一家藏式客栈补充能量、养精蓄锐,准备第三天行程。</h3><h3><br></h3><h3>大渡河天险:泸定桥</h3> <h3>康巴第一关:折多山</h3> <h3>航拍新都桥</h3> <h3>新都桥【一】</h3> <h3>新都桥【二】</h3> <h3>第三天(2018年7月23日):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368公里,宿巴塘)</h3><h3> 新都桥到雅江的路况不错,现在的高尔寺山已经改成隧道,雅江县城位于雅砻江畔的山坡之上,有“小山城”之称。雅江到理塘路况较差,要翻越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两座大山,而且山路崎岖,天路十八弯就在这一段。理塘县城海拔401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又叫“高城”,藏文化极其浓厚,南通稻城,西至巴塘。在高城吃完午饭,略作休整继续出发,出了县城满目皆是草原风光,路边还有紫色和黄色小花作伴。走完六、七十公里的柏油路就进入川藏南线(G318)最艰难的路段之一,路基完全损毁,大小坑洞接连不断,泥石流和塌方时有发生。由于堵车到达巴塘已近傍晚,去了几处酒店都客满,最后终于找到一间特别简陋的宾馆住下。滇藏线和川藏南线在巴塘交汇,东出理塘直达康定,南经德荣可直达云南,西过金沙江大桥就进入了西藏,北往白玉就进入康北。</h3><h3><br></h3><h3>天路十八弯</h3> <h3>儿子也爱摄影</h3> <h3>难得的合影</h3> <h3>与藏族小朋友合影</h3> <h3>第四天(2018年7月24日):巴塘县→金沙江大桥→芒康县→左贡县(265公里,宿左贡县城)。</h3><h3>从巴塘出发三十六公里就到金沙江大桥,大桥中间有一块“西藏界”的牌匾,过了牌匾就离开四川进入西藏境内,桥头一个叫竹巴龙的村庄有安检,过了安检出去几公里是一段峡谷路段,刚进入峡谷就堵车。儿子无聊于是提议儿子操控无人机去前面堵车的源头侦察一下,侦察结果果然是道路塌方正在抢修,堵车近两小时终于通车,沿着峡谷继续行驶六十多公里到达进藏后的第一个县城芒康县,芒康是川藏南线和滇藏新线的交汇处。在芒康吃过午饭往前走四十多公里就是美丽的如美镇,如美不但美也可以住宿,很多进藏的车队都在这里打尖。由于天色还早我们要继续赶路,过了如美要翻越的第一座山就是觉巴山(海拔3908米),觉巴山海拔不高但近2000米的落差让它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澜沧江和川藏公路就像两条丝带在千山万壑中若隐若现。从觉巴山到东达山有五十公里,到达东达山已近傍晚,东达山是川藏线上最高的山口,海拔5130米。过了东达山再往前行驶三十四公里就到左贡县城。</h3><h3><br></h3><h3>西藏界</h3> <h3>姊妹湖</h3> <h3>东达山口,海拔5130米</h3> <h3>第五天(2018年7月25日):左贡县—>八宿—>然乌镇—>米堆冰川—>波密县(425公里,宿波密县城)</h3><h3> 八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吃碗牛肉面,油箱加满油出发已近十点,今天第一站是怒江七十二拐,左贡县城到怒江七十二拐126公里,十二点多翻过业拉山口(海拔4658米)抵达观景台,“怒江七十二拐”也叫“川藏九十九道弯”,近180的拐弯处有一块醒目的警示牌(此处死亡十七人,请小心驾驶),该路段很危险,一不留神就可能冲人怒江峡谷粉身碎骨,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到3100米的谷底落差1550米左右,总长十二公里,堪称川藏线的一张名片,展现了它的惊险和刺激。谷底就是怒江,刚到谷底就看到路边有个卖西瓜的小摊,正好吃块西瓜、拍照放松休整一下。</h3><h3> 从怒江峡谷再往前走六十多公里就是八宿县城了,八宿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地处怒江上游,县城所在地白马镇海拔3260米。东邻左贡县,南与察隅县接壤,西出就是林芝市波密县。出了八宿往南98公里就是然乌湖风景区,也就是今天行程的第二站,然乌湖属于堰塞湖(山体滑坡堵塞形成),紧靠川藏线(G318),在车上就可以饱览然乌湖美景。可能是季节原因,湖水较浑浊,所以稍作停留就朝米堆冰川进发。米堆冰川是今天行程的第三站,米堆冰川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特征典型,类型齐全,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汇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抵达米堆村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气温已开始下降,从米堆村到冰川脚下近四公里,只能徒步或者骑马,我们都选择徒步,匆匆填饱肚子背上航拍就往山上赶,由于高海拔的原因,爬坡的时候明显感觉气踹。抵达冰川观景台已近八点,单反、无人机全部派上用场(友情提示:米堆冰川航拍会失控,估计与磁场干扰有关)。回到米堆村已经天黑,由于住宿条件太差决定赶到波密县城住宿,从米堆村到波密县城108公里,抵达客栈已近十一点。波密,藏语意为“祖先”,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东段,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米,气候温和湿润,盛产松茸、青稞和油菜等。</h3><h3><br></h3><h3>航拍米堆冰川</h3> <h3>傍晚的米堆冰川</h3> <h3>怒江七十二拐</h3> <h3>然乌湖风光</h3> <h3>第六天:(2018年7月26日):波密县城—墨脱县城(117公里,宿墨脱县城)</h3><h3> 连接波密和墨脱的公路叫“扎墨公路”(即扎木至墨脱)全长约117公里。从波密县扎木镇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便来到海拔4100米的嘎隆拉山口。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这也是到墨脱县的必经之路,每年11月至来年4月间,大雪开始封山,这给墨脱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从山口往前穿过嘎隆拉隧道下山就是去往墨脱的第一个检查站,往右有一条支路到嘎隆拉天池。下山到检查站的路很险,刚到检查站就听工作人员说扎墨公路昨晚塌方暂不放行,等候通知,等到下午近三点的时候才通车,一颗颗本已打算返程的心又开始骚动起来,一辆辆汽车就像脱缰的野马向墨脱冲去。墨脱,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从检查站到墨脱全是土路,路况特别差,公路被原始森林包围,林子写满了岁月的痕迹,粗大的树身上布满了厚厚的青苔,显示着与树相依偎时间的绵长,或是挺拔的,或是残断的,或是只剩下树根的,或是已破败的躺在地上。离墨脱越来越近了,公路两侧出现密密麻麻的芭蕉树,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出现在眼前,正咆哮着冲向阿萨姆平原。在汽车拐弯的时候一个门巴村落出现在对面的半坡上。由于我的肆意到达墨脱终点检查站时差点被处罚,规定五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三个小时就跑完。</h3><h3> 过了检查站就是莲花秘境——墨脱,藏语意为“花朵”,墨脱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墨脱的石锅鸡很有名。</h3> <h3>嘎隆拉雪山<br></h3> <h3>扎墨公路</h3> <h3>仙境墨脱<br></h3> <h3>第七天(2018年7月27日):墨脱县—波密县—通麦天险—八一镇—林芝市(350公里,宿林芝县)</h3><h3> 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餐,我们背上航拍跑到墨脱县城背后的山上拍照,正好有一个正在修建的观景台可以鸟瞰墨脱全城,拍完照直接向目的地林芝市进发。林芝,海拔3000米,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h3> <h3>林芝猎人青年客栈</h3> <h3><font color="#010101"><p>第八天(2018年7月28日):林芝县—拉萨市(392公里高速,宿拉萨市)</p><p>从林芝县到拉萨市的高速公路已经基本通车,仅剩米拉山隧道还未贯通,还要翻越米拉山口,米拉山口海拔5018米,俗称“芒雄拉”,译为“红谷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山口,在山口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过山口再往前走158公里就到拉萨市了。</p></font></h3> <h3>第九天(2018年7月29日):客栈—>八廓街—>大昭寺—>布达拉宫—>客栈</h3><h3>由于长途跋涉奔袭了八天,决定在在拉萨休整一天,顺便游览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等,感受拉萨文化。</h3><h3><br></h3><h3>夜幕下的布达拉宫</h3> <h3>大昭寺门前</h3> <h3>虔诚的信徒</h3> <h3>第十天(2018年7月30日):拉萨市—羊卓雍错—日喀则市(365公里,宿日喀则)</h3><h3> 在拉萨的客栈里遇到一个要拼车的学生,多个人路上也热闹些,聊天时说起是我老朋友的学生。拉萨到羊湖114公里,两个小时就到了。羊卓雍措(YamdrokTso),又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其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从羊湖到日喀则走G318 247公里,走S307 264公里。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h3><h3>西藏第二大圣湖:羊卓雍措</h3> <h3>经幡飘扬</h3> <h3>羊湖边拍婚纱的情侣</h3> <h3>第十一天(2018年7月31日):日喀则市—珠峰大本营—定日县(472公里,宿白坝)</h3><h3>日喀则到珠峰大本营354公里,沿着G318走二百多公里就到珠峰大本营的售票处,过了售票处沿着崎岖的珠峰路再跑几十公里就到珠峰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绒布寺,过了安检再往前几公里就到大本营。从小学课本知道珠穆朗玛峰开始,珠峰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神秘的种子,今天终于揭开面纱。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它的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部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是世界最高峰。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称为珠穆朗玛峰。</h3> <h3>老当益壮</h3> <h3>想飞的儿子</h3> <h3>崎岖的珠峰路</h3> <h3>绒布寺</h3> <h3>珠峰大本营</h3> <h3>第十二天(2018年8月1日):定日县—>萨嘎县(364公里,宿萨嘎县城)</h3><h3>从定日到萨嘎有两条路线可选:一、从G318折回走G219,二、沿G318继续往前然后走X214。第二条路线要近些但有一段正在改造路况较差。我们走的X214,沿途车辆很少,风光无限。萨嘎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的西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以南的西南边缘。</h3> <h3>喜马拉雅的冰川</h3> <h3>第十三天(2018年8月2日):萨嘎县—仲巴县—公珠措—马攸木拉山口—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峰(521公里,宿冈仁波齐)<br></h3><h3> 今天的行程风景很美,从萨嘎县城出发,到仲巴县城174公里,过仲巴县到马攸木拉山口就进入阿里境内,所有山口海拔都在五千左右,公路海拔都是四千多,左边是喜马拉雅山脉,右边是冈底斯山脉,整天行程都是在两大山脉之间奔跑,草原、湖泊到处都是,雪山、冰川随处可见。</h3><h3> 全程路况非常好,但因昨天跑得太猛一个轮胎和轮毂俱毁,今天用的非全尺寸备胎,所以跑得较慢。过了仲巴县城往西走二百多公里就是公珠措,公珠措是经阿里南线进入阿里地区的第一个高原湖泊,幽蓝的湖面十分迷人。再往西几十公里就到马攸木拉山口,刚到山口就和送轮胎的师傅会合,跟师傅寒暄几句就开始更换轮毂,人生第一次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地方更换轮胎,拆颗轮毂螺丝都感觉气踹。马攸木拉山口海拔5211米,是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的地理分界,过了这个山口,就进入阿里境内, 山口视野较好,广阔的高山草甸荒无人烟,运气好还能看到高山上奔跑的藏羚羊。马攸木拉山北接冈底斯山脉,南连喜马拉雅山脉,就好象在两大山脉之间的宽广谷地上拦截了一道坎,雅鲁藏布江的最西端就止在这道坎上。马攸木拉,藏语的意思是“母亲的恩惠”。雅鲁藏布江 是藏族同胞的母亲河,它孕育了高原文明,把它的发源地命名为“母亲的恩惠”最恰当不过了。翻过山口就是玛旁雍措,玛旁雍措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在西藏三大圣湖中位于位居第三,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西天瑶池”的地方就是这里。</h3><h3> 看了“瑶池”美景再往前走五十公里就是今天行程的终点——塔钦,塔钦是神山脚下的一个村庄,由于每年都要接待众多的朝圣者来这里转山,所以饭馆和客栈都很多。抵达塔钦已近六点,我们找了一家川菜馆填饱肚子就往山里走,赶到冈仁波齐时还能看到夕阳余晖。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形似金字塔的头高高昂起耸立在阿里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br></h3> <h3>马攸木拉山口,海拔5211米</h3> <h3>西藏第三大圣湖:玛旁雍错<br></h3> <h3>雪山冰川随处可见</h3> <h3>到处都是草原、河流</h3> <h3>第十四天(2018年8月3日):冈仁波齐峰—札达土林—古格王朝遗址—冈仁波齐峰(523公里,宿冈仁波齐)</h3><h3> 由于昨天从神山下来太晚,塔钦的客栈全部客满,我们只好搭帐篷睡觉,第一次在海拔4500多米的地方搭帐篷睡觉,不敢离村庄太远,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起床简单洗漱就去塔钦吃早餐,塔钦的早餐很简单,到处都是馒头和稀饭。吃完早餐就往古格王朝遗址进发,抵达札达时大家都饥肠辘辘。</h3><h3>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h3><h3><br></h3><h3>古格王朝遗址</h3> <h3>露营神山下</h3> <h3>札达土林<br></h3> <h3>夕阳和湖泊的拥抱</h3> <h3>高原上的河流</h3> <h3>第十五天(2018年8月4日):冈仁波齐峰—拉孜县(831公里,宿拉孜县城)</h3><h3> 从冈仁波齐到拉孜全程都属返程,刚好把来时错过的风景补览一番。</h3><h3> 拉孜地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拉孜县历史悠久,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市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国道318线即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贯穿拉孜南部,拉叶(拉孜——新疆叶城)公路即219国道由县辖查务乡驻地起始并与318国道相连,向西北可经阿里至新疆叶城,两条国道在本县境内总长122公里。东距日喀则市150公里,经日喀则至拉萨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h3><h3><br></h3><h3>妥巨拉山,海拔5170米</h3> <h3>冈底斯山</h3> <h3>冈底斯山的雪山</h3> <h3>第十六天(2018年8月5日):拉孜县—拉萨市(436公里,宿拉萨市)</h3><h3>从拉孜县城到拉萨市436公里,途径日喀则、仁布县和曲水县。应该是地理位置离拉萨市较近的原因,沿途满目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少了些原始的自然风光。</h3><h3><br></h3><h3><br></h3> <h3>第十七天(2018年8月6日):拉萨市—纳木错—那曲(650公里,宿那曲)</h3><h3> 从拉萨沿G109出藏,车上已经只剩我和儿子,离儿子的开学时间越来越近,所以不敢耽误,根据行程规划今天的第一站是纳木措,沿着G109北上途径当雄县城,然后转县道105,X105路况很差,轿车最好别去,翻过那根拉山口就是纳木措。</h3><h3> 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位于当雄县城西北方约60公里的山区,在西藏人的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在航拍纳木措的时候因风大飞机失控而坠机,沿着GPS定位找到飞机时飞机偏离定位二十多米。纳木措至那曲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原路返回至G109再北上至那曲,还有一条乡间小路也可至那曲,距离比走G109近些,但很难走。我和儿子商量后决定感受一下青藏高原上的乡间小路。结果是不虚此行,终身难忘,走完几十公里柏油路至一个村庄后就只剩泥石路了,路面坑坑洼洼,道路两旁属于牧区,在离村庄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为绕开坑道反被陷入沼泽地,还算我工具齐全、经验丰富,挣扎了近半小时终于脱险,抵达那曲时已近深夜一点!</h3> <h3>那根拉山口</h3> <h3>纳木错</h3> <h3>第十八天(2018年8月7日):那曲县—唐古拉山口—可可西里—五道梁镇(578公里,宿五道梁镇)</h3><h3> 由于昨晚到达时那曲时太晚,我们父子起床时已经差不多十点,洗漱完毕填饱肚子出发时已经十一点,那曲至五道梁是青藏线上最经典的路段,沿途有举世闻名的唐古拉山口,长江源的西源沱沱河,还有中国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带”、藏羚羊之乡的世界第三极可可西里,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000米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但风景绝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可可西里边缘贯穿而过。同时G109的搓板路、波浪路和弹坑路也特别有名,请谨慎驾驶!在唐古拉山口还偶遇两个贵州老乡结伴同行。</h3> <h3>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h3> <h3>唐古拉山下雪了</h3> <h3>可可西里</h3> <h3>夕阳下的可可西里</h3> <h3>沱沱河</h3> <h3>第十九天(2018年8月8日):五道梁镇—不冻泉—曲麻莱县—玉树市—石渠县—马尼干戈镇(905公里,宿马尼干戈镇)</h3><h3> 从五道梁沿G109向北90公里就到达不冻泉,不冻泉位于昆仑玉珠雪山遥望的三江源保护区与可可西里保护区的交界处,海拔高度4543米,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在此处穿过,尽管位于高海拔的冷冻区域,但常年泉水清澈见底,清澈泉水源源不断流入黄河长江源头,水温常年恒定为20℃。</h3><h3> 抵达不冻泉后折向东南方向走G215国道,这条路车流量很小,风光很美,沿途可看到很多鹰停在公路的护栏上。从不冻泉到曲麻莱县城313公里,吃完午饭略作休整继续朝玉树进发,曲麻莱到玉树235公里,下午四点钟就已到达,玉树市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树市境内流过。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城市。由于天色太早,我和儿子决定和两个老乡分道扬镳继续赶路,去马尼干戈镇住宿,玉树离马尼干戈还有360公里,抵达小镇时已近深夜十一点。马尼干戈,一座神秘而凄美的西部小镇,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驿站,一条街道,几排藏式平房。小镇上来往的行人都是典型的康巴人,头系红头绳,身佩长长的藏刀,就像西部电影里的场景。</h3> <h3>到处都是寺庙</h3> <h3>满街都是和尚<br></h3> <h3>第二十天(2018年8月9日):马尼干戈镇—炉霍县—八美镇—塔公草原—康定县—成都市(755公里,宿成都)</h3><h3> 从马尼干戈镇到炉霍190公里,首先要翻越一座大山,大概十来公里后和川藏北线(G317)汇合,一直到炉霍县城。百里青稞画廊就像一幅大大的油画呈现在眼前。出炉霍县城改走中国熊猫大道南下,炉霍县城至康定293公里,途径八美镇、塔公草原,在康定和G318汇合,然后沿G318至泸定县城上雅康高速雅泸段至雅安,接着转京昆高速至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成都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h3><h3><br></h3><h3>塔公草原</h3> <h3>国道317上的百里青稞画廊</h3> <h3>G317边上的藏寨</h3> <h3>第二十一天(2018年8月10日):成都市—湄潭县(595公里,到家)</h3><h3> 成都至湄潭全程高速,途径内江、赤水、习水、遵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