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解剖基础之胰腺

功能科

<h3>概述 胰腺是体内与消化道相连的较大腺体之一,具有内、外分泌功能,其外分泌部产生的胰液,经胰管排入到十二指肠。 1、形态 胰腺呈长棱柱形,长度差异较大,约为12~25cm,宽约3~9cm,厚约1.5~3cm,重约70~100克。 2、位置 胰腺位于上腹部左季肋区的腹膜后间隙内,紧贴腹后壁,属于腹膜后器官。其平一、二腰椎高度,横跨脊柱。一般(几乎一半)胰头低于胰尾部。因此,我们在做胰腺长轴切面扫查时,应注意将探头向左上适当倾斜,与水平线略呈15~30°角。 3、毗邻 胰腺大体上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 胰头是胰腺右侧端最大的部分,位于腹部中线偏右侧的十二指肠环内。胰头下部向左下方凸出成钩状,称为钩突。胆总管走行于胰头的背侧沟内,或穿行于胰头实质走向下方。肝固有动脉位于胰腺的上缘,胃十二指肠动脉走行于胰头的前部。 颈部为胰头和胰体间的移行部,较为短而窄。其位于腹部中线偏右侧,前方与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上部相邻。肠系膜上静脉走行于胰颈后面的浅沟内,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主干。 胰体部位于腹部正中线偏左侧,腹主动脉位于其后方,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其下方。胰体后方无腹膜覆盖,从右到左直接与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部、左侧肾上腺(AG)、左肾血管和左肾上极等相邻。脾静脉位于胰腺后方、腹主动脉前方,而肠系膜上动脉位于二者之间。脾静脉在声像图上的清晰显示,对于胰腺的定位和分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胰尾部为胰体向左侧延伸而形成,位于脾肾韧带内。因此,其解剖位置变异较大。胰尾一般可达脾门处,其后方与左肾上极和肾上腺相邻。脾静脉起自脾门,沿胰尾后方向右走行。脾动脉由胰体上缘斜行于胰尾前方,直达脾门处。 4、胰腺的解剖变异: (1)异位胰腺 胰腺组织可异位于任何内脏,如肠、胃、胆囊等。 (2)环状胰腺 多见于出生后第一年,胰腺环绕十二指肠第二段,并使其狭窄,从而出现消化道梗阻的临床症状。 (3)胰腺分隔 由于胰腺在胚胎发育时出现异常,即腹胰和背胰原基未融合。从而导致胰腺有两个独立的胰管系统。 (4)副胰管开口异常 胰腺内与主胰管分开,副胰管从近侧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 胰腺的测量 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具体方法: 一、胰头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 3.正常参考值(成人):≤2.5cm。 二、胰体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三、胰尾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常用标准切面 1、胰腺长轴切面 在上腹部沿胰腺长轴扫查(探头稍偏向左上方15~30°角),可获得胰腺长轴切面声像图。在此切面上,我们可见胰腺位于肝左叶和胃的后方,呈弧形稍凸向前方的条状实性稍强回声结构。近邻其后方为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SPV),呈无回声改变。脾静脉后方可见一椭圆形无回声结构,为肠系膜上动脉(SMA)横切面。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AO)分别位于胰腺的左、右后方,脊柱前方。 <br></h3> <h3>胰腺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胰头(PaH)、胰体(PaB)、胰尾(PaT)、脾静脉(SPV)、下腔静脉(IVC)、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AO)<br></h3> <h3>上腹部横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胰头(PaH)、胰体(PaB)、胰管(PD)、胰尾(PaT)、下腔静脉(IVC)、脾静脉(SPV)、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 <br></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5px;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上腹部横切面,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胰周各主要解剖结构。SPV脾静脉SMA肠系膜上动脉 AO腹主动脉 LKV左肾静脉 IVC下腔静脉 RKA右肾动脉 SPA脾动脉</span><br></h3> <h3>上腹部横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脊柱(Spine)、腹主动脉(AO)、腹腔干(CA)及其分支:脾动脉(SPA)和肝总动脉(common hepatic artery,CHA) <br></h3> <h3>上腹部横切面,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胰周各主要解剖结构。SPV脾静脉SMA肠系膜上动脉 AO腹主动脉 LKV左肾静脉 IVC下腔静脉 RKA右肾动脉 SPA脾动脉 CA腹腔干 2、胰头短轴切面 在上腹部偏右侧沿下腔静脉长轴扫查,可显示胰头的短轴切面。在此切面上,胰头位于肝左叶之后,门静脉主干的前下方,下腔静脉的前方,呈椭圆形或类三角形的实性稍强回声结构。十二指肠上部位于胰头的前方,而下部位于胰头后方。因此,胰头在该切面上的显示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十二指肠内气体和内容物的干扰。 3、胰颈短轴切面 在上腹部正中线附近沿肠系膜上静脉纵断扫查,可以显示胰颈的短轴切面声像图。在此图中,可见肠系膜上静脉位于下腔静脉前方,在胰颈后方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胰颈及胰腺钩突分别在肠系膜上静脉的前方和后方。 4、胰体短轴切面 在上腹部正中线偏左侧沿腹主动脉纵断扫查,可显示胰体的短轴切面声像图。胰体位于肝左叶(LL)和胃(Sto)的后方、腹主动脉的前方(腹侧),略呈三角形。在该切面上,还可以显示腹腔动脉以及其分支脾动脉、肝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胰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在胰体的上后方可见小的圆形无回声区,为脾静脉横断面。左肾静脉在该切面上表现为狭长的的无回声结构,位于腹主动脉的前方,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下方。左肾静脉的下方可见十二指肠升部的横断面。 5、胰尾断面图 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胰尾的显示常常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显示胰尾。 (1)仰卧位,经脊柱左侧缘纵切扫查有时能显示部分胰尾。 (2)仰卧位,沿腹主动脉长轴切面扫查,使超声束由胰体部向左侧胰尾区倾斜,以胰体为透声窗而显示胰尾。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左侧季肋区作冠状切面扫查,以脾脏和左肾作为透声窗来显示胰尾。 (3)侧卧位,于左肋间探查,以脾脏作为透声窗显示胰尾。但此办法因胃肠气体干扰的缘故,在胰尾的显示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故应用较少。 (4)俯卧位,从背部经左肾长轴切面作为透声窗进行扫查,可见胰尾位于左肾商标的腹侧和脾动、静脉的下方。在此声像图中正确识别脾动、静脉对胰尾的定位有很大的帮助。 <br></h3> <h3>上腹部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胰腺(Pa)、脾静脉(SPV)、腹主动脉(AO)及其一分支:腹腔干(CA) <br></h3> <h3>上腹部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胰腺(Pa)、脾静脉(SPV)、腹主动脉(AO)及其一分支:肠系膜上动脉(SMA) <br></h3> <h3>上腹部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胰腺(Pa)、腹主动脉(AO)及其两个分支: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 <br></h3> <h3>上腹部长轴切面,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肝脏(Liver)及腹主动脉(AO)的两个重要分支: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 <br></h3> <h3>右肾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右肾(RK)及肾上腺(AG)<br></h3> <h3>右肾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肝脏(Liver)、右肾(RK)及肾上腺(AG),图中示右肾长径及前后径测值。<br></h3> <h3>上腹部横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胰周各主要解剖结构。SPV脾静脉 Pa胰腺 SMA肠系膜上动脉 AO腹主动脉 Spine脊柱 LKV左肾静脉 RKA右肾动脉 IVC下腔静脉<br></h3> <h3>左肾长轴切面,二维成像显示脾脏(SP)、左肾(LK)及肾上腺(AG),图中示左肾长径及前后径测值。<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