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甲虫或甲壳虫是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的俗称。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甲壳虫类昆虫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常见昆虫(俗称):天牛、瓢虫、萤火虫、屎壳郎、斑蝥、独角仙、吉丁虫、芫菁、金龟子、锹形虫、叩头虫、龙虱、米象。</h3> <h3>甲壳虫大部分为全变态,但有部分种类如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大花蚤科和豆象科等均具有复变态,即幼虫各龄出现多种不同形态。如芫菁科的豆芫菁属,幼虫共6龄:第1龄炳型,或称三爪蚴,行动敏捷,在土中取食蝗卵,第2—4龄为蛴螬型,第5龄为象甲型,第6龄又转变为蛴螬型。<br><br>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阎甲)、粪食性(蜣螂)、尸食性(葬甲)、植食性(各种甲、花金龟)、捕食性(步甲、虎甲)和寄生性等。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如叩头甲科的幼虫(金针虫)和金龟甲科的幼虫(蛴螬)等;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如天牛科和吉丁甲科幼虫等;有的取食叶片,如叶甲类及多种甲虫的成虫;有的是重要的贮粮害虫,如豆象科的大多数种类专食豆科植物的种子等。捕食性甲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蜗等害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芫菁幼虫寄生于蝗卵和蜂巢内,大花蚤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蜚蠊体内,有些在蜂巢内营寄生生活。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随生活习性的不同,它们足构造也不同,有的腿节发达,适合跳跃;有的有游泳毛,适于游泳<br><br></h3> <h3>雌虫产卵于土表、土下、洞隙中或植物上。产在植物上的卵,常包围在卵鞘内,如肖叶甲科的部分种类;产在水中的卵,多包于袋状的茧内,如水龟虫等。产卵方式多是以伪产卵器直接产于土内或植物上;但天牛类可用上颚咬破树皮,然后产卵其中;而某些象甲类则可用喙先在植物上挖洞,再将卵产于内部。幼虫一般3龄或4龄,在一些大的类群中龄数常固定而一致,如步甲科和金龟甲科幼虫多为3龄,叶甲科中的某些类群多为4龄。蛹在地表下者,多藏于土室内;在植物上化的蛹多具茧,象甲的蛹茧系由马氏管的分泌物构成的。很多种类的成虫具假死性,受惊扰时,足迅速收拢,伏地不动,或从寄主上突然坠地。有的类群具有拟态,如某些象甲外形酷似一粒鸟粪[</h3>