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故里.探寻【乐安故城】遗址

封勇画室

<h3> 【乐安故城遗址】位于广饶县花官镇草桥村,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80米,城墙基宽25米,城壕宽18米。古济水由西南而东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东流。1991年5、6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处、北京文物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以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诸多专家对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当时有大量龙山文化时期,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发掘资料称:该城的建造时间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城是在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遗迹上建造起来的,后因受战乱,以及地震,黄河决溢等自然之灾,致使这座早期齐国乐安城在汉初被毁败湮淤。后来,人们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复筑城,即成为晚期城址。乐安故城的发掘和考证,彻底揭开了“兵圣孙武故里”这座千古名城湮没之谜;同时,也向世人充分证实,孙武故里在齐乐安(今广饶县),齐乐安古城在今广饶县花官镇草桥村。<br></h3> <h3>【朝宗桥】位于广饶县花官镇草桥村,横跨小清河故道(古济水)之上,为三孔砖桥,原筑基长43.3米,宽5.3米,现桥长17.1米,宽6.5米。据草桥村《杨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姓自直隶枣强县迁此与戴姓结为异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内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桥”,遂起名“草桥”。据《乐安县志》《续修广饶县志》载:“朝宗桥在城北‘草桥镇’,跨济水上,旧系草桥,故以名镇;明成化间知县沈清重建,易以石,更名‘朝宗’;崇祯六年,邑人李中行重修”。草桥镇在明清时期为乐安县名镇,朝宗桥也为文人墨客赏月之处,时称“朝宗月色”,被列为“乐安八景”之一。朝宗桥后又经多次重修,现为广饶县唯一古桥梁,为研究鲁北桥梁、古驿道和漕运史提供了佐证。</h3> <h3>【草桥古槐】位于草桥北村,在朝宗桥北端,距今约700年,现树干中空,树径约1米,高约13米,树围约3米。草桥村至今流传:“先有七棵槐,后有草桥街”。草桥村古称草桥镇,在明清时期为经济重镇,此古槐就生长于青州通向京津的驿道旁。现草桥村分南村和北村,七棵槐就曾分布于两村;时事变迁,斗转星移,至今也只剩这株古槐巍然屹立。据草桥口碑,清朝宰相刘同勋去世后,灵柩从北京运往家乡诸城。皇帝有旨:官道有碍灵柩者,遇树伐树,遇房拆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当灵柩抬至草桥村外时,刘家老管家发现草桥古槐妨碍灵柩通过,踌躇之时,村内老者跪倒灵柩前祭奠,恳求保护古槐。刘家老管家连忙吩咐:将灵柩架子內缩,能通过就行,千万别伐砍槐爷。结果,刘同勋的灵柩安全通过草桥村内,既没伐树也没拆房。草桥元代古槐,现已被草桥百姓奉为“槐爷”,逢年过节给它披红挂彩,备置祭品磕头供奉。</h3> <h3>封勇:1971年生,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封家村人,自幼酷爱绘画,尤喜画山水和奔马;现为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著名山水画家陈培伦先生入室弟子,著名画马名家张乐毅先生入室弟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