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之-----青海之旅

陶醉

<h3>  有句话说得好: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h3><h3><br></h3><h3> 青海之行真是有别于以前的每一次旅行,它不是腾冲别院品茶的悠闲自得,不是鼓浪屿海边的大快朵颐,不是九寨沟的人间仙境,不是邛海边上的微风拂柳,也不是大上海的高楼耸立……它更是一种体能的考练,心灵的感悟,灵魂的洗涤。 </h3><h3><br></h3><h3><br></h3><h3> 一、塔尔寺</h3><h3>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br></h3> <h3>  早晨5点在大批游客还未到达前我们就买了香蜡随信众进入塔尔寺。一走进塔尔寺就被这一幕所震惊了。一位轮椅者在塔寺前默默祷告。我不敢上前去惊扰他,只远远的偷拍下他轮椅背影。我好奇轮椅上的这个灵魂在祷告什么呢?是命运的不公?是乞求上苍赐予他那怕站立一天的机会?还是保佑他家人的幸福安康?…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无从知晓。我不愿去正视他的表情,或愤懑、或悲伤、或平静、或祥和…这一刻我只感恩上天给我一份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品格、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上天赐于我深爱的家人;感恩上天给予我一群信赖交心的朋友……<br></h3> <h3>  藏族人民的虔诚令人折服,随处可见磕长头的信众,拜倒、起立、再拜倒,如此五体投地,不停往复。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十万次。第一次看到朝圣的场景,不得不对信仰的力量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他们风餐露宿,双手合拢、屈膝、跪拜、五体投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掸去这朝圣路上的每一粒尘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心问佛,这数千年的跪拜和叩首,拜出了闻名的藏传佛教 。<br></h3> <h3> </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 二、大美青海湖 醉情翡翠湖<br></h3><h3> 天公不作美,到达青海湖乌云密布,遗憾无法感受碧海蓝天下青海湖的壮美。好在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居然欣赏到了青海湖的另一种壮丽景色。</h3> <h3>  太喜欢抓拍的这张照片了,简直可以给高尔基的《海燕》配图。“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br></h3> <h3><br></h3><h3> 和闺蜜及老公三家人一起相约此次之行,感谢人生路上彼此相伴,一生一世好闺蜜,爱你们❤️(遗憾另外几位闺蜜有事不能同行)。</h3> <h3><br></h3><h3> 醉情翡翠湖---随心所欲,随景所走。避开人山人海的茶卡盐湖来到无门票无人流的翡翠湖,真是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使人流连忘返。</h3> <h3> </h3><h3><br></h3><h3> 三、《又见敦煌》</h3><h3> 第一次体验移步换景式演出方式。此情此景,让人顿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之感。 拔开黄沙,又见敦煌。&nbsp;行五十步,你就穿越百年;行一百步,你就穿越了千年……在“穿越”的过程中,张骞、张议潮、悟真和尚、王圆箓、索靖等一个个曾出现在敦煌历史里的人物也穿过黄沙向我们一一走来…</h3><h3>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随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历史;随手翻开一卷书,就是一段故事。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h3><h3>“汉朝,己深埋在沙下; 唐朝,己深埋在沙下… 将军、画家,己深埋在沙下… 商贾、僧侣,己深埋在沙下… 曾经的繁华, 变成了一抔黄沙。” 人世间,一瞬间。 一瞬间,一辈子。 一瞬间,一千年。 “如果您对莫高窟还没有很好的了解,请不要去莫高窟,因为您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壁画的伤害!” 居然有点庆幸没有买到莫高窟的门票。<br></h3><h3>今生有机会一定要去大英博物馆看看一千六百年前米薇写给丈夫的书信。</h3> <h3>  路漫漫、沙茫茫,曾几何时,这里也是战马嘶鸣,尘土飞扬;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多少惊心动魄、载入中国历史的故事。</h3><h3> 一路风尘一路美景,历史的沧桑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br></h3> <h3>夕阳西下,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丝绸古道让恣意的西北风吹得如此苍凉,只有鸣沙山的声声驼铃诉说着千年的辉煌。<br></h3> <h3>柴达木盆地周边零星的石油小镇,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曾经的辉煌也即将成为一堆钢筋水泥,它们是不是也将深埋于黄沙之下。<br></h3> <h3>“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600万年沧海桑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七彩丹霞雕凿出了一道道与天空交相辉映的绚烂彩虹。<br></h3> <h3>再见了,美丽的青海湖;</h3><h3>再见了,醉情的翡翠湖;</h3><h3>再见了,敦煌;</h3><h3>再见了,祈连山;</h3><h3>再见了,大西北……</h3> <h3><br></h3><h3> </h3><h3><br></h3><h3> </h3><h3> 后记: 旅行不同于旅游,旅游更重于游,旅行更偏重于心灵的感悟、灵魂的碰撞、思想的启迪。大西北之旅,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打动了我。回家恶补了张骞、张议潮、悟真和尚、王圆箓、索靖、米薇、宋国夫人等一个个曾出现在敦煌历史里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物。让我再一次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