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阿婆——米豆腐

梅儿

<h1><b>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做了个梦,梦见在文竹中学读书的时候。梦里的情景一切是那么清晰真实,仿佛穿越了时空,重新回到那纯真的年代。</b></h1> <h1><b> 梦里,几个同学一起去文竹大樟树下那边的墟场吃米豆腐,那碗里的一小坨猪油香,那撒上的辣椒粉和葱姜香,味道很好。醒来,怅然若失,赶紧闭上眼睛,努力想回到梦里,却已是回不去了。</b></h1><h1><b><br></b></h1> <h1><b> 遥远而熟悉的场景: 文竹街上、阿婆、米豆腐……</b></h1><h1><b> 我们文竹</b><b>许多</b><b>人和我有相同的表述,拿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套用: 我们是吃着文竹阿婆的米豆腐长大的。</b></h1> <h1><b> 记忆里,那时文竹街上逢墟是农历“一四七″,一到当墟日,大树下就有米豆腐摊,卖米豆腐的阿婆,早早支起一个烧柴火的炉子,用松毛或稻草生火,一把蒲扇煽燃柴火,烧开一锅水煮米豆腐。一个大方台,一张小方桌,几个木板凳,总是坐得满满。米豆腐散发的酱油猪油葱花香,让人垂涎欲滴。米豆腐便宜又好吃,</b><b>记得那时</b><b>吃一碗2毛钱。</b></h1><h1><b> 说是阿婆,其实该叫阿姨的。</b><b>那时</b><b>生活艰苦,</b><b>农村中年妇女大多穿的是藏蓝色偏襟罩衫,衣着朴素,</b><b>多会在头上扎包头巾,</b><b>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的辛勤劳作,相对显</b><b>老。</b></h1><h1><b></b></h1> <h1><b> 小时候物质贫乏,没有琳琅满目的零食,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想吃啥就有啥。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 偶尔能吃上碗香喷喷的米豆腐,也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b></h1><h1><b> 那时候的联系通常都是写信,</b><b>文竹邮电所,就在大樟树下不远。</b><b>清晰记得那</b><b>一次我和同学小红去邮电所寄信,然后在阿婆的摊上吃米豆腐。人很多,我和小红各占了个小板凳,挤坐在小方桌上,好不容易轮到我的米豆腐端上来,我鼻子绕着土罗碗上的热气贪婪的吸闻着米豆腐独特的碱水米香,小瓷勺翻拌着,口水吞咽了好几下,先舀了一勺嘬嘴吹着,尝了口汤汁,还舍不得下口吃米豆腐,就怕几口就吃完了。那时是冬天,天气很冷,鼻涕直流,我那双红肿的冻疮手冰冷麻木,捧着热乎乎的罗碗很舒服,我朝手指哈气,甩动</b><b>麻木的手,</b><b>不小心袖子刮翻了碗,“咣啷"一声巨响,连米豆腐带碗砸在地上。我一时吓傻眼了,眼泪哗哗奔流,心狂跳不止,不仅仅是心疼那撒了的米豆腐,更是担心那打碎的碗,得赔多少钱呀?越想越怕,忍不住抽泣起来。</b></h1><h1><b></b></h1><h1><b></b></h1> <h1><b>  阿婆急急放下手头的活,冲过来检查我哪里受伤了,见我好好的,就摸摸我的头,说: “没烫到就好,碗打烂了就打烂了,没关系。打发打发,打烂碗有发(财),妹俚仔,别哭别哭,不要你赔钱的,我打过一碗给你吃,不要哭了"……</b></h1> <h1><b>  阿婆重新给我端了满满一碗米豆腐,勺着热腾腾的米豆腐,暖胃、暖心、舌尖上满满的都是感动!</b></h1><h1><b> 从此,米豆腐在我心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瘦弱的阿婆那张笑脸同时深深的印在脑海里。</b></h1> <h1><b> 后来,文竹改了几次墟场,阿婆的米豆腐摊也随墟场搬了几个地方。</b><b>我偶尔会去文竹街上阿婆的摊上吃米豆腐。</b><b>和我一样,许多熟人逢墟时都喜欢到阿婆那里吃碗原汁原味的米豆腐。</b></h1> <h1><b> 那时我也是小女那么大,正是十三、四岁的少女时代,充满了朝气与激情,对未来拥有着美好的憧憬,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将来会如何如何,必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b><b>一晃那么多年,</b><b>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成为过眼云烟,生活中充满了压力疲惫,乏味的生活每天机械般重复,</b><b>岁月的洗礼打磨,曾经的</b><b>琴棋书画诗歌舞,变成了如今的</b><b>柴米油盐酱醋茶。</b><b>当初的意气风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随遇而安,只想追求一种平淡真实安稳的生活。就如那一碗清汤寡水的米豆腐,原始质朴的味道却满是亲切实在的感觉。</b></h1> <h1><b> 在县城,老农贸市场的两个早餐摊位上有米豆腐,听多人说很好吃,我特意去吃过,很Q弹,更有嚼头,</b><b>确实不错。</b><b>但我总觉得少了</b><b>舌尖</b><b>熟悉</b><b>的触感,完全不是文竹阿婆做的米豆腐,稍煮久易碎烂,入口卷舌即化,散发一种石灰水早稻米香的独特味道。</b></h1><h1><b> 人至中年,常常会触景生情,很怀念过去的事,偶尔,记忆深处会飘飘绕绕那碗原始米豆腐的味道。真的</b><b>很想吃一碗米豆腐,一碗文竹阿婆做的米豆腐。</b></h1><h1><b></b></h1><h3></h3> <h3>、</h3> <h1><b> 前些日子,回到乡下,和女儿一起去文竹逢墟。文竹街上几经市场搬迁,早已改成农历逢单日墟,如今墟场改在林站门前,叫湘赣集贸市场,目前应该是我们永新县最大的乡村集贸市场,很宽敞亮堂。</b></h1><h1><b> 一路逛过去,突然有些小激动——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阿婆!是阿婆,卖米豆腐的阿婆,那善良温和的阿婆!</b></h1> <h1><b>  阿婆的早餐摊米豆腐生意很火爆,好些人在排队等。听一个男的说,他们几个是从外地回来的,今天是特意约来墟场吃碗米豆腐解馋。</b></h1> <h1><b>  我冲阿婆笑笑,要了一碗米豆腐,一盘炒粉,阿婆一边习惯地招呼: “妹俚,你先找凳坐,稍微等下,我打完他们的就给你打……“,一边动作麻利地忙着下料,捞米豆腐……很显然,阿婆根本不记得曾经打碎碗哭鼻子的小女孩,或许我只是阿婆几十年米豆腐生涯里许多个打碎碗的其中一个。</b></h1> <h1><b> 米豆腐端上来,女儿试了试米豆腐,我问她味道如何,她冲我浅笑,轻描淡写的说″还好吧,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炒粉”。是啊,每个人</b><b>都有不同</b><b>年代赋予的特殊色彩记忆,女儿从小</b><b>接触多的是炒粉,她</b><b>的世界里根本没有那素朴得不能再素朴的米豆腐味道,有的只是炒粉情结……</b></h1> <h1><b> 坐在小方桌的一端,静静的看着阿婆麻利的在锅碗瓢盆蒸汽缭绕中忙碌,眉间那一抹温润稔熟令人倍感亲切安然,我缓缓的和女儿讲述着学生时代的一些场景片段。</b></h1> <h1><b>  一边听着姜育恒的那一首歌《</b><b>再回首》,一边吃着阿婆的米豆腐,一阵长长的怅惘墨染开来……</b></h1><h3><br></h3> <h3></h3><h1><b> 是的,</b><b>这就是生活,过往的点滴都将一晃而过,任凭记忆如潮,回不去年少时候!</b><b>一切随缘吧,那些</b><b>心底美好的片段,小心珍藏,闲瑕之余翻出来看一看,看看那曾经的童真稚趣。</b><br></h1><h3></h3><h1><br></h1><h1><b></b></h1> <h1><b> 有时候,我们吃的不是食物,而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一城一香,一乡一味,乡味最醇,乡音最美,乡情最真。</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